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1850头水牛犊粪便,类圆线虫阳性率为18%。其中175头腹泻水牛犊阳性率为13.8%;检查1~10日龄犊牛56头,均为阴性;11~90日龄犊牛850头,阳性率为23%;91~161日龄犊牛450头,阳性率为17%;161~360日龄犊牛494头,阳性率为14.6%。1~3月份检查536头阳性率为17%;4~8月份检查982头,阳性率为20.5%;9~12月份检查332头,阳性率为12%。  相似文献   

2.
据兰州市四个大型奶牛场调查,犊牛腹泻发病率为60~90%,死亡率为5~30%。我们于1986年对所收治的26例犊牛腹泻用特定电磁波治疗机照射脾俞穴,获得了满意疗效。 仪器 特定电磁波治疗机,由解放军7448工厂生产,实验用82-6型和82-2型各一台。每个照射头功率消耗为220~250W;综合波谱为0.55~25μm;功率密度为32W/cm~2(距离辐射极30cm处)。  相似文献   

3.
1985~1991年青海省西宁市廿里铺园艺场畜牧一队初生黑白花犊牛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机取粪样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确诊病原为犊牛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3.33%,试用抗体效价1∶64~128的羔轮状病毒(RV)高免血清对37头药物治疗无效的腹泻犊牛进行保护性试验,结果病犊牛获得全部保护。(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试验材料:从该场畜牧一队采集犊牛腹泻粪便9份,-50℃保存备用。(2)羔羊RV高免血清: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羔羊病课题组制备。  相似文献   

4.
我场于1975~1976年,从外单位调入海伏特种牛13头。经牛副结核检疫,检出6头变态反应阳性牛(其中犊牛2头),检出率达46.15%。我们采取了从病牛所产犊中来培育健康犊牛的措施,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1989年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发生牛的皮癣病。主要见犊牛感染,其中五泉奶牛场有犊牛28头,发病5头,发病率为18%。段家滩奶牛场有犊牛61头,患皮癣病3头,发病率为62%。采取病料直接镜检时发现大量感染的真菌孢子。将病料接种于SGA、DTM和STIY培养基,分别置于30℃和37℃进行培养,结果分得D_1、D_2、D_3三株真菌。这三株真菌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认为是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该菌在室温(18~25℃)或液氮中可较长时间保存。用该菌实验感染家兔2只,结果2/2发病。从而证明所分得的疣状毛癣菌是此次牛发生皮癣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永川和宜宾地区60日龄内的哺乳小水牛,散发一种以拉白粪或灰白色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当地群众称为“犊白痢”。用粪便镜检证实为犊牛新蛔虫病,1980年以来我们用病牛粪镜检101例,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资料 发生地区处于四川中南部丘陵地带,雨量充沛,水牛以青草或干稻草为主要饲料,多以圈养为主。圈舍内常有粪尿蓄积。本病无季节性,不分公母均可罹病,发病犊牛最小者16日龄,最大者56日龄。其中20日龄内发病7头,占发病犊牛的6.93%;20~30日龄发病40头,占39.6%;30~40日龄发病35头,占34.6%;40~50日龄发病16头,占15.8%;50~56日龄发病3头,占3%。在发病犊牛中20~40日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地区3个奶牛场的55头6月龄以内的犊牛为调查对象,在16头犊牛的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平均感染率为29.1%(16/55).A、B 2个奶牛场犊牛的感染率(分别是40.0%和35.7%)高于C场犊牛的感染率(19.2%),但3个奶牛场感染率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各奶牛场1~3月龄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比4~6月龄犊牛高(P<0.05).  相似文献   

8.
某牛场共移植牛胚胎 33枚 ,受胎 19头。其中移植利木辛牛胚胎 16枚 ,受胎 11头。这批利木辛犊牛中 ,发现溶血病 4例 ;其中 2头犊牛确诊较迟 ,发生死亡 ;2头犊牛哺乳前确诊 ,对症治疗后健活。临床症状 犊牛吮食初乳后 11~ 16h开始发病。病初精神不振 ,吃乳减少 ,喜卧 ,腹痛 ,可视黏膜稍苍白 ,尿色变黄 ,体温不稳定 ,呈驰张热 (最高4 1.3℃ ) ,呼吸及心率稍快。病情严重时 ,精神沉郁 ,食欲消失 ,惊厥 ,可视黏膜黄染、苍白 ,拉黄痢或血痢 ,尿少且尿色呈淡红色 ,呼吸音粗厉 ,心音亢进。后期卧地不起 ,呻吟 ,呼吸困难 ,心率增加 (15 0~ 180次 …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犊牛肺炎酸中毒的性质,我们对肺炎犊牛的血气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犊牛进行了比较。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动物:为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奶牛场1~3月龄犊牛35头,其中10头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并已确诊为犊牛肺炎,作为实验组,其余25头健康犊牛为对照组。 2.方法和测定项目:早晨6时,用加有肝素的5ml注射器由静脉采血,使血液尽量隔绝空气,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西郊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90头,其中成年母牛170头。从1987年1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共产犊牛98头,其中45头母犊牛留场培育。52头公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全部出售。从3月初开始,母犊牛陆续发生腹泻,5月份达到高峰,45头犊牛中除1~2月份所产的8头和4月份产的1头出生后立即转移他地而末发病外,其余36头先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100%;死亡11头,死亡效达30.6%。吃初乳不足的犊牛多在3~6日龄发病,而且病势急,死亡快,死亡率高。20日龄以上的犊牛和成年牛未发病。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一)免疫注射及安全性观察:选用3~12月犊牛分下列三组免疫注射,并同时置入5头犊牛同居感染,于注射第3、5、7、9、14天各检查一次。 1.0.5毫升/公斤血清与疫苗同时注射组:每头皮下注射A型6604批铝胶苗1毫升(毒价为LD_(50)=7.5),同时对侧皮下按0.5毫升/公斤体重注射A型6501批高免血清,共注射8头。  相似文献   

12.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13.
牛型布氏菌的9个生物型中,我国有第1、2、3、4、6和第9型。找们于1981年3月首次分离到我国牛种第7型布鲁氏菌。现报告于后。 (一)流行病学情况 畜间:我县历年来流产母畜较多,空怀不孕的成年母畜也为数不少。1981年调查宗塔公社,怀孕母畜1460头,流产106头,流产率为7.2%;宗麦公社成年母畜6813头,空怀不孕者1200头,占成年母畜的17.6%。1979至1981年三年用血清学方法(试管法)抽检牛830头、羊556只,阳性牛260头,阳性率为31.3%,阳性羊7只,阳性率为1.2%。抽检不孕空怀母畜41头,阳性24头,阳性率58.5%。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本场1978~1983年来,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情况资料汇总分析如后。 (一)发病情况 1978~1983年6年来各年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分别为:0.19%(1/516)、0.99%(5/507)、4.2%(24/570)、4.9%(28/576)、1.9%(11/566)、1.0%(7/692)。从饲料配方看,1980年、1981年饲料配方不严密,可靠性差;1982年配方中Ca:P为1.8:1,1983年配方中Ca:P为2.3:1。可见,本病的发病率与钙、磷比例关系密切。 (二)发病牛的年龄分布 76头生产瘫痪牛的年龄分布为:2岁者4头,3岁者4头,4岁者3头,5岁者1头,6岁者5头,7岁者6头,8岁者11头,9岁者9头,10岁者6头,11岁者8头,12岁者4头,13岁者5头,14岁者6头,15岁者4头。从统计结果看,7~11岁牛的发病率较高,该年龄区段正置奶牛产奶最高的时候,因此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流行情况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调查,全国29个县(都、道、府)均有发生。其中鹿儿岛、熊本、大分、宫崎及岩手等县发病严重;鹿儿岛发病1644头(其中乳用牛11头,肉用牛1633头),熊本发病109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94头),大分发病150头(其中乳用牛17头,肉用牛133头),宫崎发病222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207头)。本病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 (二)病原调查 自1985年以来,日本家畜卫生试验场九州分场用HmLu细胞从病牛血液中分离到19株病毒,从牛库蠓中分离到2株病毒,从鸡库蠓中分离到4株病毒。以其中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舍捕获的牛库蠓、鸡库蠓分离到的3株病毒进行了中和试验测定。结果: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库蠓分离到的2株病毒,中和了未摄取初乳病犊体内的血清抗体(24例),其血清中和抗体价在8~256倍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夏河及卓尼县的一些地区,犊牛在夏季发生一种皮肤病,藏族群众叫做“簇(cú)”,意为皮肤上发的疹。一般发病率可达30~50%。我们于198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调查诊断。(一)流行病学 据群众反映,此病在解放前已经存在,季节性很强,在产犊季节后期发生。7~8月炎夏季节,阳光直射,多雨,发病者最多。当天气转冷,发病停止,病畜慢慢痊愈。据1980年9月4日在碌曲县玛艾公社加格大队检查37头犊牛,其中18头有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据1982~1983年在拉萨、日喀则和那曲三地(市)的6县10区的不完全统计,共产黄犊牛5432头,发生腹泻的有1343头(发病率为24.72%),死亡496头(致死率为36.93%)。1987年5~9月,我们在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县和林周县采集发病黄犊牛粪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证实拉萨市黄牛存在轮状病毒性腹泻。  相似文献   

18.
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750~1000个免疫量与乳兔苗4头剂(600个免疫量)进行免疫的猪只,接种后10个月攻猪瘟石门系强毒1ml均获得100%保护,试验表明两者是相关平行的。且在什邡全县19个乡使用9个批号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1000个免疫量,免疫558487头猪,观察6~13个月肥育出栏,没有1头发生猪瘟。随机抽取免疫猪血清作IHA与SN,其抗体水平均达抵抗猪瘟强毒的滴度以上。  相似文献   

19.
对湖南省8个县(市)的296头奶牛、177头水牛及12头黄牛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发现6个县(市)的牛有隐孢子虫的感染。奶牛感染率为5.3%~28.8%,其中某牧场1岁以下犊牛的感染率(46.7%)高于1岁以上午(23.9%),3、4月龄犊牛的感染率(分别为100%和60%)高于4月龄以上的犊牛;水牛感染率为6.6%~40%;黄牛中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以牛粪中分离出的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小鼠成功,从而证实牛的隐孢子虫在同一宿主纲内不具有宿主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11月 ,武威市某养牛场饲养的 2 41头牛中 178头发生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其中双眼患病且有脓性分泌物者 3 4头 ,一侧眼患病且有脓性分泌物者 115头 ,仅有浆液性或浆液黏性分泌物者 2 9头。分别使用土霉素粉、氯霉素注射液治疗病牛 ,经 10d左右全部治愈。1 发病情况该牛场饲养的 48头西杂犊牛中 ,先后有 17头流泪、羞明 ,后有 5头发展到双目赤红 ,有脓性分泌物并污染脸颊部 ,经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次年 9月 ,该场为扩大养牛规模从外地引入秦川犊牛 193头。这批犊牛引入时没有出现流泪、羞明等症状 ,引入后与原西杂牛分舍管理。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