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传月  刘曼曼 《前沿》2010,(23):57-60
21世纪以来的青年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可以从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婚恋家庭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对重庆市908名不同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的青年进行了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分别探讨了重庆青年的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知识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婚恋价值观的现状,通过分析重庆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重庆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建议,以帮助重庆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因为日常生活领域是人类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它蕴含着人类价值认同与社会共识建构的深层机制。伴随着现代性文明的出现,日常生活理论逐渐成为当代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方法论,把青年价值观引导融入日常生活具有根基性、渗透性、稳定性和博弈性。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生活三重向度表现为: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需求向度,解决青年的社会满意度问题;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实践向度,解决青年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问题;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交往向度,解决青年道德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探索》2016,(5):0-0
正主编:徐柳张强副主编:孙柱王婵娟叶兴仁涂成林执行主编:邱服兵涂敏霞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州青年价值观比较研究(2016)》(蓝皮书)从穗港澳青年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法律意识、科技观、发展观、婚恋家庭观、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社会信任、组织认同、幸福感等十一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比较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5.
一、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以及青年期的心理特点相联系。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论理道德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青年不同的价值观。二、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上半期,我国处在一个新旧交替,新社会的诞生代替旧社会的死亡同时进行的时期。与这一时期相适应的青年价值观,对新中国普遍怀有一种感情。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大大改善了中国青年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会,为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然而,当历史的车轮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人品尝着物质文明的果实,憧憬着二十一世纪蓝图的时候,他们也在谈论一个沉重的话题:社会变迁给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急剧转型的社会现实,如何重新构建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服务社会始终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服务社会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青年成长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青年通过服务社会,把科学知识、政治意识、道德和法律知识等融入社会实践,转变为自觉奉献社会的行动力;在社会实践中修德,提升道德修养,促进道德实践;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培育新时代青年的"人民主体"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觉悟。作为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公益活动通过道德关怀的内在机制,促成青年公益施助者道德情理相容、道德知行合一和推动个体德性向关系德性迈进,从而在个体道德心理层面促进了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微时代青年网络道德失范这一社会焦点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青年不断提升网络道德主体意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还要依靠持续的网络技术创新和网络空间法律监管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已经拉开帷幕 ,中国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 ,由过去封闭的国内环境向日益成为一体的全球环境工业化、信息化转化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错合过程中 ,社会的财富 ,生产力法制、文化、思想、道德发生巨大变迁。不可避免地使具有社会属性的青年价值观发生变化。本文浅析了青年价值观对权威、生活、工作、消费、政治、教育等十个方面的变化 ,分析了社会环境、个性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为青年反思自我价值观 ,社会工作者研究和引导青年的价值观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年群体道德观、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自律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尚待加强,极易受到网络负面思潮的侵蚀,容易产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因此,我们要增强青年网络道德自主性,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网络监管效力,构建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曾经是摆脱了宗教神圣价值观束缚的人们借以安顿自己心灵的现实理想模式,但从现代性迷梦中觉醒的人们将面临着因为缺乏主体、缺乏选择、缺乏方向而陷入“后现代道德危机”.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性带来的破坏性影响,重构“道德乌托邦”——中国化的“后现代道德”.而重构“道德乌托邦”,应从确立以人为本、承担他者责任、追求终极价值三个维度着眼.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青年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的命运决定着国家的命运,青年道德水平的下降将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下降。了解到青年一代中的部分人道德下降,灵魂瘫痪的现实,对我们深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年而言,需要形成科学的自我实现价值观、培养健全个人人格体系;而对社会而言,则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道德问题是做人做事的首要问题。大学生道德修养,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位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居统领地位并起奠基作用。公平正义、人民利益、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从最深层次揭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及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基本准则,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终极取向。正确认识和牢固确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与巩固,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与稳固有基础性意义及方向性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文树  练庆伟 《青年探索》2007,1(1):11-13,64
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农村青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价值观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对农村青年的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就业价值观、婚恋家庭价值观、闲暇与清费价值观的考查,表明冲突是转型期农村青年价值观的典型特征。重塑农村青年的和谐的价值观需要从经济利益驱动、教育先导、社会实践着手。  相似文献   

16.
道德楷模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引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的共识,中国共产党在挖掘道德楷模事迹,引领时代精神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具有优良传统。道德楷模的事迹诞生于生活实践,成为一种道德风向标,是指导青年成长的精神支撑,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作用。需要关注道德楷模的真实性、时代性、典型性、权威性和感染性特点,以更好地发挥道德楷模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三个角度总结归纳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价值观的更新;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与农村青年价值观嬗变的互动效应;展望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未来农村青年价值观的主流与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开展对高校青年女大学生道德状况的跟踪调查,分析女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发展趋势。针对女大学生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提出要加强价值观、女性意识、心理和恋爱观等方面的道德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刘洁 《岭南学刊》2010,(6):112-116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去政治化、市场经济的主体性原则、社会转型期道德价值观的混乱、互联网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弱化等社会文化根源,使"80后"形成了与前几代人相比具有鲜明差异、先进而又充满困惑的道德价值观。只有从后喻文化传递的特点出发,认同"80后"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价值观、从人类文化传递的一般规律出发,发挥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对"80后"的道德价值观的主导、调整作用,才能缓解代际之间的突出与对立。  相似文献   

20.
从现实 传统与未来三个维度看“八荣八耻”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现实,汲取传统文化精华,面向国家民族未来,凸显了其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从现实、传统和未来三个维度把握“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对于重构社会认知体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其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一、现实需要———必须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与多元价值观的关系,在尊重多元价值观基础上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价值观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道德虚无主义影响了文革时期和文革以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