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农村社区的范围与边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农村社区组织与规模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的工作,也是农村社区组建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并非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自发型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种"规划型社区".农村社区承担着农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它要求立足农民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基础,确定社区的边界;作为一种农村基层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单元,它也要求根据管理和服务效率争效益来划定边界.在实践中,各地应立足于当地实际,尊重农民业已形成的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科学规划社区的布局及其规模范围.其中,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设置社区是一种现实和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继续向纵深推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在内地城市呈现出了新的特征,而"民族互嵌"也成为近几年学界关注的主题。社区认同作为衡量"民族互嵌"程度的重要指标,却较少被纳入城市多民族社区研究的范畴。本文以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武侯区蜀汉街社区作为调查点,分析了多民族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邻里互动、社区参与等状况,探讨了人口学变量、社会排斥等因素对居民社区认同的影响。分析发现:居民的邻里互动、社区参与和社区认同之间呈正相关;民族类型、居民态度对多民族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居民在社区的居住时长对邻里互动产生影响,居民的政治面貌也对社区参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区融合与社会融合的关系,从社会融合的测量指标中筛选13个二级指标分析社区融合的因子结构.运用2012年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13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社区融合包含交往信任、文化适应、地域认同和社区参与四个因子.通过计算农民工社区融合度以及各项因子得分,发现社区融合度得分还是偏低,各因子得分“交往信任”最高、“社区参与”最低.为了进一步探讨农民工社区融合度的影响因素,选择7个个人变量和2个社区变量进行分析,发现个人因素和社区因素都对农民工社区融合度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在讨论各因素具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农民需求的重要切入点。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功能的变迁是需要时间来培育的,在短期内表现为功能体系的断裂,从而导致了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出现的种种阵痛,难以达到其建设的初衷。新型农村社区应从居住空间、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实现社区功能再造。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村落中的少数民族,政治生活主要在社区政治体系中进行,社区政治体系是在国家与社区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整合机制的构建应以社区政治为“实践场域”,拓展社区居民政治实践空间,有效均衡与协调社区公共资源和发展社区经济,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并关注社区成员的利益需求,以实现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的社区空间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本文从建构社会认同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开展群众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所处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就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重建社区空间,从区域、组织、文化、情感等方面培育社会认同,开展群众工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所谓社区认同就是对社区共有价值的认可、赞同和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认同发生了急剧变迁,腾尼斯意义上的中国农村社区正处于解体之中。生产方式的转变、快速的城市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所谓的现代性"下乡",以及国家自身在基层的治理转型,都对农村社区认同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安定有序和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当前看来,农村社区认同重构成为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民族隔阂的存在和族际交往的不足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工作可以从强化社区服务,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培育广泛认同的跨族际的社区文化这两方面入手,在消除隔阂、加强交往,增进互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为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群众基础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外流,导致农村社会出现了空心化。空心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在新的条件下重建农村社区。重建农村社区,必须将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各要素协同,政府、社会、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培育自主力量,强化村民自治;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意识,重建社区认同。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是城市管理的基础,社区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进程.要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石家庄,需要从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社区发展思路抓起.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石家庄市社区发展的背景、影响社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以创建和谐社区为切入点,提出了推进省会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思想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敏 《探索》2001,(2):47-4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也正由街道管理模式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社区肩负着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并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提高的重任,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日益显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多元化发展对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以及改进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员、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汇集在社区;一些经济组织也在社区落户.社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社区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发和复杂性的特点.社区的调解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分析了社区矛盾的类型和特点,提出了解决社区矛盾纠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民就地城镇化"和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向下延伸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要性、内涵、特征、目标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等内容,探讨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具体思路,并从思想、资金、土地等方面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保障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将全市748个建制村规划为114个农村社区,目前已全部建成。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市委坚持把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第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城乡社区的实证调查,对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和社区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进行考察,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对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机理,并从居民各种个体背景特征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意愿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居民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精神和意愿的培育从而更好地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区社会组织是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在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居民参与、维护社区稳定、培育社区文化方面可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以回应居民需求为价值引领,以专业能力保障功能发挥,以激发情感认同共建治理共同体等是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理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正面临组织内生动力不强、服务供给回应性不够、社区情感动员力不足等实践困境。为此,应从加大资源支持和引导力度、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强化情感认同培育等方面着力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民工难以融入社区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结构因素、制度因素、个人因素等原因。要想让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社区,就必须推行参与式管理;使农民工享受社区居民服务;并建立社区中介组织和职工活动中心等。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党组织在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对构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都十分重要.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找准制约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因素,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能力,不断探索新思路,以加强社区党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扩大社区民主,提升社区自治功能,是社区建设要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超负荷和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是影响社区自治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善社区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吴子靖张平 《探索》2022,(4):118-130
城市社区治理效果是衡量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清晰识别其核心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精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果至关重要。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效果双因素理论模型,深入揭示城市社区治理效果影响因素的双重维度构成,即以党政引领社区治理为代表的主体因素和以社区治理资源投入为代表的条件因素。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双因素之间的互动机制,可以发现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网络结构显现多层次互动特点,其中对城市社区治理效果起到根本性作用的是基层党政对城市社区治理资源的投入力度。因此,应进一步夯实基层党政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加大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等治理资源的投入力度,有效统筹整合基层党政之外其他多方主体的治理功能,不断丰富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城市社区治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