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从女性视角解释了受虐妇女杀夫的合理性,为受虐妇女刑罚的减轻甚至免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受虐妇女综合症与待证事实具有相关性,涉及专门性事实问题的认定,属于专家证据。在中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框架下无法对受虐妇女综合症做出鉴定,《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对不具有鉴定人资格的专家辅助人出庭的相关规定及所依据的法理也存在互相矛盾和冲突之处。在此背景下,受虐妇女综合症的证据资格不明确,面临着证明力不足的风险,无法有效改善受虐妇女杀夫案量刑失衡的现状。本文认为,在(不具有鉴定人资格的)专家辅助人角色扩张的基础上,将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性质明确为证据,是一种有效应对与消解受虐妇女综合症证据所处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公正无情的。2003年3月15日,安徽省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储诚恳死刑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4,(4):44-46
<正>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对受暴者的伤害1、家庭暴力行为不仅侵害了受暴者的人身权利,还侵害了其人格尊严,使其极度的自卑、绝望,有时会产生报复心理,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受暴者自伤、自残甚至自杀。2、长期遭受家庭暴力,使受虐妇女处于孤立无援状况,丧失了对危险情况做出正确应对的能力,导致产生"受虐妇女综合症"等严重心理疾病。3、家庭暴力是导致妇女犯罪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丈夫或男友的虐待,而在一些国家这个比例高达75%。在我国,妇女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是一种跨社会制度、跨文化、跨历史的存在。那么,在诸多受虐妇女中有多少人最终离开了暴力家庭呢?有关调查显示:能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求助要求离婚的是少数,仅占受虐妇女的四分之一左右,最终能够被法院判决离婚的更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多数受虐妇女不愿离婚,继续留在暴力家庭呢?1.家本位观念束缚着受虐妇女走出暴力家庭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中,社会分派女…  相似文献   

5.
面对长期或多次遭受家庭暴力的受虐妇女,询问其为什么不离开很不恰当,因为这一问题以一些不当的判断为基础.但受虐妇女容忍暴力、维持与施暴者的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有其复杂的个体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魔鬼"辩护,绝不是袒护"坏人"的恶行。坚持程序正义,守卫法治公正,就得容得下那些为魔鬼辩护的人。前不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鉴于该判决目前正在最高法核准之中,这里不对判决作评论。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在这样一起"是非"已被事先张扬的案件中,如何为被告人辩护。说实话,同以前发生在北京的韩磊摔死婴儿案、西安的药家鑫捅死车祸受害人案一  相似文献   

7.
一林 《人大建设》2006,(6):23-25
风华正茂的妇联干部为何甘愿委身于年愈花甲的农村老头,并受其摆布密谋杀夫? 2006年2月27日,河南省登封市妇联原副主席、副科级干部张爱玲因涉嫌故意杀人罪(未遂)被市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消息传出,一片哗然。谋杀亲夫案已让人震惊,更何况张爱玲身为妇联干部,而她杀夫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去除风水先生所说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受暴妇女综合症”最早由研究家庭暴力的先驱、美国临床法医心理学家雷诺尔·沃柯提出。“受暴妇女综合症”是对在家庭暴力中受虐妇女行为特征的一种概括,反映了受虐妇女在周而复始的家庭暴力环境中长期提心吊胆、忍辱偷生、自卑无助的精神状态。文章分析了“受暴妇女综台症”形成的原因,及警察在处理家庭暴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警察对家庭暴力受害者救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2014年《行政诉讼法》对变更判决的条件做出修改,其中“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被修改为“行政处罚明显不当”并纳入新法第77条,同时增设了“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规定。虽然“显失公正”到“明显不当”的变更为法院审查被诉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而变更判决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迄今为止学界和实务界对“明显不当”的内涵及认定标准仍存在争议,对依据本条规定如何理解并在实践中准确适用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的疑惑依然存在。从学理层面对行政行为明显不当判决方式的判定作出回应,是当前行政诉讼理论与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备受瞩目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案有了初步宣判结果:4月22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相信这样的判决结果,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很解气。但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还未步出校门,走向社会,就被“判了死刑”,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为之惋惜。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上将强奸罪定性为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性交的行为。司法实践中,此罪认定的关键在于对行为的性质和因果关系的判断。从因果关系看,妇女体内有精液与强行性交行为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不能因此推导出发生了强行性交行为,只能说明男子使用了其他违背妇女意志的方法使精液进入了妇女体内。在强奸罪客观行为的认定中,将"男子以非性交方式使精液进入妇女体内"的行为排除在了强奸行为之外,应当将其评价为强制猥亵妇女的行为。强奸罪与强制猥亵妇女罪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存在明显的界分。  相似文献   

12.
铲除矿霸     
《时代潮》2001,(18)
2001年7月11日,辽宁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启君、刘文华、孙伟死刑;"二刘"的主要打手分别被判处有期刑13年、4年6个月、2年6个月、2年。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7月11日夜晚,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发生王磊持凶器翻墙私闯王新元家行凶被杀一案。案发后,王新元、赵印芝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羁押在看守所内。2019年3月3日,检察机关经依法审查,认定王新元及其妻子赵印芝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决定对王新元、赵印芝不起诉,这起广为社会关注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该案与"福州赵宇案"、"昆山反杀案"等案一样,是近年来涉及正当防卫问题的典型案例之一,又有其自身特点,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秦风 《民主与法制》2020,(15):58-59
在校学生犯下了故意杀人罪,其父母出具了书面赔偿承诺,声称只要被告人保住了性命,就把住房抵给受害者家属作为赔偿款。然而,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生效后,“保命”赔偿承诺书并没有履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激进女性主义法学对美国刑事法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主张修改传统刑法的强奸定义,取消强奸犯罪被告人的无罪推定原则;另一方面,试图扩大传统正当防卫理论的适用范围,引入“受虐妇女综合症”为受虐妇女犯罪成立提供辩护理由。试想当激进女性主义法学企图颠覆某些西方法律传统之基础之时,是否亦是偏离其追求平等理念之开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利用社会支持理论,从受虐妇女的心理需求、专业救助和辅导需求、亲友支持以及社会环境支持等需求出发,寻求构建受虐妇女社会支持网络、保护弱势女性权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跨国缉凶     
"被告人刘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诈骗罪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400万元……被告人刘林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诈骗罪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400万元……"2005年3月23日上午,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宣布一审判决书时,受害人郁博文夫妇的亲属泣不成声。至此,这一牵动国内外警方视线的特大跨国杀人案件昭示于众。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妇女土地承包权纠纷案,法院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有关"保护出嫁女、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判决强行收回离婚妇女李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某村委会败诉,认定村委会单方中止与李某间的土地承包合同并强行收回李某所承包土地的行为为无效行为,判令村委会返还李某的两亩承包地,并赔偿因此给李某造成的损失1000元。原告李某,32岁,1996年8月嫁到被告所在的村,同年12月,由所在村的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02,(5):18-20
长沙市芙蓉区妇联以综合治理家庭暴力为维权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努力构筑社会化维权网络,在全区推出了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工程,为受虐妇女撑起一把保护伞。  相似文献   

20.
“本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新平犯故意杀人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决被告人陈新平故意杀人罪不成立。”2013年9月13日17时许,在湖南省南县人民法院审判庭内,审判长话音未落,被告人席上的陈新平已是热泪满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