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于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居统治地位的一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神圣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神圣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转变,且这些转变均具有积极和消极之双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价值观转变 转型时期人们政治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人们主体性得到了落实,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对于正义、公平、法治、民主、效率等的认识与传统政治价值观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只有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方式,形成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价值观,进而确立人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道德责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一、担负树立人对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价值观的责任人类担负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离不开人类自身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是支配人类实践的精神支柱之一。随着人类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由被动地利用自然向主动地利用自然再向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转变;从人是自然的奴仆向人是自然的主人再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方式转变的深刻的变革。这种变化要求人类对自己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赵运林  傅晓华 《学理论》2008,(10):47-51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生存发展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异化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地,也是社会变迁的决定因素,城市化促使社会各个系统进行调整与转变,致使其传统的价值观失去原有的合理性。城市生态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浅见     
张欣 《理论导刊》2002,(2):64-64
值此社会转型的世纪之交,价值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着重解决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因而是人类世界行为活动的重要的风向标,也是“地球村”各民族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价值观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反思和追求,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迁。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价值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形态是传统价值观向现实价值观转变,由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而其核心之一是…  相似文献   

6.
菅建伟  张晶 《学理论》2011,(35):58-59
现代工业文明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人类现代文明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探究利奥波德大地伦理观的内涵,如大地共同体、生态整体主义等理念,结合生态文明不断发展演变的内涵,从价值观、发展观角度为二者寻找到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指出人类基本价值观的转变,可以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一种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随着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的转变,煤炭院校的毕业生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选择职业时的具体体现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一、转轨过程中煤炭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个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去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发生了多元的变化,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和发展,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观进行建构。总的来说就是要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素质和水平,也要允许各种符合社会发展的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当代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与腐败和政治转型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处于社会和价值观转变过程中的东亚社会,公众对传统的党政企合一和人情关系的看法已经和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样就导致了金钱政治以一种不自觉的方式破坏着东亚各国执政党及政府官员的政治形象、权力结构和统治基础,在客观上推动了它们的政党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多元化。随之,金钱政治又阻碍着多党政治和民主制度制度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正在步入风险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只有树立敏锐的风险意识,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加强对各人民大众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项机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扩大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根基,才能以高效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应对风险社会这一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变化特点的历时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全国七个城市的中学生和大学生1080人进行了价值观调查,并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调查结果进行历时性分析比较,揭示了我国社会转型过程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青少年的价值观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4年经历了重要变化,朝一个更强调个人取向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个人取向的价值观正在由雄心壮志、奋斗进取逐渐向追求个人自我的舒适与快乐价值观转变,但这种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标志着我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重农主义时代的到来,其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树立一种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8)
新媒介的本质是一种技术,在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新媒介开始由"工具化"向"社会化"转变。网络是新媒介的载体,也是新媒介环境下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线,在新媒介环境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德育渗透,净化网络空间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有效途径。根据场域理论,生活场域是人生存实践活动中生活领域的多种生活方式位置关系网络的逻辑型构,是多种场域互动融合的结果。生活场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得以实施的框架依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关键在于场域生活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场域生活化的策略为转变思维方式,建立生活话语体系;加强协作协同,建立全景式生活境遇;提高自主化能力,增强整体有机性。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生态价值观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确立新的行政生态价值观结合起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行政生态价值观,单一性决策价值尺度让位于一个多样的、有活力的、富有弹性的决策价值尺度,创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翟鑫月 《学理论》2012,(28):90-9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价值观不断变迁。总体说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婚恋观向自由婚恋观的转变;六七十年代政治化婚恋观居主导地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婚恋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也对他们的自我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应尽其全力帮助青年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宪法保障人权是国家价值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理论探讨》2006,2(4):26-28
人权是一个动态性的、历史性的、开放性的概念,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可以说是国家价值观的转变。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高校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同时,大学生也是最具创新意识和创业潜力的人群。以创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调研等手段,以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作为着手点,对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提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推进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9)
研究生群体的政治素质和价值选择对本科生和其他社会群体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高校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难点和高地。但是,目前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还存在诸多不足。要提升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需要转变意识,探索设计适合这个群体的专门的内容体系和教育方式,重视并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娜 《学理论》2013,(16):89-90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不可回避,而价值观作为人的思想观念中的一个方面,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实践证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来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人的价值观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