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司法程序自治性是排斥环境影响的司法公正的基本防线,但司法程序自治性的天然缺陷为环境的介入提供了可能,原因是在实际的程序运作过程中的单个或少数法官审判的不可避免性减弱了司法程序的抗干扰能力.影响司法程序自治性的环境要素首推法官素质,如果法官素质达到公正的司法程序所必须的最低要求,司法程序在防止恣意方面将达到良好的效果,且法官的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增强程序的抗干扰能力.如果法官的素质低于公正的司法程序所要求的最低的限度,那么低素质的法官将反过来减损程序的自治性.司法独立是影响程序自治性的第二要素,但其发挥良好作用的前提是程序公正和法官具备较高素质.司法投入是确保司法程序运作的经济前提,政府与公民的法制意识是影响司法程序自治性的潜在因素.司法环境建设制度构建应当在诉讼程序改革为先导的前提下,围绕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谨慎推进司法独立、在诉讼程序和法官职业化改革的基础上确保司法投入以及重点培养政府法制意识等方面完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相关法律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之中,但在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责任认定、损害赔偿范围及标准、赔偿司法程序等方面的实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给投资者权益造成了损害,因此在这些方面有进行适当修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司法程序不仅具有工具的作用,而且还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当前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执法方式违法、执法步骤违法以及执法期限违法。  相似文献   

4.
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法的价值的体现和维护。本文针对我国司法不公的现象,提出了从司法独立、权力制约、司法程序、法官素质的提高、对司法的监督等方面来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在《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联合国其他关于少年司法的有关文件中,针对少年犯罪的司法程序有着许多方面的具体规定。以此视野关照中国的少年司法实践, 我国在少年法庭,少年犯的羁押、量型、非刑罚措施,以及少年犯案底和改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参照国刑事司法准则,完善我国少年司法程序,以更有效地预防少年犯罪,更地地改造失足少年,是我国批准和实施公约以健全法治所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诉讼结构的制约及缺乏法律规定,我国尚未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为维护司法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抑制警察非法取证行为,有必要建立完善该制度。可从把握作证范围、完善立法、保持理性等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7.
现有四种主要学说,不能准确阐释职务犯罪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的转换标志,应更进一步研究。结合权力重新配置对犯罪调查内涵之更新、监察立案具备刑事立案之实效、监察法相关规定暗含监察调查启动司法程序之旨意三方面,以"监察立案调查"作为程序转换标志具备理论支撑和法律依据。具体来看,程序转换以监察机关"出具立案决定书之时"为原则,以"第一次采取强制调查措施之时"为例外。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的二分并不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不同程序阶段上的排他性适用,二者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都对职务犯罪案件具有规范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行政职能的扩张必然导致行政纠纷的产生,为了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以及解决行政纠纷,法国作为行政法母国,其纠纷解决制度不仅包括通过司法程序实现纠纷解决的诉讼解决机制,还包括议会监督、行政请愿以及共和国监察官制度等非诉解决机制,其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对我国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区际冲突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较之于世界上其他复合法域国家内的区际法律冲突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区际法律冲突中可加以限制适用。主要应从程度上、适用标准上、准据法的角度上、对国际惯例的排除及从司法程序的严格限制等方面进行限制适用。  相似文献   

10.
著名比较法学家达玛什卡教授所著的《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一书从司法程序的政治维度出发,通过对司法程序与权力组织形式、司法程序与政府职能倾向的关连性分析,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政治维度下的司法类型学模型。纠纷解决型程序适应于彻底的自由放任型政府的意识形态;政策实施型程序适应于能动型的国家职能。  相似文献   

11.
顺应各国司法改革加强司法控制的潮流,我国应当设立刑事审前法官,使其介入刑事审前程序。刑事审前法官应当与审判法官严格分离,单独建制,并应严格控制其资质条件;刑事审前法官行使侦查控制、公诉审查等多项权力;侦查控制应当强制启动;应设立羁押听证程序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判例制度是由个案中导出法律规则,再将这些规则适用于个别的案件,规则的产生是个别的,这就赋予了法官较多的自由裁量权.为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判例必须是遵循严格的程序和具备一定的要素才能得以形成.考察两大法系国家的判例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中国判例制度应该包括:司法独立、完善的审级制度、高素质的法官、法官享有司法解释权、论证充分的判决书和得到及时整理和汇编的判例等方面生成要素.  相似文献   

13.
民事调解制度虽然存在于民事诉讼过程中,但属于非讼程序。私权自治、审判效益和司法文明的要求,促使民事诉讼契约化。民事调解协议本质上是一种诉讼契约,法院承担公证的角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民事调解程序:单独设置调解机构和调解主持法官;合理设置调解员选任程序、回避程序和参加庭审程序;采用签字生效制度;合理界定达成调解协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由司法行为带来的责任包括法律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等,这些责任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司法规律和司法体制塑造了将责任汇集于法院最终由法官个人承担的责任分配体系。成为归责中心的法院和法官往往将自身压力往他处转移,形成以法院和法官为中心向四周其他主体扩散的卸责机制。卸责的手段主要有诉诸权威、规则依赖、对外转移和集体承担等。从机构层面看,法院通常将责任转移给检察机关和上下级法院;在个人层面上,法官则将责任转移给合议庭其他法官、陪审员、审判委员会以及被告人本人等。司法责任制改革在落实如何追责的前提下应当探索构建合理的卸责机制。相比于遇到瓶颈的“实体控制模式”,发挥程序功能对责任进行转移分担的“程序控制模式”效果更加显著且更易被法官所感知。  相似文献   

15.
司法公正的"二元结构"理论不能准确涵盖司法的结果公正,实体公正不能等同于结果公正,完整意义的司法公正应当是由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构成的"三元结构"模式.结果公正的科学内涵应该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共同指向的正义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司法能动     
司法能动赋予法官在法律存在漏洞或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创制规则的权力。当代中国的法官应当发挥司法能动性,在裁决过程中充分考虑法律、道德、政策、经济等多种因素,使司法裁决等司法活动,更加符合理性,更加符合法律精神。司法能动的发挥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限制,而不是纯粹的极端司法能动主义。  相似文献   

17.
量刑阶段法官自由裁量权是直接影响被告人人身、自由权利状态的一项司法权力。由于法律的概括性、模糊性、滞后性等原因,导致了法官自由裁量权范围过宽,幅度过大。同时立法水平的限制,现行法律缺乏一个统一、详尽、具体的量刑标准,从而有可能破坏司法公正。然而自由裁量权在审判过程中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只有从加强司法解释,确立统一量刑规则,定罪和量刑程序分离,建立检察官量刑建议权等方面予以适当规定,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实现量刑公正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智慧司法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为促进我国公正裁判与提升司法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存在算法逻辑、审理程序、道德伦理等方面的不足,加之智能技术渗透到司法领域导致司法系统主要职能的削解,应当将人工智能定位于智慧司法的辅助角色。由于技术的不可预知性难以避免,辅助性人工智能在司法环境下的成长同样面临诸多困境,亟需相关机制予以解决。应当通过培养复合型法官、优化算法审查监督、加强社会公众宣传力度等措施,为我国智慧司法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判例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案例为支点 ,着重从立法方面、成文法自身的缺陷、法官自身的素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相同案件没有得到相同判决”的产生原因 ;进而分析了判例制度相对于成文法的优势 ,提出在我国逐步推行判例制度对于完善法制、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及对不赞成引进判例制度的若干观点的比较认识 ;在此基础上 ,就我国推行判例制度的进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是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时,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