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南诏、大理国政权对怒江流域的设置与经营 ,既打破了一些民族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同时也促进了西南边疆民族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唐一代,南诏国境内的百越系民族被记为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棠魔蛮、茫蛮、白衣等,其共源于汉晋时期的鸠僚|主要分布于南诏国的永昌、开南、镇西、银生节度等辖境内。现有研究多从其源流与分布、文化等进行过梳理和分析,但由于其研究视角使然,对南诏时期金齿诸蛮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尚有拓展的空间。此外,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金齿诸蛮随着其社会、经济、文化、手工业等的发展,已以特殊的方式对自我进行了表征,其内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南诏国势力向西、向南的不断扩展,金齿诸蛮等百越系民族渐次纳入南诏国治下,成为南诏国战时的重要倚重力量,并成为南诏西南门户的守卫者。南诏时期金齿诸蛮的民族关系具有多元特点:与南诏国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政治方面|与濮人系民族、氐羌系民族等杂处,民族关系密切|金齿诸蛮等百越系民族分布区是南诏国与古中印半岛往来的重要交通孔道,加之与古中印半岛多民族同源之故,使其与骠国等域外民族亦有了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特别在云南山地众多、交通困难的情况下,这种影响作用尤显重大。折射到民族关系上,盐的影响虽不引人注目,但实际存在,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南诏国时期,食盐的生产与民族的发展、民族关系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洱海区域的民族崛起与滇西食盐生产的发展有着必然联系。而且盐在南诏国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强烈影响着当时的民族与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可以分为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三者共同构成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有机体系。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又可分为积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既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相似文献   

5.
南诏国治下的寻传蛮,与今天中国、缅甸、印度交接地区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有族体上的历史源流关系。历史上,南诏在寻传蛮分布地设置政区、建立城镇,加强了对寻传蛮的治理,极大提升了寻传蛮群体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从而加大了社会财富的生产规模,促进了该地区的文明跃升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刘相涛 《前沿》2013,(21):194-197
广西作为多民族居住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结成了在特定环境下的民族关系。不同的社会属性使民族关系在历史长河中呈现阶段性特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历史上其他时期民族政策的根本区别,也必将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南诏文化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析了什么是南诏文化,南诏文化的内容、特征、文化类型的形成以及历代研究的著述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3,(10):57-57
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总政策,充分体现了包容性。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因此,在中国,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创造》1996,(5)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碰撞和回应李锐云南是一个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有24种少数民族,1200多万人口,多数居于全省总面积的94%的山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形式,如爨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毕摩文化、傣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云南道教——以南诏大理时期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道教逐渐传播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唐朝与南诏的“苍山会盟”,其文书采用五斗米道“三官手书”的方式。南诏大理政权建立的神异事迹,反映出道教影响的历史事实。南诏大理时期的道教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这与道教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影响,与历史上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有关。  相似文献   

11.
周敏 《思想战线》2004,30(5):44-50
少数族裔经济在美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和争论,族裔经济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所有权",即族裔群体成员拥有和经营的企业;二是"控制权",即族裔群体控制的雇工渠道或就业网。少数族裔经济最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它为处于弱势的族裔群成员提供了避免失业的机会,享有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并为个人乃至整个群体向上社会流动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紧密结合“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关于民族经济的调查 ,提出当前 ,更须紧紧抓住西部大胆开发的历史机遇 ,开拓创新 ,加强民族经济这个重大课题调研 ,加速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概念辨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是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现象。但在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 ,学界对这三个概念的使用却是非常混乱与不规范的。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对民族、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民族文化融合的定义理解与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而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三个概念 ,将不能准确确定和反映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进而会影响到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的主旨正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首先辨析这几个概念的含义 ,然后再结合中国民族史中的相关事例 ,来探讨民族关系研究中用语的规范使用问题 ,并以冀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六山六水”调查 (贵州民族调查 ) ,是我国民族研究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重大学术研究工程 ,为贵州省的民族研究事业、为全国的民族研究事业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乃是对这一调查研究工程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 ,民族语言的调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乃是就这 2 0年来的民族语言调查进行总结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吴嵘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3):105-110
本文介绍了"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对贵州民族经济的调查与研究,论述了"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对贵州民族经济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重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贵州民族调查”在弘扬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州积极推进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建设,让特色村镇与旅游、特色产业结合发展,创造了西江苗寨、肇兴侗寨、郎德上寨等模式,全面规划和深入研究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对黔东南"民族村寨"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丽芬 《中国发展》2009,9(5):79-82
漾濞彝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多年来,该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各民族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该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保持和不断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