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重刑轻民”特点在历代法典的制订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相应的体现,而其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之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古代中国法律中的这一特征,源于古代“刑起于兵”的传统,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同时又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着力扶持。  相似文献   

2.
柏欣 《揭阳论丛》2009,(1):52-57
法律文化认同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对法和法律现象所形成的共同趋向性的认识与感知。对法律文化认同结构的探讨是法律文化认同研究中的中心环节。法律文化认同结构由法律物质文化认同层、法律制度文化认同层、法律精神文化认同层三个基本结构层次所构成。三个基本结构层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民族法律文化认同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周婷 《世纪桥》2008,(4):47-48,57
文化意义上的法律样式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相对静态和绝对动态中社会生活和法律文化在深层结构和表层映象上所形成的法制体系宏观运作和法律实践凝结成的宏观程序。在同一时域下的不同空域,而在不同时域的同一空域,判例法、成文法和混合法则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中国法律样式的过渡和变迁经历了一个否定与融合的过程,是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社会形态、地理环境、法律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华法系传统上的相对封闭成长和近代吸收变法的成果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西周直至清末经历数千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从而形成了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法律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积极可取的因素吸收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角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总体分析;其次,评价了在当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观念文化存在诸多不适应性;最后指出传统法律文化已基本不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重塑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乃伦理社会,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德”、“札”遂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石。“德”、“礼”不仅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依据,而且法律的内容也大多关乎“德”、“礼”。“德”、“礼”的这种主导地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一定的阶段性。这种“德”、“礼”主导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仍然从正反两个方面发挥着其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政治制度,中西方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从经济发展、法律传统、文化传统以及地缘因素、血缘因素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政治制度差异发展做比较分析,是一种积极的理论探求。  相似文献   

8.
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对晋商文化作了提炼与概括,认为诚信、创新、共赢、勤奋进取是该文化的精髓。晋商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文化精髓在当代新晋商中相对缺乏,因此当代新晋商应继承、运用这些文化精神,推动山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传统     
法律传统研究中的四个基本理论问题,即法律传统的概念、特性、结构、功能,有必要进一步研计。法律传统是指发源于过去、存在于现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法律化。法律传统具有群体性、优势合法性、历史延续性和可变性四个基本特性。法律传统是由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行为层面的法律化构成的。法律传统在法律实践与法律发展中具有积淀、指引、整合、定向四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文化土壤,蕴含着我国法治建设宝贵的本土资源,是构筑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传统法律文化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深深地渗入人们的观念之中,这些传统观念、传统态度、传统行为对我国法治建设各方面产生着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深入思考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晋商建筑样式设计彰显出如下审美特征:在建筑结构布局上依山势、顺地理,展现出简朴中蕴藏自然的特性;在建筑艺术追求上精雕镂、细刻画,呈现出精湛的技艺和典雅的风格;在建筑文化中融合了道德精神,体现出崇礼仪、尚伦理的人文内涵。晋商建筑设计所体现出的崇尚自然、舒展性灵、追求精神的审美特征,对今天的建筑艺术研究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我国法制建设已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作为法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法制建设,同样面临着一个现代化发展的问题。由于民族法制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其现代化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制约着整个国家法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而且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彻底的改革之一,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秦国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仍然坚定地执行商鞅变法的思想路线。秦亡之后,汉承秦制,商鞅变法的政治思想一直沿用,并发展为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着手,科学评价并结合当前法治建设的实际进行反思,扬弃并举,传承超越,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律制度仍具有的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全球化及其对中国法律共同体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法律全球化是指法律的各个领域发生的跨国界、跨区域、跨大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重组原有法律制度、法律秩序、法律理念结构的网络化过程。它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就中国法律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对该共同体的共同的法律知识背景、职业训练经历、职业利益、职业精神气质之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法律共同体应以昂扬的发展姿态推动中国法治事业的勃兴,使中国在全球法律网络化过程中早日从边缘进入中心。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的转型、变革的过程也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社会不断的现代化,法律制度也随之完成了其自身的现代性转型."情理法"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惯性力量,在"乡土社会"与国家制定法一道规范、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理与亲情将在同一个场域之下,相互追求讨价还价式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弘扬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与吸收外来法律文化,建立符合国情、民情的法律制度与加强国际间法律合作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确定其法律发展的道路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法律发展的多样性和趋同性作为其立足点,即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寻求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法律在思想和制度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天道、人道哲学观决定了中国传统法律的道德属性、伦理属性等特征。在大力倡导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现代中国法律汲取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合理因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中,农村承包经营户是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法律主体,这种中国特色既源于几千年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源于当代中国独特的经济制度。对个体农户的历史背景进行探讨并进行规范分析,充分证明应该将农户纳入民事主体法律制度的框架之中,避免将其视为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这对中国民事法律主体制度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文明的当代转型是以现代法制的理性整合为前提,而现代法制的理性整合则是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社会现代化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