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绍旺 《求索》2012,(2):138-140
民间高利贷是由于民间藏有大量闲散资金而银行存款利率较低和银行紧缩政策所致,国家在法律形式上对民间高利贷不予以保护,但是由于民间高利贷处于国家信用控制和监管当局监管之外,国家金融法律制度改革滞后经济发展要求,使得民间高利贷呈现出由个体行为向公司行为的趋势发展。本文从对域外民间高利贷规制考察中发现,虽然域外法系对民间高利贷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其并没有将民间高利贷作为一种"地下性"行为认定。因此对于我国学者提出的民间高利贷是非法经营罪、民间高利贷需要通过在刑法分则中增设"职业放高利贷罪"来规则等观点,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信用消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信用消费发展历程相对缓慢。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多,人们物质观念的转变,信用消费越来越多地被人提起,也逐步走向了前台。目前,我国信用消费发展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阻碍因素,其中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也有体制建设和法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改变我国信用消费滞后的现状,要建设中国特色信用体系;完善信用消费的法律规制;加强宏观调控、舆论宣传;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规制网络消费。  相似文献   

3.
群山 《桂海论丛》2001,17(3):31-32
信用消费法制的不健全 ,严重制约了我国信用消费的扩大。必须借鉴西方信用法治经验 ,加快我国信用消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旭 《小康》2009,(8):27-28
未来中国社会信用的建设,一方面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商业环境,同时强化企业的商业伦理意识和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将信用作为资源和生产力来使用,从而使信用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从商业票据的发展看我国的商业信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岭南学刊》2000,(1):25-28
目前,我国的信用以银行信用为主,结构十分单一;金融市场以资本市场为主;货币市场70%是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占比例很小。商业信用、票据信用在我国极不健全,是造成银行信用清偿率低、风险不断扩大、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相互拖欠,金融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商业信用的不健全,最终还会危及整个信用的基础。在美国商业票据已经成为货币市场上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在我国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足,其发展也较缓慢,这种情况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称的,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一、商业票据内涵的变化商业票据是…  相似文献   

6.
朱巧香 《求索》2005,(10):133-13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既要强调信用的伦理理念,又要切实实施信用的伦理关怀,提供一种讲信用的伦理环境。目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信用伦理环境主体的信用道德观念薄弱,失信现象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监控体系,因而迫切需要加强信用伦理环境的改造和完善:首先,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入手培育人们的信用道德信念;其次,优化讲诚信的法治环境以惩处社会失信行为;再次,营造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以促进信用制度的有效实施;最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引导、激励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造就良好的信用氛围。  相似文献   

7.
信用缺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完善产权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法制建设,以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特别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来支撑.但是,目前社会信用秩序的混乱,已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还严重损害了东北三省的国际信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外开放的质量和进程.深入剖析造成信用不良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把握信用体系运作机制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岭南学刊》2002,(2):55-58,50
信用的功能要靠健全的信用体系才能完成 ,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 ,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健全的信用体系应该是 :商业信用为基础 ,银行信用为补充 ,票据信用为中介 ,国家信用为约束 ,信用法律制度和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为保障。各种信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系。  相似文献   

10.
应对经济危机仅仅靠经济手段是不够的,需要重视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经济交易所需要的公共品德.信心与信用相辅相成.要确立正确的财富观,想当"经济人",勿忘"道德人",把握住财富的社会辩证法,切实解决"消费不够"和"消费不当".要从信用道德、信用市场、信用制度三个方面抓紧信用体系的建设,努力改变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陆岷峰  葛虎 《桂海论丛》2010,26(1):74-78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变化轨迹,同时对商业银行信贷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传递效应。商业银行要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除了要加强内部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从经济周期的运动变化规律中找出防范风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信用卡业务迅速普及发展。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与日俱增,信用卡诈骗犯罪依托信用卡这一新兴的金融工具,在犯罪手法、侦查策略上都有别于传统刑事犯罪,给各级公安经侦部门的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信用卡诈骗案件的现状与成因,本文分析了一些实际办案过程中可以运用的侦查对策,以充实本罪侦查方面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构建政府现代信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元庆 《桂海论丛》2002,18(6):43-45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信用机制是建设社会信用制度的关键。政府信用机制包括 :规范政策机制、规范权力运作机制、承诺机制、政务公正公开机制、责任机制。还包括政府对社会信用建设的推动与管理机制 :对社会信用环境的综合治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民间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建立诚信惩戒制度、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公司信用是公司履行义务的能力和行为的社会评价,其信用结构包括静态信用结构和动态信结构。静态信用结构包括:履行义务的能力、履行义务的意思、履行义务的行为、社会评价;动态信用结构包括:公司信用的开始、公司信用的变动、公司信用的结束。公司信用基础是公司资产,资产的范围包括:公司自有资产及他人为公司履行债务提供担保的资产。公司资产信用的理论基础就是公司独立人格理论及债的担保理论。  相似文献   

15.
“唯一指定产品”称号已频繁出现于各种广告之中 ,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适用 ,对活跃市场经济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唯一指定产品”称号在本质上应属于商誉权 ,国家应适时立法对其进行依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缪坤和 《思想战线》2002,28(3):76-80
宋代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 ,产生了信用票据市场。这种信用票据市场由发售市场、流通市场和兑现市场构成。由于特殊的经济关系 ,各类信用票据市场都承担着不同的经济职能。归根结蒂 ,它们所发挥的一项最根本职能便是支撑信用票据的运行。同时 ,信用票据市场的产生和运行 ,标志着宋代商品经济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用,不但是一个观念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制度层面的问题。培植政府信用,是兴业安邦之基,也是我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一项基础工程。要强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制度意识、信用意识;建立政府信用的评价、监督、调控的机制,实现政府信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努力营造出不能失信和不敢失信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陈玉光 《桂海论丛》2002,18(4):38-40
信用危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陷阱,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期道德上的缺位、信用观念的弱化和信用体系的残缺、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及我们对各种严重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所造成的.欲使中国经济走出信用危机的陷阱,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二要加强对企业或法人经济行为的道德监察和监督;三要尽快建立起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四要健全立法,严肃执法,强化对各种经济败德行为的经济和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9.
广西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林 《桂海论丛》2010,25(2):90-94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广西吸引资金,提高金融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广西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实现区域经济金融安全。目前广西金融业存在总体规模偏小、资源配置不优、信贷投放单一、市场结构失衡、产权制度缺陷、信用体系未立、法律制度不全、经济基础薄弱等制约因素,需要制定适宜发展的金融政策,设计进退有效的市场路径,打造流通顺畅的融资平台,构建灵活有效的监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产权制度,构筑全面立体的信用体系,完善规避风险的法律制度,创建稳定协调的长效机制,助推方兴未艾的县域经济,调整产业失衡的经济结构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陆滢 《桂海论丛》2005,21(4):71-73
诚信是经济社会和谐的基础。维护诚信,必须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信用档案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