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宪政建设的实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实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以及人类政治法律文明共识,为研究基础和资源,从中总结、归纳、概括和建构作为一种理论模型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国经验而又在约束条件下具有普遍真理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这种研究不仅要致力于总结和概括宏观意义或者一般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框架,而且还要特别地总结和概括微观意义或者部门法学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法活动和法学教育。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总结和提升,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依法执政理论、依法治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不断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喻中 《现代法学》2023,(4):3-16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旨在增强新时代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从建构方法、建构策略、建构路径的角度来说,应当着眼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表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化再造、改进中国当代法治实践的理论化提炼、加强外来法学知识的选择性借鉴。这四个方面,分别针对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关系、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中国当代法治实践的关系、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外来法学知识的关系。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合力促成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是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充满了对当时制度的观察和反思,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其对法治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要求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法律实践相结合,要求把法治发展和民族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要求重视马克思法学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对宣言中法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法律移植国家,国外的法条与法学理论在植入本土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真正实施,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的难题。几十年来,我国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之间脱节。人们经常对学者的理论进行抱怨,但批判论者也对"理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理论与实践有不同的担当,应当加以区分,但二者也存在密切的关联。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后,应当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谋求二者的良性互动,以此促进我国法学与法治发展。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及实务部门在探求二者互动方面虽然做了一定努力,但依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法学教育和法官培训等方面予以变革,并在体制上建立沟通二者的渠道,真正走出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脱节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黄文艺 《法学家》2023,(2):16-30+191
加快法学学科推陈出新、迭代更新、交叉创新的步伐,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学学科体系,是当代中国法学学科发展的时代主题。这具体包括,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法学学科建设,与时俱进推进法学基础学科转型升级,立足中国法治实践发展法学新兴学科,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推进法学交叉学科建设,坚持胸怀天下推进涉外法学学科建设,坚持不忘本来,扶持法学冷门学科发展。随着法学学科疆域的大规模扩展和改写,新时代法学学科体系应划分为法学理论学科群、法律史学科群、部门法学科群、法治运行学科群、国别法与比较法学科群、国际法学科群、党内法规学科群、法学交叉学科群等8个学科群。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多世纪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我国长期处于向西方学习、移植西方先进制度的状态和处于法治输入国的地位当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体系来巩固,这个法律制度体系必然是源于中国实践、面向中国问题、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法律制度体系的背后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更需要中国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作为支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学60年,以1978年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就其指导思想即法学认识论和价值论而言,前30年主要是"法学教条主义"、"法律经验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法学实用主义"。后30年的进步,主要是摒弃这"五个主义"的结果。经30年的努力,"五个主义"远未彻底摒弃,有些问题仍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中国法学如果要起到它指导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所应当起的作用,只有继续反对和彻底拼弃这"五个主义"。  相似文献   

9.
统一司法考试给中国的法学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国家实行统一司法考试的背景下,中国的法学教育必然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但是中国特殊的法治环境决定了中国的法学教育必须保持其独立性,不能蜕变成为法律职业培训。法学教育是统一司法考试的前提和基础,统一司法考试是联系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纽带,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正确处理统一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的关系,才能使两者在矛盾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行的"依法治国"战略,"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带动了高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当代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大学法学教育正在广泛普及。然而由于我国法学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师资力量欠缺等原因,导致法学教育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现状的发生。解决法学教育这些弊端,需要从法学教育制度本身着手,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学法、遵法、崇法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余年来,社会各方面对中国法治的应有形态及理想图景认识出现了一定分歧。形成这种分歧的实质原因是,在"什么是法治"的问题上,人们更多地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法治理论的影响。自由主义法治理论所建构的法治模式以及所描绘的法治的某些特征,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人们对于法治的深刻记忆,并成为认知和评判我国法治现实的依据。为此,应当在充分揭示和深刻认知自由主义法治理论乖谬的基础上,加强我国法治意识形态的自主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法治话语体系。在此过程中,应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学传统理论及知识谱系的对接,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或体现为具体的法律思想、法学理论、法律原理、法律文化、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思维,藉以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我国法治的"元理论"和"元知识"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不仅需要研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法治文明的成果,密切关注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也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本土资源:中国古代律学知识体系。分析“律学”一词的丰富内涵,明辨律学体系的各项固有缺陷,吸收中国古代律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范畴、研究方法、分支学科和法典(律典)化成果,可以助力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实践法学是对以往的法学理论的反对,但同时又承继了它们的合理性特质.它以实践理性为基础,坚持实践辩证法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主张在普通与特殊,抽象与具体之间寻求良好的结合点--实践智慧.实践法学包含了深刻的目的论理念,集中体现在它对人的存在与发展及其价值的关怀.同时实践法学是行动的法学,以此为基础的法治必然是实践中的法治,它主张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事件,让人们行动起来,并运用自身的实践智慧完成对中国法治的重塑.实践法学是中国自己的法学.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与法学的关系、法治与法学的关系、法学教育的目标和宗旨等方面,对于现存的法学教育弊端以及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全社会对于科学构建中国法学教育制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在教学目录中列有实践教学课程,但是,来自于司法实务界和社会实践的反馈表明,法学本科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操作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法学本科生大多都难以适应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文认为,高等学校法学院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机制,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和谐理念融入法学实践教学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法学人才的需要,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需要。和谐理念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和法律援助、以及学生的毕业实习等途径融入到法学实践教学中去。法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应该添加"和谐程度"标准,并使其处于评价体系的核心地位,以变革传统的硬性技术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对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的提出背景、特征、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对财税法学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实施中的重点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是财税法学教育因应时代发展而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换过程,是新时期财税法学教育的奋斗目标,对推动法学教育变革和财税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当下,对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应基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哲学层面进行反思,为此提出问名、问需和问策这三个"时代之问"."问名"即人工智能法学的身份之问,"问需"即人工智能法学的内涵之问,"问策"即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之问.就名称而言,人工智能法学不是"人工智能+部门法学"或"(计算)数据信息+法学",而是由"人工智能+法学"交叉融合而成的独立新型学科.从内涵来说,人工智能法学需要探讨"法治实践的智能化"和"智能技术的法治化"这两大维度及智慧法治理论与实践等六大领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法学应贯彻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正确认识"未来法治",注重法学的实践性和新文科建设的内部整合.未来我国应在法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立全新的二级学科人工智能法学,以彻底解决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学科定位问题,并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法治实践智能化方案.人工智能法学始终是"面向人"的研究,其实质是"AI+HI"(人工智能+人类智慧),它永远是且只能是"以人类为本".  相似文献   

19.
唐永春 《法学研究》2002,(2):148-160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的遗存及其影响。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法学教育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根本无法实现锻造法治人才的初衷,法学教育应当围绕法学职业技能和实务操作的培养目标进行全面展开。实现法学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双项结合是法治现代化工程积极推进的应有之义,与此相对应,建立“动态化法学实习基地”是面向法学实践教育的基础保障,也是弥补当前法学教育缺陷的必要之举,能够在切实可行的实践推进中带来多元化的积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