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果没有"9·21"地震,谢英俊的人生也许会被重写.然而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谢英俊是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的代名词,他和灾民同住,协力造屋,恢复生态,不仅为原住民重建家园,而且重建文化.  相似文献   

2.
云溪子 《小康》2022,(5):68-69
有人说"人生如戏".若果真如此,那一个人进入老年,就是唱"压轴戏"的时候了.一般的剧场演出或者晚会,压轴戏都是最精彩的,以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和记忆.人生的压轴戏应该是精彩的,也可以是精彩的.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以"道"作为解释生命的起点,"道"自然无为,人生命的轮回是"道"的具体体现,其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展示着"道"的自然本性.庄子生命哲学中所蕴涵的生存智慧,依然照亮了我们今天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存在理论,是对现代性社会发展和人存在处境的深刻反思.它以人存在的完善性与整体性为目标.扬弃了以"物的依赖"为核心的存在方式,强调只有以价值目的论与社会道义论为人生的二重伦理维度.才能实现存在方式的跃迁.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透视香港青年的精神风貌时,人生价值观成为观察的"窗口".在香港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强化的个人成就取向成为香港青年人生价值观的突出特点."博个'老细',(港人对老板的俗称)当当"、"一心一意揾食赚钱"、"出人头地,为人崇尚"、"宁当蛇头,唔(不)做龙尾"等等心态,就是今日香港青年个人成就观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是香港社会个人主义的发展取向与成功意识的缩影.香港青年这种个人成就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原始动力,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多元文化冲击而成的产物.它既受着  相似文献   

6.
元结一生经历了盛唐开元天宝治世,也经历了安史乱世。"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原则影响他人生的一半,另一半浸染着道家道教色彩。表现为:其政治人生追求老庄道家"自纯""素朴""用真"的"小国寡民"和"至德之世",其处世人生则是以"漫家"来标榜的人格独立、自在自为的性情风格或"漫家"风神,其养生人生则是用道教来指导的养命养神相统一的肉体长存与灵魂致仙。所有这些,呈现在《元次山集》占数量比例为近百分之四十的道家道教诗文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7,(10)
"滇"--在全云南范围内. "峰"--在全云南范围内最高价格收购您的车置换美国连续十一位总统的指定座驾--凯迪拉克全系列车型. 儿时的我们,梦想成功时能拥有一部豪华轿车.它不仅能代表我们成功的标志,同样也能让找们驾御激情.今天,当我们正在走向成功、富有激情人生的时候,陪伴你的它是否也能见证你的成功人生?  相似文献   

8.
王开凡同志的新著《红豆情思--地方人大工作探赜》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付梓出版了.这是他从事人大工作以来勤奋实践与耕耘的结晶.作为向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20周年的献礼之作,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三权"、依法办事的规律,也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末一个钟情人大工作的实践者直面新世纪,直击社会,直面人生,对人大建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生以及与人生相关的一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的思索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刘霞 《青年探索》2014,(2):5-10
"辍学(初中毕业)—打工—返乡—结婚"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具有共性的人生轨迹,她们的人生轨迹仍围绕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相关的生命事件展开。生命历程发展的阶段性、对打工的感性体验与理性反思、城市婚姻的困难与生活成本、女性特殊的人生归属与意义世界、来自家庭方面的伦理压力与女性特殊的道德选择,等等,这些因素促成了婚嫁年龄逼近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仍然选择了返乡。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辍学—打工—返乡—结婚"的人生轨迹既是自主的选择过程,更深受现实与历史力量的规制。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悟到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在挫折中奋进,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交流,  相似文献   

11.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困境而实现自由,他视个人的自由为人的终极性价值或终极追求,追求心灵的自由境界是庄子思想的灵魂所在.庄子哲学以安命论为基础,以齐物论为起点与归宿之间的桥梁,以"体道论"为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从而构成了庄子人生自由论的基本框架,最终达到了人生的逍遥,即超越困境而达到心灵的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这种对文明人格的关注正是一切文明得以立足的核心,从古希腊的"认识你自己"、古印度的"自度度人"的伟大觉者,到古中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君子人格、圣贤儒行……都说明个体人格之于文明社会的意义.东西方文明为此都发展出自家关于爱与正义、关于觉悟与回向、关于明德新民与至善的教导.在古代中国圣哲那里,哲人即哲学,一个人可以不著书立说,他只须活出一至善至美的人生,其人生的完成即在于塑造一完美人格.君子大人之道即人格的养成.人格不仅是道德常识,不仅是心理性情,而且是义理层面、认知层面的.即使大字不识,也可以成为圣贤,是以慧能那样的文盲可以成为伟大的导师,而中国民间社会众多的武士、拳师、贩夫走卒,在人生的完善阶段,英气霸气内敛,气度华美儒雅.  相似文献   

13.
人生如赴宴     
关于人生的譬喻有很多,如,人生如梦,人生是一场战斗等等.也许是因为听得太多了,有一种逆反心理,总觉得它们不够贴切.芥川龙之介在<侏儒的话>里有个说法比较别致:"人生好像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乱用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1,(27)
正"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付给敦煌的流沙和千佛洞方圆百里上匆匆消逝的光影,在一种貌似荒寒的人生景致中等待一个又一个莫高窟的春天。"对于人生轨迹与莫高窟相交的年轻人,初心也许并不是要成就一个"伟大的壮举",而只是一次人生抉择。  相似文献   

15.
6月17日,北京市"三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单上,市政协委员、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锐的名字赫然在目.凭借什么,王锐能在我们党百年华诞之际获得这一荣誉称号?带着疑问,走进幽静的"北服"校园,走进王锐35年心无旁骛、奖项等身的科研人生.  相似文献   

16.
本土文化自觉与传统文论价值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类学的本土文化自觉立场,中国文论研究中值得反思的问题之一是,西方学术范式遮蔽了对传统文论经验的正确认知.中国传统文论为人生的总体价值观重视"道"对"器"的指导,观念论、技术论与价值论浑然不分,在西方工具范式受到普遍质疑的当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莺啼燕舞报新年.二年方始万象更新之际,人们大都要绘制新年度的工作、学习和人生蓝图,也会庄重地写下自己的座右铭. "座右铭"即做人的信条、准则和努力方向,它言简意赅、隽永深邃,充满知荣明耻的正气与哲思.  相似文献   

18.
范仲淹的家族与商丘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其子女少时大多在应天府宁陵县的范氏家宅中度过.其中,官至宰相的次子范纯仁,不仅出生于应天府,后又在现睢县任职襄邑知县,并留下了很多佳话.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范纯仁有了"睢阳少年"之称.  相似文献   

19.
<正>我说人生有"火焰",有"秋水",是绚烂和平淡的一个比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总是有动,有静;有张,有驰;有执着,有疏放;有绚烂,有平淡。都说"水火不相容"。然而,在人生中的"火"与"水",却能够也往往需要在人们生活中共容和互补。对宽泛的人生如此,对个体生命的人生也如此。试想:一个人在一生中如果总是"火焰"的话,他们不仅会炙热得令人可怕,而且恐怕自己也承受不了。相反,一个人从生到死也不可能都是"秋  相似文献   

20.
郭运恒 《理论月刊》2006,4(6):126-128
鲁迅和余华作为他们各自时代的先锋作家,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生经历、文化承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因而他们对人生的终点--死亡也就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这样在小说创作中他们对人物"死亡"主题的表现也就不同.本文试图对两位作家小说中的"死亡"主题作一对比分析,从而探讨他们对"死亡"意义的不同开掘和思考,进而启发人们关注"死亡",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