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精髓和本真内涵,也是马克思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关于人的解放学说,就在于它以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彻底地颠覆了旧哲学先验理性主义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和历史发展出发,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把劳动理解为人的本质和解放的根据,揭示了“劳动解放”作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根基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正义理论是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高度重视劳动者的个性发展,秉承劳动解放的根本价值标准,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批判。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目的及价值、劳资交换实质、劳动财富分配等问题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正义的虚假性和劳资关系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作为科学真理,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尹昕 《人民论坛》2014,(14):181-183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一般条件提出了过渡时期消灭私有制的双重历史任务,即消灭以剥削他人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消灭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并提出了实现两种任务的不同方式和客观条件。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理论问题,现实与理论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  相似文献   

4.
张宝明吴   《人民论坛》2014,(5):181-183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无产阶级解放的一般条件提出了过渡时期消灭私有制的双重历史任务,即消灭以剥削他人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消灭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并提出了实现两种任务的不同方式和客观条件。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理论问题,现实与理论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  相似文献   

5.
张欣 《传承》2013,(8):60-61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文明、最进步、最科学的妇女观。是观察和处理妇女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广大妇女争取自我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六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了妇女解放的重大作用,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理论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要求妇女要在经济上独立,劳动妇女自身也要联合和组织起来,在革命中得到自身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周霞  曾长秋 《求索》2013,(5):113-115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高兹。在1973年著的《劳动分工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问题进行了思考。高兹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延续了马克思对分工的社会历史意义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批判也是建立在马克思对分工与异化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高兹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切异化现象归结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直接递进了马克思关于分工促进私有制的产生进而导致异化劳动“因果关系”。今天,我们具备了新式分工政治制度的前提条件,仍没有走出旧式分工的“阴霾”。  相似文献   

7.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在对资本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剖析中,提出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将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解放引入到现代政治事务的反思和批判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谋关系,不仅透视和还原了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开辟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构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8.
国外左翼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适用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不仅批判现实,同时也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它向广大人民群众勾勒出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美丽画卷,并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未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最强劲武器;我们必须坚持整体性、辩证性的方法来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黄国秋 《湖湘论坛》2001,14(3):8-10
作为深刻体现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解放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崇高的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它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必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区别于任何其它关于人生问题的理论和观点的最显著的特征。所有非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都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的带有剥削阶级或小生产者偏见的腐朽、落后的人生观,唯有确立以解放全人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才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我们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劳动解放人是劳动的根本伦理意义,解放人的劳动是对劳动的根本伦理要求。通过劳动解放人,会产生劳动对人的"不解放",而不劳动又无法实现解放人。但是,劳动解放人是解放人的劳动的根本前提,解放人的劳动会对劳动解放人会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进行伦理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是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作为马克思毕生研究成果结晶的《资本论》,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巨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对具体的经济范畴的分析入手,对资本主义的症候进行了诊断,深刻揭示了资本增殖的逻辑及其剥削的秘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和人的生存状况的考察,将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熔铸于其理论研究中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当中:其中,哲学批判体现的是人类解放的存在论关怀;政治经济学批判展现的是人类解放的认识论自觉;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则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实践论探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真正实现了"三大批判"的理论统一,并将三者融入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2.
黄帝荣 《求索》2010,(8):104-106
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马克思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分析和批判基础上,为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指明了一条现实道路和光明前景。即人的解放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所必备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的大发展。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的现实性和科学性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但其主要的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质疑、修正和补充。本文以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对阶级分析的批判、性别分工、家务劳动和异化等关键词为主阐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内容 ,着重探讨该派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之间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重新解读出发,莫伊舍·普殊同发现了一个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不同的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与时间的辩证法的过程中完成了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构。但是由于普殊同颠倒了价值形式与私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他抽去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的生产关系维度,而把资本主义的崩溃理解为一个与私有制和阶级关系无关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结果。因此,他无法在资本的辩证运动之中找到超越资本的力量,最后走向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离。  相似文献   

15.
陈文联 《求索》2007,(6):205-20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确立是在对传统妇女观、资产阶级女权主义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妇女观的批判与扬弃中实现的。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解释中国妇女问题的时候,不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的奴役与迫害,清晰地论证了传统妇女观为新的妇女观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还对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妇女观进行了批判与扬弃,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五四时期的确立,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理性选择。历史告诫我们,今天的妇女运动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的指导,仍须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与扬弃。  相似文献   

16.
刘婕  王琼  秦海红 《传承》2008,(18):8-9
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性人物,向警予亲自指导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为妇女解放写下了不下几十万的文字。她的妇女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妇女受奴役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主张实行政治革命;劳动妇女是妇女运动的主力军,知识妇女则是"起重机",主张各阶层妇女实现大联合;提出要发扬"自觉、自决、自动"精神,提高妇女整体素质;重视妇女运动干部培养,建立妇女运动组织。  相似文献   

17.
魏俊雄 《求索》2012,(9):127-129
马尔库塞的思想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言,时刻处于极其矛盾的状态中,纵观其思想变迁的历程可看出其发展逻辑的连续一贯性,这尤其体现在他学术探索的根本问题———主体解放思想上。马尔库塞主体解放思想的理论逻辑是:人的本质是感性的实践活动———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控制一切的意识形态,技术(工具)理性排斥了价值(批判)理性,劳动成为歪曲人的本质的异化存在。克服异化的关键点在于重新实现传统的技术理性和价值(批判)理性的统一,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恢复个体否定、超越、批判的主体理性能力。而实现主体解放的现实路径是树立新感性和进行艺术革命,因为感性是人的最真实最具体的存在,也是理性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则是使感性与理性协调的中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性人物,向警予亲自指导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为妇女解放写下了不下几十万的文字.她的妇女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妇女受奴役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主张实行政治革命;劳动妇女是妇女运动的主力军,知识妇女则是"起重机",主张各阶层妇女实现大联合;提出要发扬"自觉、自决、自动"精神,提高妇女整体素质;重视妇女运动干部培养,建立妇女运动组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基于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在《1844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全面剖析了劳动异化的四个表现形式,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条件下工人劳动异化的不可避免性,指明了工人阶级要在劳动实践中扬弃私有财产及人实现解放的现实路径。在当下,对《1844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要旨进行探究,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问题,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阶级斗争观念的式微和古典解放话语的局限性使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面临着挑战.以拉克劳和莫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对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状况的一种积极反映,提出了更复杂的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解放理论,其实质是主张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实现现代性政治批判向后现代政治逻辑的转换,即从“经济决定论”转向政治自主论,从宏观政治转向微观政治,从二元对立转向多元对抗,从阶级主体转向身份主体.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迎合了当代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但又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失误和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