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求知益智,为修身养性,抑或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皈依。但无论是哪一种读书态度,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寻求一种读书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覃道明 《学习月刊》2012,(21):11-12
功利化读书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方式和习惯,至多影响个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降低读书所具有的功效。但对于以学问为职业取向的人而言,则就是严肃的学风问题。满足于“轻阅读”、热衷于“浅阅读”、沉迷于“时尚阅读”,是做不出什么好学问的。学术人如此读书,会对社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导向.助长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3.
悠着点读书     
赵畅 《前线》2012,(1):58-58
有人说,人类当下正处于极具竞争时代,生活常态是紧张、急迫、匆忙。令人措手不及、眼花缭乱的种种变化,使包括阅读在内的精神生活,也愈加趋向“速度化”了。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从阅读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个人精神的发育。从阅读对于日常工作来说,其指导作用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5.
梁衡 《当代贵州》2014,(20):64-64
正书这种东西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进取的人准备的。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草木自生自灭,鸟兽自来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质的生态自然调节。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调节系统——精神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而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图书有两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为社会传承文化。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  相似文献   

6.
假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么以此为前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7.
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创造的一个个历史丰碑背后,一定有伟大的精神丰碑矗立其间。在由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构成的长河中,"红船精神"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无疑是它的源头。一百年前,泱泱秀水上的那一叶红船承载着信念和梦想起航;一百年后,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仍以奋斗姿态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根植于中国文化的、锻造于人民实践的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追求、历史重任、意志品质、政治品格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新世界的精神,闪耀着新世界的智慧和光芒,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秦慧杰 《世纪桥》2010,(6):16-21
<正>王进喜,是一个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艰苦创业与繁荣发展紧密联系的名字,与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字。因为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  相似文献   

10.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因此,肩负着公共事务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更需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间读品位。这样,精神发育健康的领导干部,必将会深刻影响公共事务的服务理念,进而对民族的精神发育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项平 《新湘评论》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13.
项平 《学习导报》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14.
周国平 《学习月刊》2012,(5):12+19-12,19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带动全团职工的读书热情及提升阅读能力,6月22日,五师九十一团工会、女工委举办了"书香承载梦想·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活动,在全团进一步营造职工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比赛中,选手们结合自身的读书实践,紧紧围绕主题,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分享了阅读收获、体会和感  相似文献   

16.
索成 《当代工人》2011,(18):24-26
【编辑留言】有学者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沈阳市于洪区总工会举三年之功。不懈于“职工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为于洪区建设沈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注入了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读书     
坐着火车去西藏 旅行不仅仅是身体的经历,视觉的饱餐,它应该还是一种思想的旅行一你要体验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也并不一定到处跑。在有限的时间跑太多的地方,难免会走马观花,真正需要的是一段时间的投入,一点好奇心,一点探索精神,还要怀揣着一颗平和包容的心。  相似文献   

18.
严云青 《唯实》2014,(11):69-71
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能凝聚一个团队的精气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弘扬阅读文化,既是满足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的需要,又是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保持企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历来以勤俭节约、不怕艰苦著称于世。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创造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和辉煌历史;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这个民族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奴役后,能够重新奋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这个民族当代最先进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而且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使这种精神进一步升华,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为集中体现的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其表…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4月23日。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读书日。是一个作为世界文学象征的日子。其主要原因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以及秘鲁文学家加尔西拉索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同时,这一天也是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生辰或忌日,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莫里斯·德·昂,以及小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等等。节日的命名。旨在向伟大著作和它们的作者致敬:鼓励大家尤其是青年人去发现读书的乐趣:唤起大家对这些为人类的社会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伟人的再次敬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