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活动场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非法传教和不按照有关规定传教的问题,特别是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出现了小群化和社区化现象。本文仅就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如何加强对基督教传教活动的管理提出了五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武汉市八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认知态度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较为模糊和片面,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宗教信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所具有的作用认识不清,体现出一种较为矛盾复杂的心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信教持较为宽容、理性的中立态度;近八成(78.5%)大学生对高校是否应该支持传教持模糊、错误的认识,不了解"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超过六成(63.7%)的大学生对共产党员是否可以信教认识模糊甚至错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对宗教兴趣增加、趋于认同。这既是宗教感染效应使然,也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危机与价值迷茫的缘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和谐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宗教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信仰中国传统宗教的比例比较高。对福建省高校9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具有比较高的认同;遭遇困境是促使大学生转向信仰宗教的主要动因;传统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呈现出年龄趋小化趋势;大学生信仰传统宗教的程度并不深。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信教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表现为信教学生数逐年增多。选择基督教的人数增长较快。多数有宗教倾向的大学生,不遵从严格的宗教仪式,具有较大的可变性。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表现为信教大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信教大学生中虔诚的宗教徒居少,出于好奇而盲从宗教者居多;信教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消极倾向。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宗教本身的因素。加强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积极开展高校统战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的祖先居住在朝鲜半岛,所以,朝鲜族的宗教信仰与朝鲜固有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迁入中国以后,又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有自身特点的宗教信仰、宗教组织和信仰活动。抗战时期,朝鲜族社会的多数宗教组织和信教人员参加过反日活动,建国以后则力求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走上了"三自"爱国之路。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宗教活动十分活跃。当今美国社会,宗教发展呈现出基督教主导优势依然鲜明,社会地位牢不可破;各宗教多元发展,信仰格局日益复杂;传教信教方式多样,宗教世俗化市场化倾向明显等态势。美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宗教发展态势,结合本国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以及现实国情,从政策理念软约束和法律法规硬规范两方面对宗教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角度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始终把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其神圣职责。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高校可以从客观认识宗教、教育者观念的更新、教育目标的重塑、改进信仰教育的内容及形式等方面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信仰培养以培养学生在政治上、道德上、文化上、人生上形成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使青年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环境,国内网络、经济改革、党员素质、宗教以及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对科学信仰形成的影响,努力通过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做好高校学生生涯规划、网络管理、社会实践等工作以实现高等教育的信仰培养使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大学生信仰的缺乏和异化现象较为突出。当前,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确保大学生信仰总体态势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坚持、创新信仰教育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重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民族宗教政策意识的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第一课堂"中的核心作用,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民族、宗教问题,强化促进民族平等团结的责任与意识,准确把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抵御非法传教活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宗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教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非法宗教活动和擅自设立宗教场所现象严重,打着宗教幌子的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猖獗。解决当前农村宗教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化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重视农村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强烈冲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具体对策有:突出重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思想文化氛围;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夯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们的一种思想信仰,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又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当今世.有案可查者万多种,宗教信徒占世界人口总数80%。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没有宗教的,。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在我国大量地以完全合法的形式活动和发展,且多种宗教并存,信教比例虽小,可绝对数却不少。在我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贯彻党的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也是中国宗教特色的一种表现。繁例数由类不人自种样总仰教同占信宗国数教界中人宗多外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反宗教渗透的工作处在十分关键的阶段。尽管现阶段多数大学生并非宗教信徒,但他们对宗教的兴趣正在增强,且大多数在校园中有传教或被传教的经历。其中,外来宗教的渗透倾向最为明显而且方式多样,宗教传播虚拟化趋势更为显著。由于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经历迥异,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的种类、兴趣、强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基于此,本文认为高校应采取"疏"与"堵"相结合、"实"与"虚"相结合、"内"与"外"相结合的方式应对宗教渗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范围内传统宗教的复兴和新宗教的兴起,以及"宗教热"在我国国内呈现出的上升趋势,大学生信教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之一。只有在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宗教,怎样认识宗教"这个首要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会信仰宗教"这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从教育上去认识和解决现阶段大学生信教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信教大学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活动 ,其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追溯人类信仰发展史 ,神秘的、虚幻的宗教信仰是发端。在剖析信仰与宗教的本质的基础上 ,结合信仰的世俗化进程 ,审视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特别是在“9·11”事件发生后 ,反思信仰的世俗化 ,重新寻求科学的世俗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指导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大是大非问题。通过对湖北省1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校信教学生比例不高,但绝对数不少,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上具有继承性、盲目性、功利性等特点;大学生信仰宗教受社会、家庭、教育、自身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在应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时,应深刻认识学生信仰宗教问题的本质,采取建立高校宗教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政队伍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宗教自由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行为自由,其中宗教信仰自由又包括信教自由和择教自由,宗教行为自由则包括举行宗教仪式自由、宗教集会自由.宗教结社自由、传教自由、宗教捐赠自由和接受宗教捐赠自由以及宗教营销自由等。宗教信仰属于思想精神的领域,是绝对自由的,宗教活动则是一种行为,是法律规范下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