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认识论又叫知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其基础是唯物主义、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在任何认识过程当中,都可以区分开三种要素:认识主体或认识者、认识客体或被认识者以及认识活动本身。例如,在科学实验当中,科学家就是认识主体,被研究的自然现象就是认识客体,科学家观察对象,分析数据,形成思想的过程就是认识活动。这三种要素就构成一个认识过程。也可以说,认识论就是关于这三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其中,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马永东 《前沿》2008,(10):42-44
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客体被动地给予主体的单向活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主体意识去创设客体的过程,都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主客体的辩证统一。马克思在总结近代哲学关于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教训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作为认识论之基础,科学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和辨证途径,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中的一对极其重要的范畴,我国哲学界对主客体问题的研究尚处在开拓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许多问题的理解还没有取得一致性的意见。现将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和观点简要综述如下。一、关于主体范畴的规定对于主体范畴的理解和规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指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是具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人。主体不等于意识,它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是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体。主体是多层次的。就普遍性说,它是作为认识者、实践者的整个人类,包括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就特殊性说,它是指作为认识者、实践者的社会集团,包括种族、民族、阶级、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4.
论认识的社会性本质李淑梅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中,认识的社会性问题并未受到学术界的应有重视,并未把它作为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加以贯彻和坚持。我们认为,认识的社会性问题是牵动整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不理解它,就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5.
认识论是哲学的基本内容。它着重研究人的认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为了科学地说明认识论的一系列理论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构成人的认识活动的诸要素及其结构。可是,恰恰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我们过去研究得很不够。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从理论到现实的许多问题也必然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比如,直到现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把认识规定为主体对客体或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按照这个规定,构成认识要素的就是主体和客体两项,反映则是主体的活动结果。这个观点能全面地说明人的认识发展吗?显  相似文献   

6.
从视角看,当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几乎都是从传播者角度展开的.其不足,就是未能清晰而明确地凸显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从主体认识论向度来开展此研究,是对上述不足的有效弥补.对于普通大众认识或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来说,关键事件、相关人物、日常生活等是重要的认识中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找准...  相似文献   

7.
1.微观认识论。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是关于思维内部机制和社会文化内化为人类认识的机制的研究;其二是关于物理微观结构的认识论研究;其三是个体认识论。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8.
康德哲学发起了认识论中“哥白尼式的革命”。其主要贡献在于,利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成果探究科学思维方式,将认识论研究重心转向主体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康德形象地说,  相似文献   

9.
旧哲学的认识论在探讨人的认识问题时离开了人的社会性,从而把认识关系归结为单一的"主——客"关系,把认识过程、认识动力封闭在单一的主体之内;要克服旧哲学认识论的局限性,就必须遵循马克思、毛泽东等经典作家指示的方向,从主体的社会历史性角度,系统地考察认识主体的认识社会关系结构。认识社会关系结构是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社会联系方式,是由认识协作关系、认识协调关系、认识交往关系、认识占有关系等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它既制约着认识个体和认识工具功能发挥的程度,又决定着主体系统的整体认识功能。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本质、能力、结构、过程、规律以及认识的检验的哲学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者则否认人们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可能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反映论,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物质世界的映象,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作是直观、消极的反映。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基础上,把实践提到首要和基础的地位,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自由包括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和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当我们考察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时,自由选择表现为认识的选择性和实践的选择性。前者是指主体在认识中对客体的属性或关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传统形而上学批判对近代认识论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人本主义用个人主体和非理性.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类主体和理性.导致传统认知方法的变更和认识主体地位的提升。二是法兰克福学派和解构主义发动的对传统形而上学根基的批判.致使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转变和认识结构主导地位的建立。传统形而上学批判在我国则推动了党的思想认识路线的重建.并且加深了对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思想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它要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概念、观点和原理,传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然而,由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往往使教师力不从心,甚至有时会出现教师反复讲,学生还是似懂非懂、难以走出认识误区的现象。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认识主体──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认识客体──教材内容中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呢?最近,笔者重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中介”的学说,颇受启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所…  相似文献   

14.
曹健华 《湖湘论坛》2002,15(6):78-79
价值的研究,不论是价值的本体论研究、认识论研究、辩证法研究,还是价值的社会学研究,都涉及到价值主体和价值评价问题。这里仅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角度,对价值主体和价值评价问题作些探讨。一、关于价值主体1.几个基本概念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角度,对价值主体进行研究,有必要首先厘清一些耳熟能详但又极易产生误解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主体、客体。“主体”和“客体”这一对概念在哲学史和其它领域有不同的涵义。“主体”有“实体”、“本体”或某种运动形式的担当者的含义,或与“副体”相对立,如公有制为主体。这里…  相似文献   

15.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两个问题汪传和一、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阶段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广个实践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既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又必须总结近期的实践经验。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经验的启示,可以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余友辉  黄河 《前沿》2012,(21):45-49
孔德的实证主义关注知识的进化与秩序,以寻求统一基础,其目的内化历史观于其中;进化通过认识发展史探讨,三阶段法则展现了早期实证哲学关于认识的历史观,但割裂了主客关系,主体被排除在历史之外;秩序从认识的结构阐释,孔德以实证精神为基础研究人类认识领域,这一过程中他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用实证方法虚构了一个认识主体来进行结构性分析,将认识限制在经验现象层面,认识论的前提被预断,实证主义遂转变为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认识论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平 《湖湘论坛》2002,15(1):26-29
道德认识论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因而更没有赋予它必要的学科地位。本文将试图阐明,道德认识论既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认识论的一种基本理论形态,是伦理学和认识论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一种认识理论;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理论,与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科学认识论和审美认识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因而具有其它认识理论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一、道德认识论是伦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伦理学研究中,一般把道德活动看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因而把伦理学看作是实践学科,或价值学科,这样,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18.
人只需认识自己应该认识的──论具体认识的合理禁区刘怡翔认识论作为哲学的重要部分自有哲学史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代以降,由康德发轫,认识论又被推向高峰,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但是,包括康德在内的许多哲学家,对认识论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认识的可能性和...  相似文献   

19.
夏甄陶教授认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反思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领域,人们主要是从观察者的视角描述认识的过程和特点,而不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反思认识的过程、特点与它的难题。而认识论作为一种反思科学应该是认识者作为参与者在认识中的自我反思。于是认识论不是让认识者在主客体关系之外观察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让认识者从参与者的角度体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让认识者局限在改造客体的工具理性的框架中来认识世界。由此,人会获得关于世界的亲知知识,这种知识超出了人们用概念来概括规律意义上的知识。主客体关系中获得的知识是以亲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正> 王宏维、汪信砚合著的《认知的两极性及其张力》一书,是当前很值得一读的认识论新著。这本“新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导线,以现代科学和科学认识论为背景,在探讨认识的主体性和主体思维机制的同时,对认识的客观性问题进行了多维透视,并力求揭示两极之间的内在张力,展示主体性与客观性相依相促、兼容互补的关系,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非体系式的理论格局和发展模式,是具有一定开拓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