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苗瑞丹 《前沿》2011,(12):62-64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探索和重要贡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宣传方式的通俗化和多样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这些探索对于当今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一鸣 《传承》2010,(30):20-2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这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和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毛泽东一生都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探讨毛泽东的大众化思想,对我们成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宇 《人民论坛》2012,(17):174-175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概念,第一次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飞跃,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有机结合。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引领中国革命正确方向,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杰出贡献突出表现为注重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向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标 《湖湘论坛》2010,23(4):22-27
毛泽东总结和提炼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式,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正达到成熟阶段。这种基本范式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本范式具体又表现为:科学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性真理并用之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实践化,在实践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通俗化,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建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范式的引导和规范下,解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大规模地、有序地开展。这些基本范式至今仍是我们开展大众化所遵循的经典模式和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一生,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一生。他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途径,而且也牢牢把握中国人民的语言思维以及语言接受方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文章从言之易懂与言之有物的统一、言之有情与言之有味的统一以及言之有力与言之有势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风格进行研究,以期为当今乃至今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歆立 《前沿》2013,(11):61-63
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毛泽东以躬行实践的革命精神和与众不同的理论敏锐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赋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人民性与真理性等鲜明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通过知行结合的实践化、古为今用的本土化、人民至上的大众化和实际运用的应用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深深地植根于革命传统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中,成为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大众哲学,并在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胡敏  秦位强 《传承》2015,(1):14-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建设。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冬梅 《长白学刊》2012,(3):151-152
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自十月革命在中国广泛传播起,就面临着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任务。怎样使这种带有鲜明西方特色的学说被中国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本松 《桂海论丛》2010,26(6):17-21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有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对中国而言: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在这三者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和当代化的起点前提和内容主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和实现力量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其大众化和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定位。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中的三个要求、内容、侧面,中国化是起点,大众化是目的,当代化是贯穿主线,它们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陈志宏 《前沿》2007,(11):12-15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面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毛泽东提出这一任务,有着鲜明的针对性。一是针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二是针对我们党实现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思想路线的重大转变;三是针对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普遍不深入。毛泽东提出这一任务是总结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既是当时的现实斗争的需要,又具有普遍的长远意义。领会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针对性,对于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入思考、精辟分析和独到见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毛泽东思想不仅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而且为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精准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提供了理论观照和学理支撑,也在方法论上为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指导作用和信仰者的最大化.为此,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的科学化、价值取向的人本化、表达形式的通俗化、理论视野的全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积极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六进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实践和基本前提,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时代要求和必然结果。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有利于培育民族的文化底蕴,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4.
周前程 《桂海论丛》2011,27(1):27-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很难摆脱精英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坚持大众化的意识形态,把自身看成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实践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者只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关系,才能破解其大众化追求中的意识形态困境,坚持大众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于英 《人民论坛》2010,(2):44-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实践和基本前提,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时代要求和必然结果。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有利于培育民族的文化底蕴,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6.
时代及其变迁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变化发展,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适应时代主题转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实践和基本前提,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时代要求和必然结果。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有利于培育民族的文化底蕴,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三维,即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主体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体,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主体,三维一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基本架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维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相对独立、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要求中实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列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这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马晓 《求索》2011,(3):91-92,1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个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时代化实质贯穿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全过程,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现路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关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推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开拓党的事业新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