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最为时髦的学术理论思潮。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基本理论特点在于批判和解构现代性 ,并在彻底否定现代性的同时 ,凸现后现代社会的文化逻辑 ,从而实现对现代性的超越。30多年来 ,后现代主义已逐渐成为西方的文化主流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学术时尚、社会运动等等 ,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起源“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后现代主义开始在全世界范围蔓…  相似文献   

2.
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意识形态思想.首先,面对发生了重要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晚期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具体意识形态理论虽有所不同,但都毫无例外地坚持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原则.其次,针对社会现实的不同问题,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建构了不同的意识形态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最后,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将意识形态批判深入到文学、美学、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等领域,拓宽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视域,弘扬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3.
朱建中  卢少平 《传承》2013,(4):82-83,85
后现代主义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而开展的一场批判运动,但没有预示着新的社会的到来和力争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模式及其理论框架。尽管后现代主义要反对现代性的一切,但后现代主义要生存,必然投靠在资本主义的阵营中,这也就是后现代主义辉煌瞬消,日渐衰落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根本性质上看是政治现代性批判理论.西方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大都具有非政治性的特点,都把现代性归结为哲学和文化问题,进行哲学和文化批判.马克思则强调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这是由其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实践和历史本质决定的.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是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来完成的.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幻想,批判了以政治幻想为基础的政治实证主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现代性批判提供了思想条件.后政治和后市民社会是人类未来必然的社会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性批判为视阈来考察马克思"共同体家族学"的历史性演变及其特质,并通过对马克思现代性的社会批判及其重构社会共同体理论的分析,在自由与发展的双向度上来反思各种共同体的内在性限度及其人类的命运所遭遇的共同体境遇,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度地揭示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理论的价值旨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中国的后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我国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没有对和谐社会理论进行专门论述,但是从其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构建的有关论述中,可以发现其对和谐社会基本理论的明确阐述。分析与研究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历时视角考察,理性和主体性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理性和主体性的互为援手实现了现代性从“前现代”的脱域,理性和主体性的共谋完成了现代性的自我确证,理性对主体性的遮蔽揭橥了后现代性的自反话语。黑格尔哲学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的虚假和解,后现代主义从批判黑格尔出发,揭示了理性原则对主体性原则遮蔽的现代性困境。马克思现代性理论在批判之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理性主体性原则虚假和解的现实根源——资本的主体性,在建构之维以其实践原则实现了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真正币口解。  相似文献   

8.
秦廷国 《求索》2007,(4):136-138
反传统形而上学和“问题”意识等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凸显于对现代性的资本主义异化应用的批判中。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别。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应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导引,建构一种比传统社会确定了的价值更先进、克服了它们已经被认识到了的缺陷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契合了后现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零距离化"的走向,成为"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在实践逻辑上,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题的现实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维度,在批判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时肯定其历史价值成为马克思与后现代理论家的基本共识,而揭示人的异化的历史性和以"历史性"消解超历史的"非神圣形象的异化"的批判深度则使马克思走进后现代哲学道路;在辩证逻辑上,马克思追求"否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方法论自觉,与游戏规则法、解构法等强调知识的断层性、差异性、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预见性的后现代主义方法的思维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符号异化、语言批判及后现代生活的价值碎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笑扬 《前沿》2011,(9):190-193
在高度符号化的现代社会,人们摇摆于符号的编码、解构、更新和差异化运作,人类被符号所牵制、遥控,产生了现实的符号异化;而作为表达思想、传达符号意义的语言系统,也转化为一种纯粹的游戏工具。后现代主义者不断地对符号、语言进行批判、解构,在对现代性的批判迷雾中追逐价值碎片。然而,我们只有在社会历史实践中考察各种社会裂变和异化本质,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现实环节,才能最终实现"人作为人"需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鲍曼的文化批判理论是鲍曼立足于西方现代社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社会经历的结构性转型这一现实处境,在与西方主流社会学理论和文化理论进行对话和反诘的结晶。这一理论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分析视角,借鉴了大量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成果,从人类实践与现代资本维度,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轨迹,详尽探讨了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对现代园艺文化和流动的现代性文化作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经济全球化在今天已成为任何国家和地区谋求生存发展无可逃避的事实前提,中国现代化当前面临着"双重境遇",即既要积极建设"稳固的现代性",同时也正遭遇"流动的现代性"困境,鉴于此,这一理论自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存在某种契合之处。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着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13.
社会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批判的社会理论,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引向了历史的深处.它所强调的是,真正的社会理论应该以批判性和实践性为其本质特征,以个体解放和社会解放为其价值旨趣,以对现代性以及理论自身知识建构双重意义上的批判、规范与重建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重建理论与公众的联系,实现社会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14.
胡云飞 《求索》2008,(2):100-102
既立足话语去关怀社会又尝试哲学去讲述生活,这彰显了以批判话语学为历史性学科依归的话语批判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征,实质上隐蕴了批判话语学在理论形塑与实践批判中的辩证视域。它一方面指涉话语与社会现实之间、社会实践中话语与其它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又表征了话语批判通过话语分析和批判性反思对事物解构后的建构愿景,这些都可以表征于其对现代性危机中许多二元现象的观照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正是在现代性批判中,发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揭示在现代人和社会的内在困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业已成为一种特定的理论立场和社会思潮的后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问题给予了全方位的关注和重点聚焦。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从后现代立场对现代性展开深刻的理论分析,其现代性批判理论旨趣和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现代性的对抗和抵制;对现代性的解构与消解;追求后现代的碎片化和差异化。这样一种崭新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现代性诊断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有着诸多的联系和异同,他们有着相同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实质;又存在着理论旨趣的迥异和对立。如何认知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独特风格、新颖观点和别样论断,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者表面上拒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政治意识形态,实质上却重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后现代意识形态,成为掩盖晚期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合法化全球资本主义现状的理论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应该认清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实本质,识别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解构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8.
宋健 《前沿》2009,(9):123-125
在西方的文明历程中,身体作为与意识相对立的存在,一直遭到压制和轻视,文艺复兴以来,人类主体意识的过度张扬,导致自身生存境遇的急剧恶化,后现代主义的部分代表人物在批判现代性的过程中,主张回归身体,身体哲学随之兴起。身体哲学强调身体与环境的密切关联,这种运思方法与晚近时代自然科学中兴起的系统论、自组织理论内在接洽,但后现代身体观中的生态意蕴,对现代人类的生存观念更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康德道德哲学遭到了源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传统的现代道德理论的激烈批判。哈贝马斯将康德的理性普遍主义道德看成现代道德的典范,而将黑格尔及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视为对道德现代性的挑战,并试图在继承、调整和发展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对道德现代性进行辩护。对道德现代性的批判与辩护围绕着理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及个人自主原则等问题展开,其实质乃是道德的个人主义与非个人主义之争。只有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本身,理论上的抽象争论才能获得其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思潮不知不觉被贩运到中国,我们学界有必要对之进行分析、批判和反思审查。一定的思想理论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供它发育成长,新的环境和文化土壤能否接纳和吸收某种思想理论取决于该思想理论能否给自己带来积极作用,能否给新的环境解决现实难题。当代中国应该拒斥后现代主义思潮,反对把西方后现代理论来对中国的现实做简单的比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