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标志着"六五"普法全面启动。 因为恰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十二五"规划开局,面对当前新形势,"六五"普法应如何担负起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法重任,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普法的作用绝不仅仅是预防犯罪,而是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人们需要法律知识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社会秩序,普法正潜移默化地培育着这种意识。从1986年到2005年,上海已经实施了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经过20年的普法,已经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铺下了坚实的道路。2006年至2010年,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本市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综观决议,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凸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我国出台了“五五”普法规划,强调重点加强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本市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首次提出“要引导农民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学习了解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晓和掌握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和知识”。“决议”为法律知识走近农民生活打通了“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4.
"大家来唱普法歌,阿哥唱来阿妹和;山歌普法做得好,和谐靖西万家乐……"一首首普法山歌不时从靖西县的社区、村屯、边防哨所、口岸传来。在靖西县,一支支由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普法轻骑队"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用民族语言、民族山歌的形式将法律知识普及给边境群众。普法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二五"普法的最后一年,为做好"二五"普法的总结,推动"三五"普法进一步深入开展,今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分赴安徽、四川、湖北三省对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以下简称"普法决议")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常委会还安排邮电部、地质矿产部、建设部、林业部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广东省进行了自查。检查组出发前召开会议,听取了司法部关于执行"普法决议"的情况汇报。其间,我也到安徽省实地了解了一些情况。一、实施"普法决议"的基本情况在"一五"普法的基础上,1990年12月,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1991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作出《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从1991年起,各地区、各系统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以行政诉讼法、义务教育法等五法两决定及专业法律知识为重点的"二五"普法工作。从检查和自查的情况看,"二五"普法在学习内容、组织领导、宣传形式、学用结合等方面均较"一五"普法有新的进展。检查和自查的7省(自治区)、4部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普法决议"的贯彻执行,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比较扎实,通  相似文献   

6.
4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吹响了进军新一轮法制宣传教育的号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确保法律有效实施显得更为紧迫的新形势下,"六五"普法不仅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7.
鲁德喜 《政策》2002,(3):10-11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伟大尝试。从1986年至2000年,按照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省已经顺利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规划。三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使全省人民接受了一次广泛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识在全省得到了空前的传播与普及。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学法、用法活动广泛开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不断增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市场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省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普法是建设法治浙江的基础性工程。法治浙江目标下的"五五"普法必须以培养和生成公众的法律意识为目标。为此,必须优化和强化公众法律意识生成的利益诱致机制;实现两大普法理念的创新:由重普及法律知识向重普及法律意识转变,由重普及权利意识向重普及义务意识转变;实施三种主体参与式的普法形式:立法参与、诉讼参与和媒体参与。  相似文献   

9.
为使普法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更深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取得更大实效,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结合普法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各种力量,利用各类资源,普法工作做到多方位、全覆盖,"一书二信三队四小"普法工作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书:即普法教科书。结合村居文化大院、阅览室建设,有针对性的购置《农村居民学法用法读本》、《农村居民法律知识问答》、《新编农村法律知识使用大全》等和生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残疾人进一步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残联与浦县司法局联合举办了“贴心残疾人,普法进村居”系列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此次活动起止日期为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县残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普法宣传活动领导小组。配合此次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11.
北辰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四五”、“五五”普法《决议》,坚持把对法律监督的实旆工作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常委会在听取并审议“一府两院”有关法律执行情况的报告和落实各类执法检查、视察前先学法,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区进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随着《法律与宗教》中译本的发行,"法律信仰"就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伯尔曼式的法律与宗教入手,分析法律信仰的内涵,结合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建构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的三个途径:完善法律体系,强化立法的本土化;树立法律权威,增强人民对法律的认同感;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培育法律信仰根植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即“五五”普法规划。“五五”普法规划指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广大公民要结合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实际,自觉学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指出: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有必要在认真总结第一个五年普法经验的基础上,从1991年起,实施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同年4月17日,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二个五年昔法工作的意见的报告,通过了《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至此,全省"二五"普法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新闻媒体法制报道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部分法制报道逐步重视普法功能,突出向大众传播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与此同时,随着司法改革后大众维权意识的逐年提高,我省法律服务行业对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社会和大众的法律需求,本着"共生、双赢"的目标,新闻媒体与法律服务行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6.
卢月 《人民论坛》2014,(6):245-247
安理会出具的决议既体现了《联合国宪章》赋予的“促进功能”和“执行功能”,也不乏“造法功能”。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法律性质问题,目前仍然未有统一的认定。但事实上,安理会决议具有法律拘束力。这种拘束力来源于《联合国宪章》赋予了安理会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安理会决议还会对其他国际法主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下乡调查,基层人大代表和农民朋友要求有关部门在开展“四五”普法活动中,要把农民作为普法重点,让普法内容更贴近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以解农民缺少某些法律知识之渴。这些法律知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曾明 《求索》2013,(12):201-203
自“一五”普法规划之肇始,时至今日,普法宣传业已进入“六五”时代。28年的普法实践表明,普及法律常识首要而核心的内容就是普及宪法知识.教育民众形成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培育宪法信仰。近60年的宪法普及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宪法知识的普及,阻碍着宪法理念的传播.阻碍着宪法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草案)。21日,在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深刻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基础上,从多重视角对新一轮普法工作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此,特摘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期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公民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和“六五”普法工作意见的报告》,通过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