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责任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核,包含历史向度、理论向度、实践向度和价值向度.历史向度体现为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继承发展、对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智慧的现代转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治理思想的创造性升华和对习近平总书记从政以来生态实践探索的理论提升.理论向度体现在对生态文明责任的战略定位、三维内涵、目标体系、主体构架、制度保障的全面阐释.实践向度是通过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系统综合治理、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责任担当、践行实效、高效落实和责任意识.价值向度彰显为有助于加快人类文明绿色范式转型、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化、拓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提升全球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从关乎民族永续发展、民生福祉和党的使命宗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自然观、发展观、价值观、方法论、治理观、全球观等方面阐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任务,从实现空间格局、发展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方面指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这篇文献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纲领。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和合学等理论的哲学视阈下,探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理念。此生态智慧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展现了逻辑推理和实践相统一的和谐图景。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生态智慧的分析,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  相似文献   

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出发,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文明兴衰生态决定论、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生态环境财富论、生态环境民生论、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理念、生态文化观、生态文明教育观、生态环境全球治理观等主要观点、理念和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生态世界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全球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与中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的共同价值一脉相承,又是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的完美诠释。只有站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才能真正领悟习近平生态全球观思想鲜明的内在特质:体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文明观、"最普惠人民福祉"的民生观和"遵循规律、携手合作"的发展观。这一思想为维护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安全,突破狭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利益,构建全球生态治理的全新格局,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哲学蕴含。它集中体现了自然观的转变、实践观的变革、伦理观的扩大和发展观的深化。有机论的整体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的实践理念;关爱自然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7.
李珍 《岭南学刊》2020,(4):110-115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人与自然关系最科学、最深刻的揭示。它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同体性关系、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人与自然不但是生命共同体而且是价值共同体,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归宿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不但是生命共同体中的成员,而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西方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理论特质。两个共同体互为促进、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构建出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观,从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重塑了世界文明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其作为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  相似文献   

9.
"生命共同体"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本体论,它是通过吸收西方生态哲学的积极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创造性转换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系统论、整体论的生态方法论,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和环境正义为诉求的生态价值论,"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从而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发展观和境界论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区别于西方"深绿"和"浅绿"思潮的理论特质,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表达和理论指导,其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用"环境美"勾勒江苏未来发展蓝图,体现了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蕴含着对建设美丽江苏的殷切期许。江苏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环境美"新江苏建设目标,采取强有力举措拉长生态环境这一突出短板,早日迎来生态环境总体性好转的拐点,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是建构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具有三重基本要义:其一,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形态之一;其二,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内在尺度;其三,生态价值观是当代人类摆脱生存危机的生存法则。理解生态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建构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两山"重要理念体现了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智慧,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两山"重要理念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中国当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现实为导向,其深刻的理论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生态唯物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生态世界观: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辩证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的永久和谐相处;生态伦理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审美观:美丽中国——人与自然"美美与共"。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撷取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与实践品格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论断。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经济维度: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观;二是民生维度:凸显以人为本的生态民生观;三是文明维度:重塑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四是法治维度:强化制度保障的生态法治观;五是安全维度:倡导合作共赢的生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天人和谐型生态文明观"的核心理念,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文明中主客对立、征服自然的世界观,形成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新世界观、新价值观。这一思想精髓最典型、最生动、最集中的表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工业文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它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西部作为我国生态脆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笔者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为切入点,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剖析其成因,认为:1、"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是形成"困境"的价值观根源;2、"唯GDP论"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形成"困境"的制度性根源;3、关于西部地区战略性生态功能的滞后定位则是形成"困境"的历史性根源。以期为破解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探寻有效策略和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世界观、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形态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一机遇,不仅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朔州市委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右玉精神",打造"两山"理论示范区,初步构建起"2+7+N"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双轮驱动"态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深刻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生态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朔州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自然观经历了上古—中古—近世的发展演进,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史.先秦上古时期,自然观体现为人"归与自然",自然更侧重于实然的天道运行的含义,是人意效法依归的实体;魏晋中古时期,自然观体现为对人的"自然"状态的思考,反映了从宇宙论向本体论转变的哲学背景,表现为"名教"与"自然"之争;中唐两宋后的近世,自然观体现为人的"内在自然",宋代道学完成的本体论与宇宙论、境界论的融合使得自然化入人文,最终形成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价值观与自然观、人生观的统一.上古时期的"观自然"转进为近世的"自然观"而最终发展为"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中国哲学思想中的深厚根基,可为当今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现代性的中国方案提供丰富的精神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