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仅在《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规定了版权技术措施刑法保护的一般性原则,而迄今为止,刑法典尚未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仍然存在操作难的问题。为了使今后相关的立法更科学、合理,有必要对中外版权技术措施刑法保护的立法状况进行梳理,然后比较分析,并从中总结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班克庆 《人民论坛》2014,(6):102-104
我国仅在《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规定了版权技术措施刑法保护的一般性原则,而迄今为止,刑法典尚未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仍然存在操作难的问题。为了使今后相关的立法更科学、合理,有必要对中外版权技术措施刑法保护的立法状况进行梳理,然后比较分析,并从中总结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版权保护中的技术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的版权人为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会采用技术措施手段来遏制版权侵权.但技术措施的使用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要求在技术措施保护的法律制度设计方面体现兼顾各方利益的价值取向.技术措施应有选择地适用;攻击性的技术措施应该被禁止;一些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的作品应该禁止使用技术措施.应对制造、销售、进口规避技术措施的装置的行为加以严格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版权制度受到了挑战。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系列网络版权侵权纠纷案件,使得网络版权保护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分析,就加强网络版权作品的权利保护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今日中国论坛》2009,(2):168-168
2009年我国将重点从五方面加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版权相关产业发展。版权公共服务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由版权行政管理机构或政府授权的其他组织在公共领域内围绕版权在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构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既是版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促进智力成果创新、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基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版权制度,但版权观念的萌芽很早,围绕作品保护产生的与版权相关的措施从宋代至明清以来逐渐成熟。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清末通过颁行《大清著作权律》而首开版权制度先河。中国古代版权保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面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知识产权对于影视文化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长期利好,但当前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推动影视文化市场繁荣发展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解决供需错位、提高版权意识和付费意愿、探索分级制度和创新版权运营等措施解决市场的有效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技术措施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技术措施进行版权保护,是国际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寻求版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是版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2001年新版权法明确规定了对技术措施的版权保护,但没有对之规定适当的限制,有打破版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危险。应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版权立法和WCT、WPPT等版权国际公约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版权法,实现技术措施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版权法的效率和公平价值冲突体现了作者私权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对峙.版权法通过合理使用制度来维持版权体系中利益格局的动态平衡.数字技术的发展冲击了版权法的利益平衡体系,进而质疑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价值.从经济学和版权法自我发展两个角度分析,网络时代版权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应该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技术保护措施是版权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所采取的技术性手段,对保护作品、维护版权人正当权益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行为频繁发生,给版权人合法权益造成了重大损害,亟需规制。鉴于民事、行政救济手段在规制规避技术保护措施行为方面的缺陷,我国刑法有必要为规制规避技术保护措施行为作出制度安排,具体思路为在刑法中增加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罪。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网络传播权的研究成为著作权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著作权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已经确定了网络传播权的法律地位,将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延伸到了网络空间。由于我国有关网络传播权制度的某些规定尚有缺失,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的利用是著作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使得著作权人、传播者、使用者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著作权法的目的和观念。比较研究各国著作权利用制度中的著作权转让、著作权的许可使用、著作权的质押 ,对完善我国著作权立法和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与表达两分法原则被称为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目前仅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对思想与表达两分法原则进行了规定,而著作权法却没有确立这一原则。有必要在著作权法中确立这一原则,并在司法审判中使用与之相配套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毛笔书法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前,随着国家对发展文化事业的不断重视,中华文化也在不断的复兴和崛起,并一天天的走向国际化。因此,为了方便国际间的文化保护和交流,我国近些年对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做了多次修订。可见,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保护也在不断的加强。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旨在结合毛笔书法的艺术特性和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著作权保护的理论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和版权例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相应的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阐述了数字作品的版权归属、版权保护力度的扩大、数字图书馆对版权保护的冲击、版权保护应有一定的限制 ,以及数字图书馆为了平衡版权人、图书馆、读者三方面的利益机制而常用的版权例外的各种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犯罪客体要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客体要件对准确定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说的犯罪客体理论存在严重缺陷,不足以承担犯罪构成要件之重任。为完善犯罪构成理论,本文在基本坚持通说犯罪构成的基础上,引入法益理论,实现对犯罪客体要件的重构,并具体阐述了犯罪客体要件的概念以及法益、法益主体、法益侵犯以及法益受到侵犯的程度等犯罪客体要件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传播权应运而生,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利顺理成章地扩张,使得公有领域不断被侵蚀。而法定许可制度恰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权利人与公众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解决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海量授权以及作品传播效率低的问题,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在著作权法修改之际,检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现状,通过明确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之独立价值,借鉴外来的相关制度设计,以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定许可,实现法定许可的价值与著作权法的目的——利益平衡,激励创作,丰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