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小雪 《当代亚太》2002,(10):62-64
2002年8月22~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关于东亚合作的国际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新加坡的10位学者和来自中国外交部、经贸部、财政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10位专家学者与会.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还特别做了开幕演讲.与会学者对东亚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合作近年来的发展作了总结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会议收到论文12篇.  相似文献   

2.
杨丹志 《当代亚太》2007,(10):62-64
2007年10月11日~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当代亚太》杂志社和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和谐世界理论与东亚合作"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就和谐世界理念的形成及理论建构的基础,和谐东亚构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和谐东亚构建进程中中国的战略选择等热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杨扬 《美国研究》2007,21(4):151-15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东亚地区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作为东亚区域外的美国,对东亚的战略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与东亚的关系也将在一定程度发生微妙的变化。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东亚合作论坛围绕“变化中的东亚和美国”这一主题于2007年11月10至1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蒙古等国近9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就“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日本的亚洲外交与日美关系”、“朝鲜半岛形势新变化与韩(朝)美关系”和“东亚区域一体化与美国”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探究东亚合作首先要区分东亚、东亚合作以及东亚与东亚合作所确指的行为体三个基本概念。东亚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单一的经济合作进程,在安全合作领域存在严重的不足。其前景大致包括两种,一是既有框架下的东亚合作,二是继续泛化为亚洲合作。在东亚合作的视域下,中韩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有助于东亚经济合作尤其是安全合作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论东亚一体化的动力与源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亚一体化的原动力之一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国-东盟合作则为东亚一体化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从发展双边的经济贸易关系开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提出和启动,为更大范围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中国-东盟合作有可能成为推动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对东亚合作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回顾东亚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促成东亚合作的历史缘由、东亚合作的功能及内在特征,对东亚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合作是基于现实利益基础上的务实合作,在支持机制上体现为灵活的多层型.东亚合作的"开放性"及参与东亚合作的各方利益选择的差异,使其成为一种地区关系的协调和合作架构,而非一个单一地区组织.东亚合作进程将以"东盟 3"为主渠道,沿着充实合作内容的方向推进,但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将进展缓慢.在本文的最后,对中国的区域观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东亚合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2001年11月东亚领导人会议("10十3"会议,即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领导人会议)在文莱召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引人注目.本文对东亚合作的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其与东亚合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5~7日,"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成立50周年纪念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与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和美国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通过大会报告、主旨演讲、分组讨论三个环节,与会学者就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改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合组织和东亚合作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东亚合作国际会议于 2 0 0 3年 9月 1 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数十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 ,各国专家学者就东亚合作已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主题发言及讨论 ,达成以下共识 :东亚合作目前仍处于一体化的早期阶段 ,需要制度化建设使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同时 ,合作领域应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整个区域建设的各个方面。会上学者们就以下几个问题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快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一直是理论界积极研究的课题.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是应对危机的直接反应,"10 3"模式和"清迈协议"是亚洲货币基金思想的具体实践,亚元则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最高理想,但目前正在展开的货币合作方案对危机援救的实际效果有限,且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因此,进一步完善清迈货币互换体制、建立区域内汇率稳定机制、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和最终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等分阶段渐进模式是今后东亚货币合作的最好选择.作为地区性大国,中国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东亚正在发生着民主的危机"这一观点进行了剖析.本文首先指出,广义上的民主包含着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是相互联系又是有所区别的.东亚的危机尽管也有政治体制上的问题,但主要的还是治理方式不能适应民主的体制.其次,本文对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确定了东亚现阶段民主进程的历史定位,指出东亚当前的多元民主政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还处于民主政治发展阶段的较低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12.
李文 《当代亚太》2003,(1):11-16
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东亚在经济上重新崛起,在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在科技文化上由原来对西方单纯的学习、模仿甚至被动接纳开始走向自主创新.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因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显著标志之一是全球化不再主要表现为"西化",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单方面对东亚产生巨大压力和影响的时代全面走向终结,全球化进程开始更多地呈现出东西方双向平等互动和均衡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陈奉林 《当代亚太》2007,(12):28-34
东亚地区有着独特的国际关系秩序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推进东亚经济合作,必须建立共同的思想、精神纽带.东亚地区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找到历史的、文化的根源,没有文化上的共识就不会有深入而广泛的合作.因此,从大文化的角度确立和平、合作与和睦的国际关系新形态,是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的关键.在当今高度技术化的时代,东亚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合作与和平思想,是义、利、理的统一,对东亚的和平发展可以发挥古为今用的功效,具有积极意义与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吕鹏 《俄罗斯研究》2012,(1):154-176
一些学者认为"后共产主义"一词现今已经过时,理由是转型的成果在那些之前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已经定型。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层面的转型却否定了"后共产主义终结"这一理论,因而即使是在抛弃苏联式社会主义体系的二十年之后,"后共产主义"仍不是一个多余的概念。相反,在东亚和东、中欧的比较研究中,重视"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的过去,并将它作为一个实质性的解释变量,能显著地增进我们对转型国家多样化轨迹和形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16.
李淑娟 《当代亚太》2006,(11):62-64
2006年10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亚经济共同体与中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印尼、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模式、领导力量、面临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日本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建设,并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亚洲领袖.但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意识导致日本难以做到以平等的姿态与中国和亚洲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和平与繁荣的东亚新秩序,这成为该设想难以变成现实的主要症结.近代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后,极端的民族主义就日益凸显出来,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内的专制,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亚洲邻国的轻蔑和对欧美强国潜在的对抗意识.今天,日本极端的民族主义影响没有彻底清除,不能适应东亚经济政治区域化的历史要求.日本非科学的、缺乏民主和世界主义的民族主义,与其"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存在着内在冲突,给日本的东亚政策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