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政府信任和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关系类型来界定青年和政治的疏离程度,其中,疏离感强的包括从属者、退出者,疏离感弱的包括建构者、支持者。并将生活政治参与分为三种类型,线上关切式、线下关切式、线下吸纳式。在此基础上,检验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和生活政治参与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疏离感强的并非完全脱离政治。退出者虽然有较少的社区参与等线下吸纳式和线下关切式政治参与行为,但是他们建构了自我话语空间,更多地参与线上关切式政治活动;从属者有较少的线上关切式政治行为。疏离感弱的也并非参与各种正向生活政治。建构者有更多社区吸纳式行为,但也更多参与线下关切式等冲突政治行为;支持者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力量,较多参与社区活动,较少参与线上关切式等冲突生活政治;投票、选举等线下吸纳式政治参与取决于制度设计,和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没有显著线性关系。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政治态度偏好类型的人口学分布,探讨了青年的生活政治参与行为的引导逻辑。这对于目前我国青年的网络社会治理、生活政治参与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GD和XZ村的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从人口学特征、政治行为、政治心理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村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村民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政治面貌与村民外在政治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政治行为方面,具有政治选举活动经历、关注时政新闻以及热衷于讨论村里政治事务的村民,其外在政治效能感更高,但政治表达感强度对村民的内在效能感并无明显影响;政治心理方面,国家认同感和政治信任高、认同民主选举态度的村民其外在政治效能感更高,但国家认同感、政治信任感对内在效能感并无明显影响,而认同民主选举产生村官的村民内在政治效能感更强。  相似文献   

3.
政治效能感作为解析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也是考量一个国家民主化水平的关键指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政治效能感内涵与功能、结构与测量方式、政治参与理论以及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之间互动关系(interactive relationship)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借助专业统计软件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工具,基于对中国乡镇与民主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现阶段农民更倾向于维持型政治参与;(2)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不显著;(3)尽管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受到了家庭收入和基本经济水平的影响,但经济因素并非绝对因素;(4)与外在政治效能感相比,内在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关联性更大。最后提出如何通过内在、外在政治效能感的以促进农民政治参与扩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对于全面把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有效引导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多元,但正面的动机占主流,兴趣动机是最重要的内在动机;其参与的从众动机、社交动机具有普遍性,个人提升获得认可的动机十分强烈;同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利益动机超过从众动机和社交动机;在安全动机之下,青年参与网络政治行为需要确保自身安全和内心的平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动机十分显著,仅次于个人的提升和兴趣动机,这一动机和其它很多动机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总体动机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5.
内部政治效能感是政治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概念,并吸引了学界大量的关注。然而以往研究在分析内部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时多从态度倾向和个体属性特征层面进行探究,较少从个体知识素养这一角度切入,而且传统对于城市居民知识素养的测量方式存在一定的偏误。本文基于1994年和2014年的中国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调查数据并借助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采用新的测量指标探究居民知识素养对其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政治效能感与知识素养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居民的知识素养越高,其内部政治效能感越强,且青年群体的知识素养对内部政治效能感影响同样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时间的变化,知识素养对于居民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有显著增强,青年群体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其基本特点表现为政治效能感低,“政府权威”认同淡薄,求新、求变愿望强烈,身份认同模糊,两岸关系上“求稳怕变”等。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是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和背景相联系的,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当局对大陆的诋毁等都是其中原因。台湾青年对和平的期盼和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我们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中国青年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对青年群体政治态度的影响更大。其中,网络使用频率愈高,青年群体对政府和官员的政治信任度和对社会公平感的评价就愈低,而民主意识观念则会更强;互联网的这种影响也受传统媒体使用频率和媒介可信度的调节。受互联网影响,我国青年人群的社会批判意识渐趋显化,民主观念日益增强,政治态度总体上日趋开放。这反映出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群体有可能发挥推进政治民主和社会改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是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新热点。作为微博最为庞大的使用群体,青年的微博政治参与问题更加值得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大学生搜集实证资料,对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现状、价值判断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程度仍然较低,但是存在参与高涨的可能性;除了微博自身因素外,政治环境、社会心理和个体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即时性、平等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等优点.这些优点恰好能够弥补现实政治参与的局限,满足青年群体政治意愿表达的需求.构建并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需要执政党和政府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需要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介入,也需要青年网民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影响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有族裔传统政治文化、现状满足感、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感和对参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等。通过具体分析发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美国华人政治参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他们对自身在美国的生活现状较为满意;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他们的政治效能感在逐渐增强,但他们对美国政府的政治信任感还不够;如果考虑到政治参与的成本大于参与取得的收益,很多美国华人对参与政治不热心。  相似文献   

11.
对政治系统的稳固政治认同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目前,农村青年政治认知表现在对党的农村政策评价较高,对农村村委会和村干部缺乏政治信任,政治参与度低,也缺乏政治效能感。建构农村青年的政治认同,需要建立民生政治和政治参与机制,注重网络对农村青年的政治认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在最近几年逐渐繁荣,并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去粗取精,系统地整理出了关于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的八个方面,即青年政治参与渠道研究、参与意识研究、参与动机研究、参与效能和效应研究、青年负向政治参与研究、分时期研究、分城乡研究、分阶层研究等.这些研究中有优点,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肖晓丽 《湖湘论坛》2007,20(4):109-110
"第四媒体"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青年是我国"第四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第四媒体"在对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对这一背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是青年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进行教育引导,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尤其是通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外对比,中国青年对政治表现出高度关注,青年政治认同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年政治参与呈现新的特征。青年工作者要因势利导,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度,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即时性、平等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等优点。这些优点恰好能够弥补现实政治参与的局限,满足青年群体政治意愿表达的需求。构建并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需要执政党和政府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需要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介入,也需要青年网民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2年"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六期第三次计划的调查数据,从交往人数、交往层次和频率、互助关系和岛外交往四个方面探讨当代台湾青年社会交往的基本状况。结果显示: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较为稳定,家人和朋友的互助关系在社交网络中最为明显,岛外交往较为密切;同时,基于此数据还从志愿服务和社团参与两个方面分析当代台湾青年社会参与的基本状况,结果显示:青年一代的政治参与意识极为薄弱,对社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度也显不足,志愿服务精神需要进一步培育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广大青年利用BBS等公共论坛表达意愿、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政治运动等等网络政治行为,开始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面对现实,政府应积极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推动我国政治稳定的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曾涛 《前沿》2010,(23):29-31
青年群体历来是一支独特而又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正在发挥和即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因此,分析研究青年群体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正确把握当代青年群体的政治倾向,进而有效地引导他们合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实证角度描述了青年农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现状: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我国乡村民主化建设的一大阻力。村委会选举与青年农民间的利益关系弱,青年农民的经济困境、村庄权力格局中所处的劣势地位、选举中较弱的政治功效感及其传承的村庄记忆等五大因素与其群体特质相结合是造成青年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促进青年农民摆脱经济困境,增强村委会选举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改变农民群体的弱势地位,是解决青年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的标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黄滢 《前沿》2004,(12):178-180
政治人格是指在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持久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外在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力系统.实现政治人格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确立现代政治人格,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积极引导青年建立科学的政治人格,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改革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改进政治工作手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