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更加关注现实利益问题以往社会思潮主要集中在抽象层面的学术思想领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大多比较间接。当前一些社会思潮则直接与现实相关,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更加重视制度层面的、可  相似文献   

2.
夏逢松 《学理论》2010,(24):22-22
追求利益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因。民主不是一件东西,也不算一种制度,民主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利益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利益的实现形式,理清利益与民主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诉求机制对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多元多样社会思潮的出现有着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主体意识觉醒的社会心理条件、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的动力因素以及某些社会矛盾凸显的直接原因。这些社会思潮往往自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某种西方社会思潮为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把握它们的新态势,重点分析其中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着力解决由社会思潮反映出来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的价值规范不断地受到冲击,整个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新的分化、整合,社会资源利益面临着重新分配,农民利益表达在现实的政治场域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为此,应该从农民利益表达主体层面、农民利益表达制度层面及资本层面寻找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李鹏  刘金东 《求知》2007,(12):19-2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积极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考验。因此,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化解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和谐具有多重内涵,既可以指人际之间的和谐.也可以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身心和谐。在这三种和谐中,人际之间的利益和谐无疑最为关键。在资源稀缺背景下人际之间的利益争夺与冲突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在人际之间利益冲突激烈的情况下.要求个体保持身心的和谐也是不现实的。有鉴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出发,谈谈政府如何通过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处理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主要涉及利益关系,即如何有效地协调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要理解和回答这一问题,应当在密切关注现实的基础上,注意把握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基本立场、观点。马克思早期主要研究和批判的是法哲学,因而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成为其关注的重点。在对黑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70多年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理论演进上,从注重抽象的学术争辩转向注重现实政治诉求;在现实关切上,从宏观的社会发展道路转向微观的利益分配;在国际交互态势上,从国外思潮不断向国内思潮转化;在话语辐散上,从知识分子话语扩展到大众话语;在传播方式上,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度传播转向全媒体时代的多向度传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科学把握社会思潮新的发展态势,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从而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2013年2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吴潜涛文章,文章认为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涉入深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业进入攻坚阶段,道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从思想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任何一个国家在社会发展的变革时期,都会出现各种思潮混杂交织的局面。社会变革实质是调整原有的社会关系,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方式,建立起新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和利益分配格局。因此,在社会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现实出发,提出的重要治国目标、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这一重大现实命题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优化和提升为包含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视界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看来,我们所生活和所建设的社会无疑是由众多社会成员个体、组织、团体、群体、阶层、阶级等单元或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或有机体,这其中利益博弈是各类要素或单元之间的基本作用机制,利益关系是其基础性的关系,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本专栏的五位作者从政治学角度对社会利益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深层次的关联进行学术层面的探讨,得出了比较新鲜和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在看待社会思潮时往往存在困惑:一方面,不能用阶级性、政治性作为评判社会思潮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远离政治、奉行政治虚无,又容易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整体性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对待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式不是“选择”,而是“超越”。“超越”的根本途径是科学解答社会思潮在社会和人生层面提出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以及“终极关怀”这两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现实出发,提出的重要治国目标、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这一重大现实命题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优化和提升为包含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视界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看来,我们所生活和所建设的社会无疑是由众多社会成员个体、组织、团体、群体、阶层、阶级等单元或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或有机体,这其中利益博弈是各类要素或单元之间的基本作用机制,利益关系是其基础性的关系,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本专栏的五位作者从政治学角度对社会利益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深层次的关联进行学术层面的探讨,得出了比较新鲜和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地区的利益分化与利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化是我国近年以来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利益分化的程度已经日益加深。这样的问题,在边疆多民族地区同样也是不可回避的。而处于我国西南国境交汇之处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利益分化更是由历史、民族、地缘和现实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综合这些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的特点,不同利益群体在利益分化格局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利益协调机赦的问题及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益协调机制经历了重大调整,但依然存在利益格局失衡、利益表达渠道单一、利益整合机制滞后以及利益矛盾调处方式简单等问题。通过建立制度化的多元利益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扩大公民参与以及建立多元化的矛盾调处机制,将有利于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多年来,上海工会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推动形成“一般困难机制帮、突出困难重点帮、突发困难及时帮”的工作格局,不断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推动工会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7)
在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它涉及政府、开发商、群众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如何解决拆迁利益分配矛盾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拆迁过程规范化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顺利推进拆迁工作提供理论和政策建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吴光芸 《学理论》2008,(12):45-47
跨国公司处于一系列多边关系的中心,各种利益相关个体或团体受益或受损于跨国公司的运营,因此,跨国公司应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在确保股东利益的同时,跨国公司还应该考虑其行为对员工、消费者、供货商以及对社区、对环境、对跨国公司母国、跨国公司东道国和国际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潜在影响。而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合作互惠的动态博弈的关系。因此,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强化依赖于跨国公司利益相关者,即跨国公司母国、东道国、国际组织、社会团体、媒介、公众、消费者以及跨国公司自身的合作引导与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显性化的特征,社会利益关系的许多方面尚未理顺,分配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既是协调与缓和利益矛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阶段,因经济发展和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正成为主导性矛盾.如何把这些矛盾控制在“秩序”范围内,使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为最大多数人共享,就成为秩序的内在要求和利益的目标指向.基于此,本文构建社会矛盾治理的二维框架:和谐秩序是社会矛盾治理的目标诉求,利益协调是构建和谐秩序的现实途径,通过政府转型、社会治理和制度整合,以达到近期操作性对策与长期制度性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阳慧 《求知》2005,(12):10-12,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必须抓紧研究解决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协调与平衡中的突出问题,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各个方面,全面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生共进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