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作霖最喜欢3个孩子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一生娶过6位夫人,生有8个儿子,6个女儿。张作霖平生最喜欢3个孩子。一个是大小姐张首芳,她是张作霖子女中的老大,小时候在张作霖的马背上突过围,尝过高粱米掺野菜的滋味,在艰苦条件下长大,因而最受父亲的疼爱。另一个是长子张学良。他与父亲的事业好像有一种奇缘,他出生于19OI年6月4日,那天,张作霖平生第一次打了个大胜仗,从此而飞黄腾达。由于张作霖与冯德磷拜了磕头兄弟,那时冯德股已有5个儿子,因此,张作霖把张学良排行第六,叫他“小六子”,以后一直未改口。张学良长大后即随父鞍…  相似文献   

2.
1991年春节前,王冀(美中政策基金会主席,其父做过张作霖的总参议,在张学良的手下任东北军参谋长)在华盛顿突然接到张学良从台北打来的电话。张学良说有急事找他。见面后,张学良说想在有生之年回大陆看看,不知道中国领导人会不会欢迎。他当时担心自己曾背有"不抵抗"的骂名,国民党又说他是"历史罪人",  相似文献   

3.
正在辽西走廊上的兴城,有一眼名气蛮大的温泉,唐代建成的井里,温泉水如趵突泉般,至今已翻滚了1300多年。但让这眼温泉更出名的则是一座穿越了90多年历史烟尘的建筑——"张作霖别墅"。2016年5月初,在张学良诞辰115周年前夕,美籍华人、著名开放式软件研发专家、东北大学特聘教授、张学良与赵一荻的长孙张居信先生来到位于兴城的沈阳铁路疗养院参观"张作霖别墅"。他在别墅院里寄寓着张学良与赵一荻小姐一  相似文献   

4.
天津的张学良故居位于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张学良1924年至1931年在天津的私人宅邸。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等职务。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身亡。12月,  相似文献   

5.
一、张学良选贤佐二弟 1922年金秋。 奉天城大南门里的大帅府。 忽一日,张作霖坐在卧室雕花太师椅上,边嘴叼二尺半长、缀有翡翠嘴的大烟袋吸旱烟,边对张学良说:“小六子,眼下,咱们在直奉战争中失利了,已经退回关东。这你都知道。有件家务事儿,我放心不下啊……” “嗯?”张学良困惑地问,“什么事儿?”张作霖吸了口烟,说:“你二弟学铭,脑瓜有点笨。将来他要干一番大事  相似文献   

6.
吕春 《广东党史》2005,(4):43-44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刻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  相似文献   

7.
1926年7月,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在南口同冯玉祥的国民军展开大战。 一天,作为奉军少帅的张学良正在前线亲自督战,突然一发炮弹从对方阵地飞来,他的随从急忙冲上去将他扑倒在地。结果随从身受重伤,张学良安然无恙,但也吓出一身冷汗。此后张学良回到住所,不知是惊吓所致,还是天热中暑,竟周身疼痛,昏迷不醒,病倒在床。部下立即请医生诊治服药,可一连几天不见好转。这时有人说,当地有一位名叫刘松山的名医,何不请他来看看。  相似文献   

8.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不能不令人想起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一致抗日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更不能不想起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将军.本文拟就张学良与抗日战争做些研究,以此作为不能忘却的纪念.一、杀父之仇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是奉系军阀的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出身绿林,1916年任奉天督军,一度曾任北洋政府首脑.1928年张作霖在日本一手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死.张学良继父业于危难之中,成为主政东北的最高统治者.杀父之仇在张学良心中深深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后来不止一次说到“我恨日本!”“我对日本非常不满.家仇国难集于一身,同日本有不共戴天之仇.”张学良在接受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最初我不知道父亲被炸死,部下仅告诉我是负伤,所以我晚了几天才回家.如果当时告诉我真相,我会立即赶回去.我一点都不怕日本军,如果他们在杀死我父亲之后再杀死我,我相信一定会有比我更厉害的‘张学良’出现……”  相似文献   

9.
刘多荃,字芳波,东北风城人,保定军校毕业后,到张作霖的奉军任职。1925年,任张学良的卫队副队长。由于他忠实可靠、有勇有谋,张学良的卫队扩编成卫队旅后,刘多荃任第一团团长。  相似文献   

10.
正沈阳张氏帅府(俗称"大帅府"),见证了辽宁乃至整个东北的近代历史进程。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曾在此主政东北十六载。在这里,还走出了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张学思。张学思出生于1916年,是大军阀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然而,他自青年时期便接受进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辽宁省档案馆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1946年9月23日张学思被任命为辽宁省政府主席的任命状,  相似文献   

11.
钱辅廷临危受命离开西安钱辅廷 ,1899年 4月出生。其父钱丰泰 ,是张学良夫人于风至的大舅。钱氏家族因与张学良有姻亲关系 ,所以先后有七人在东北军中任职。 192 4年 ,经于凤至介绍 ,钱辅廷先进入东北军当卫队营卫士 ,后来又转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又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去日本东京见习一年。他回国后一直追随在张学良的左右 ,先任张氏的侍卫 ,后任侍从副官等职 ,深得张学良的倚重和信任。钱辅廷从讲武堂毕业后 ,结识了东北军中的中共人士吕正操、郭维城等人。 192 6年 6月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钱…  相似文献   

12.
上确立反帝爱国人生观张学良,字汉卿,生于1901年6月4日,辽宁省海城县人。六七岁时父张作霖特聘台安举人崔骏声为其开蒙。十三四岁从师金梁学文。1915年随父进入奉天,在家设专馆,聘海城老儒杨景镇和奉天省议会议长、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国文教授白永贞任教,为张学良奠定了文史知识基础。英文指导教师由交涉署英文科长徐启东和青年会总干事美国人普赖德担任。德文教师由东三省军事测量局局长陈英担任。此外,还学习过法文。英德法文的学习及与外国人的交往,给张学良打下外语和外域知识的坚实基础。张学良所受的教育及影响主…  相似文献   

13.
单文俊 《党史纵横》2003,(11):19-21
宋黎与张学良,1936年2月相识于西安。此后60多年,宋黎对张学良一直怀有割不断的情结。 一 初识 张学良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儒家传统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特别是受西方师友的影响最甚,深谙“教育系乎国本”,尤其重视正规教育。他认为:“中国有数千年文化的历史,地大物博,而在现代不能成为强盛的国家,考其原因,就是缺乏有训练有知识的民众。”因此,不惜斥巨资赞助东北大学(今辽宁省政府址),聘请国内最高水平的教授执教。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14.
谷雨 《广东党史》2007,(6):18-22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调停下,蒋介石基本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停止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于是张学良亲自"送蒋"回南京。表面看,张学良从接替他父亲张作霖的帅印以来,从"拥蒋易帜"到"逼蒋抗日"到"送蒋回京",处处都体现了其对蒋的"赤诚之心"。尽管在"逼蒋抗日"中的那份"赤诚之心"蒋难以接受,但以事件本身来看,张学良还是要拥蒋成为领导全国军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真正"领袖"的,但实际上,张学良对"领袖"的"非  相似文献   

15.
沙平 《世纪风采》2006,(4):30-31
威廉·亨利·端纳,澳大利亚人,早年在香港做特派记者,后进入中国内地采访,曾因最先披露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密约而轰动一时,并由此成名。此后他投身政界,先后给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蒋介石等实权人物充当私人顾问。他虽然不会讲汉语,但这不妨碍他掌握别人难以掌握的内幕。端纳做蒋介石的私人顾问近十年,颇得蒋器重,  相似文献   

16.
张璐 《党史纵横》2012,(8):51-55
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时期创办的综合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入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千古功臣张学良,军事奇才郭松龄,赫赫有名的中共将领吕正操、马本斋、万毅,著名作家萧军,以及众多热血救国的抗日义勇军将领。  相似文献   

17.
邹蕴 《党史纵横》2001,(2):45-45
二三十年代,溥杰与张学良有过一段颇为密切的交往。 那是 1928年初,溥杰应张学良之邀,一起到南口参观奉军的工事。检阅了奉军的队伍之后,溥杰向张表示了想投奔奉军的愿望。当时溥杰的想法是,要想恢复爱新觉罗家的昔日尊荣,就得有枪杆子在手。张学良听到溥杰的请求时,有些犯难。因为他俩是朋友关系,如果溥杰从军,就成了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了;再者溥以皇弟的身份从军,不合适;更重要的,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视溥杰的哥哥溥仪为君主。但是溥杰不理会张学良的难处,继续坚持自己的要求:“这只是我们之间的事情,就看你答不答应 !”…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19.
1991年岁尾,在香港有一次两本书的首发式颇为轰动.这两本书是《张学良文集》和《张学良将军手迹》.原因是两册文、墨均为传奇将军所作、所写,首次集中起来,弥足珍贵,异常光彩.作为后一本书的编纂者之一,似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1986年初,我有幸参加了《东北军史》一书的编写工作.由于需要,查阅和搜集了有关张作霖父子的大量档案资料.我对张家父子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诸多的  相似文献   

20.
杨飞 《党课》2013,(8):108-110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别署寒云,他和恭亲王奕沂的孙子溥侗、河南都督张镇芳的儿子张伯驹、“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大公子”。在北京显赫风光的时候,袁克文才华横溢,集书法、诗文、戏剧、鉴赏等诸多才艺于一身,一度被人称为“京华名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