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畅通、高效的参与机制是现代化社区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区治理体系制度韧性的来源。当前社区治理参与机制仍存在社区党组织发展不充分、居民自治组织主体性偏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渠道不畅等表征。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参与机制,要激活基层党组织引领力、提升居民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增强社区治理对外部社会资源的吸纳力,逐步形成新时代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多元互动社区治理参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陈吉宁市长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提高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坚持社会共治,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倾  相似文献   

3.
《求实》2021,(5)
政府介入、组织创新与居民集体行动是影响社区治理结构的内在变量。在这三重变量交互影响下,社区治理经历了动员式治理、嵌入式治理和内生式治理的结构性转换。动员式治理阶段,单位制影响式微,居委会普遍成立,政府采取科层式介入的方式与之建立起一种异化的委托代理关系;居民自治意识淡薄,被动参与明显。嵌入式治理阶段,随着"三社"联动在全国的推开,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政策引导下,跟随项目嵌入社区;居民参与具有选择性,仍然没有自主行动起来。内生式治理阶段,政府创新介入方式,注重挖掘社区内部基因,其鼓励居民自主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是一种在地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集体行动的困境,促进居民的组织化参与。在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未来社区治理应该走向一种治理主体互勾互连、治理方式深度融合、治理单元多种多样和治理秩序有条不紊的共同体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未来社区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形式。应用“形式—条件”的理论框架,从“新空间—新服务—新治理”的三维视角解读未来社区内涵,体现出结构保障、制度支撑、技术驱动、服务导向、系统推进的运作机理。尽管未来社区治理促进了现代社区治理效能,但仍面临着制度、技术、管理、参与、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政府与市场、技术与服务、社区与居民的关系。为实现未来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融入居民需求、引入本地文化、实施分类治理、提供优质服务、明确评价标准等组合方式来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社区治理作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6.
雷博雅  武刚 《兵团党校学报》2020,(2):108-112,F0003
社区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最主要表现形式,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社区规模日趋扩张的形势下,尽管依法治理已成为各方面的广泛共识,但实践中仍存制约社区法治化发展的诸多障碍,亟待从理论逻辑与现实选择为切入,理顺参与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明晰不同主体之具体职责,依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社区自身建设加强、居民参与意识养成,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疆喀什地区社区建设始于本世纪初,社区治理也在缓慢发展,目前喀什地区社区治理是以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但这也带来了社区治理发展中的困境。要实现喀什社区真正的治理就要从明确权责、完善社区选举、完善社区多元的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以及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治理问题是新时代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大课题。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治理面临"城乡二元社区"制度性障碍、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不足与能力不强、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不足等困境,需要在消除"二元社区"制度壁垒、提升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和能力、拓宽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创新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环境治理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环境治理存在诸多困境,表现为政府推动力不足、居民参与意愿不高、企业缺乏自主性、主体参与权责不清等。基于合作治理理论,从“还权—动员—合作—赋能—监督”五个角度构建社区环境合作治理创新机制,即建构社区环境合作治理的基础、激发社区环境合作治理主体的活力、促成社区环境合作治理结构的转变、增进社区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社区环境合作治理角色的转换。对各主体参与社区环境合作治理进行理论分析,以此实现社区环境合作治理基础、治理结构、治理角色的转变,并以W市M社区为例对社区环境合作治理的实现路向进行实践检验分析,通过提升社区环境合作治理能力确保社区环境合作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0.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充分认识当前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引导居民广泛参与、改进社区治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深入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本文以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社区治理中的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等相关问题,进而探索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发展途径,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格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具体举措。目前政府本位的网格化管理无法持久,包括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在内的多种主体具有参与社区治理的强烈意愿,社区治理也无法脱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而独自存在;而且在未来的社区治理之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政府与社会的角色分工如何体现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政治要求。XL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改革实践尝试在同一个社区网格之内重新定义"网格员"角色,力图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与社工整合进同一个网格员队伍,以政社整合的方式再造社区自治组织,实现社区治理体制创新,从而在以上两个层面对社区治理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2.
在基层的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不高、"社区共同体意识"难以形成、居民缺乏社区主体性意识等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基层社区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解读。换言之,在外部已经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措施与理念倡导的情况下,社区发展的理念与策略能否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能否形成,其根源在于基层社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创新,离不开村民的广泛参与和大胆实践。目前,北京农村社区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传统农业社区、城乡过渡型社区、迁移型社区和现代型社区。不同类型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取向、行为动机、参与效果和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展乡村治理、推进居民社区参与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区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转型发展,营造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促进居民社区融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14,(2):18-19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完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行‘参与式协商’自治模式,拓宽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其积极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近年来,Y社区通过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明确居民参与主体、增强居民参与能力和规范居民参与过程等举措,有效扩大了居民参与,但同时也存在着社区治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居民参与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社区“家”文化尚需深挖和社区信息化平台亟需完善等问题。为此,基于赋权增能的视角,可从制度、组织、文化和技术四方面破解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以保障居民参与常态化,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提升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增强居民参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社区成员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价值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顺应国际化社区居民彼此陌生、孤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通过文化活动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通过居民自治,协商共议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加速文化认同和社区整合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首要难题。S市B社区"相约九号"社区自治平台这一新型参与机制的出现在演进逻辑上与社区治理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区新的参与机制和组织形式的显现,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生活的拓展,实际上意味着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质性规定的回归。但就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管理仍然任重道远。可以说,我国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否,最终取决于社区参与机制的制度化与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为此,必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破除体制障碍不断推进国际化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王鹏 《实事求是》2009,(4):20-22
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因素,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城市社区参与推动了社区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整体变迁。目前,制约我国城市社区参与的因素有参与制度供给不足、参与内容脱离居民需求、参与主体缺乏社区归属感、参与主体缺乏足够的参与能力。扩大社区参与需要进一步培育并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积极推进社区参与的体制创新,尽快构筑居民社区参与的各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要我们顺应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转型变化的新趋势,在党委领导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治理的体制和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渐从"单位制"走向"社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旨在发展社区自治体制,进一步缓解社会矛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从而畅通民意,使社区不稳定因素及时得到协调和解决,最终促成社会和谐。本文以青羊区城市社区为例,结合社区自治的发展方向,对当前城市社区居委会角色定位、居民自治参与意识、城市社区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区一般是指特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治理即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与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及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活动及其过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研究者主要从制度视角、组织视角、权利视角、参与视角、秩序视角等对社区问题和治理状况进行了学理分析,研究趋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从"自治制度"到"治理制度",从"自治组织"到"多元组织",从"房产私权"到"社区公权",从"精英参与"到"大众参与",从"行政主导"到"党建引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