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淡如清水的情谊是永久的,甘如甜酒的朋友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2.
枉为小人     
昔人有言:“君子落得君子,小人枉为小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话的意思是:做个君子,又不要另外多做什么事,又不要特别下什么功夫,只消本本分分、坦坦荡荡做去,自然就是个君子了,所以说是“落得”的。这讨了多大便宜啊! 而做小人呢,动了多少心机,用了多少算计,使了多少手段,到头来还是什么没捞到,反而落了个小人之名,被人小看,你说说冤枉不冤枉? 这是劝人呢:做小人不划算,不如做个君子。  相似文献   

3.
在人情渐淡,真情难觅的今天,不同行业的人有什么交友秘决呢?下面这些被采访对象可能不是名人大腕,但他们对当今社会朋友的认识及交友技巧却有一定代表性或独到之外,这种大众视角可能会唤起更多人的认同,提供一定的借鉴。 商人交友:“小人之交甘若醴” 郭军克:北京靓彩呈科贸有限公司经理 君子是达官贵人,小人是寻常百姓;君子是大人,小人是小孩;君子儒雅,小人庸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弄,小人怀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注重形式,小人实实在在;君子是赵忠祥,小人是崔永元。 多数君子…  相似文献   

4.
〔原文〕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然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盖小人所好者禄利,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相似文献   

5.
“小人”一词人们并不陌生。早在我国古代春秋初期,就把统治阶级称为“君子”,将被统治的劳动生产者称为“小人”。到了春秋末年,“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从此,“小人”一词流传至今。“小人”矣,个头不一定小,但却心眼小,气量小...  相似文献   

6.
拒绝诱惑     
诱惑是什么?古人说:“诱惑如陷阱,会把人毁灭。”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余秋雨说:“诱惑是无底的崖谷,坠下去粉身碎骨。”对领导干部来讲,诱惑如烈酒,可以醉得失去理智:是精神鸦片,会一口一口吞噬人的心灵:是潘多拉的盒子,将圣人变成恶人,将君子变成小人.将清官变成酷吏……面对物欲横流的种种诱...  相似文献   

7.
《山东人大工作》2008,(3):58-59
中共老党员、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石山近日在《炎黄春秋》上撰文说,和与同的关系,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孔子有感于当时的形势,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标出君子小人之别,用心可谓良苦。  相似文献   

8.
君子潜伏     
一个环境中,当君子不得不潜伏起来,小人也就通行四方了。于是许多地方早就不是事业的竞赛,而直接就是“小人竞赛”。卑鄙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取了最大的利益,君子先是愤怒,然后是无言,到最后也只好潜伏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人     
(一)先哲把人分成君子与小人两大类。君子是指品格高尚正直的人,小人则是指那些人格卑下、品行恶劣、口是心非、无廉无耻、为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世上小人虽为少数,但他们的能量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却不可低估。小人当然不能等同于小人物。小人物里面可能有小人,但中等人物乃至大人物里也有小人,比如那个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的林彪。小人是不论职务大小,地位高低的。很有些才气的丁谓,在宋真宗时也算地位显赫了,可他竟为当时的宰相寇准掠过胡须上的米粒,被寇准训斥过。据说“溜须”一典即出于此。这个丁谓,虽做了大臣,…  相似文献   

10.
"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的深层原因。而孔子之所以要将"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序"、"社会之序"和"精神之序"的表征意义外,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殷周以来的"敬畏"传统;其二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归因;其三是"仁"的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物化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温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培育和强化敬畏意识,完成对人之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无论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德性自觉,还是对于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党员干部,该如何正确把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该如何适度约束个人欲望?先贤诸子数千年前说过的一些话,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启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过于密切了,以至于对于各自的缺点互相容忍,对于对方的错误互相包庇,发展下去必定是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朋比为奸。"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周"是合群的意思,"比"意为勾结。这两个字都有关系好的意思,但是,"周"有周遍的含义,就是说不与一些人特别密切,而同另外一些人有意疏远。也就是没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坦荡荡”的君子往往受欺于“常戚戚”的小人,其原因,除了“君子可欺以其方”外,还在于“穷斯滥也”的小人往往并非都是不学无术之徒,虽正经事儿不愿干、干不来,但是整人之术还是有的。 一是小人工于心计。表面上一言  相似文献   

13.
君子不器     
正孔子也认为,教育的目标是成人。人,其实也有好几种。最高级的叫圣人;最差劲的叫小人,是时时拉出来批判的。孔子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因此他的培养目标在二者之间,具体地说就是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这就不好说了,仅仅《论语》中就有三十多处提到君子。如果逐条分析,咱们这课要拖堂。举例说明呢?又会有盲人摸象之嫌。所以只能看,君子不是什么。不是什么呢?《论语》说:"君子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提醒     
正本来不是你的责任,你要管。本来应该由厨子做的事,你这个管理员非要做。本来应该科长解决的问题,结果你部长那儿批条子。你自上而下地包办代替、事必躬亲,把你累得一个臭死,结果还是有不良的反应。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越俎代庖。庄子的奇想庄子认为,天下是管治不了的,应该让它自然而然地发展。他的思路很逗:没有一个权力的核心存在,拥有这个天下、把握这个天下,天下会乱,这个国家肯定会乱;然而,没事的时候,你不要具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人们对如何理解“和谐”概念甚为关注。许多文章以孔子的话“和而不同”来诠释和谐,并认为主张和,不主张同,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就涉及和谐与共同的关系问题,和谐与共同是互相排斥的吗?不同就一定和谐吗?黄楠森就此提!出了看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话是否能理解为“君子要和不要同,小人要同不要和”?不能。孔子“要同”的话也不少,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如此,儒家还要世界大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6.
黎明 《研究与交流》2004,(3):31-31,34
和“君子”相对应的“小人”,以品格、道德论,指的是“卑鄙的人”;和“大人”相对应的“小人”,以地位、身份论,本文所指“小人”为等级制度中的“卑微的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最高的人生与社会境界,具有美的价值。我本人就写过《和:审美理想之维》的著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将“和”与“同”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以区别,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和谐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孔子在谈到朋友交往时就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君子交往时是有原则的,充许不同的意见成立,而不是不讲原则,沆瀣一气,这就是“和而不同”:而小人则“同而不和”,即不分是非,只求同一。所谓“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哲人从天地自然的生长与发展中悟出的的素朴而…  相似文献   

18.
说小人     
小人不是少不更事的可爱的小孩儿,小人非但不可爱,反而非常可恶。小人是对那些人格低下者的形象称呼。《韩诗外传》卷六中对小人的解释是:“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谓之小人”。他们在人格上够不上做人的正常高度,与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君子”相比,总是显得心理上有些阴暗,行为上有些萎琐,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  相似文献   

19.
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论及才与德的关系时,依才德的多少把人分为四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这些人当如何取舍呢?“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德”对于一个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来说,如果不注重道德建设,“挟才以为恶”,  相似文献   

20.
和而不同的含义 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的共生关系,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