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朴槿惠总统就任韩国第十八届总统后,在21世纪最艰难的外部环境下,确定了构筑朝鲜半岛和平与统一的基础、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合作体系、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外交目标。尽管朴槿惠执政以来的外交成绩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但依然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在朝核问题尚未解决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朝韩关系,开启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如何在缺少战略互信的中美之间保持均衡,建立中美韩三边合作机制;如何令日本对历史认识问题"拿出负责任、有诚意的措施",增加中韩对日本的"信任",实现中日韩大和解;如何在安全困境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促进东北亚多边合作,实现东北亚和平构想。这些课题如何解决将是对朴槿惠政府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日本制定了东北亚安全战略,即以日美安保合作为掩护,谋求在东北亚地区发挥军事作用;保持对华接触,实施对话合作与防范牵制相结合的对华战略;防止来自朝鲜的"威胁",力争在半岛和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倡导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力争东北亚安全事务主导权.  相似文献   

3.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特殊重要,朝鲜半岛的分治与统一对于东北亚地区国际秩序的影响特别重大。分治为世界列强和周边大国的角逐和介入提供了机会,造成了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源,为美日制造和加剧东北亚紧张局势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阻碍了东北亚地区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朝鲜半岛以“一国两制”形式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最大。果能如此,它将有效缓解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重新构造东北亚政治版图,半岛与美国的矛盾将会增加,同时会促进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的形成。但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之路还存在较多重大障碍因素,其前途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祁怀高 《国际安全研究》2013,(2):88-103,157,158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中国的东北亚周边安全环境进入动荡和调整的新时期。由于朝鲜领导人更替,地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脆弱,东北亚政治安全环境趋于敏感;由于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升温,朝鲜半岛军事对抗事件频现,美、日、韩进行系列军演,东北亚军事安全环境趋于紧张;由于东北亚各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势头,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速,东北亚经济安全环境趋于积极。鉴于东北亚安全环境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东北亚外交仍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东北亚外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中国的东北亚外交要以地缘经济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缘政治正向发展。其次,中国要以六方会谈机制化为基础推动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构建。未来六方会谈机制化在组织体制、组织成员、惩戒机制等方面要有新的思路。最后,中国要推动中国倡导的多边制度与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在东北亚的兼容共存。  相似文献   

5.
论朝鲜半岛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 ,朝鲜半岛形成了美苏之间军事和意识形态上两极体制上的对立。但随着冷战的结束 ,韩俄、韩中、美俄、美中等国家间实现了政治上的和解。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多样的国际行为体 ,形成了多元化的结构 ,致使这一地区内国家间各种合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在变化了的安全状况下 ,会产生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要求。面向 2 1世纪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以及东北亚和平与繁荣有着重大的影响 ,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构想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7年随着"六方会谈"出现进展,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的构建被提上了日程。目前,有关国家对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发展路径和参与谈判的主要成员是2+2,还是四方仍然存在着分歧。从持久的和平需要看,应该最终签署四个协定:《朝韩基本协定》、中美朝韩四国协定、美朝关系正常化协定和美朝韩军事信任措施协定。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需要确立一套能够普遍遵守的原则或行为准则。它的运行模式,既不能完全照办欧洲的经验,也不是绝对排斥欧安组织有参考价值的一些做法和相关的目标。该机制的功能定位不能过低,它必须介于论坛和高度组织化的机制之间,要就广泛的安全与合作问题进行协商,要向机制性监督约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可持续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伊始,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美韩联合军演规模扩大,朝鲜半岛局势再度出现"痉挛性紧张",东北亚安全蒙上一层阴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270号决议能否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难以预料,而美国欲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则遭到中俄坚决反对,东北亚安全与地缘政治格局增加了新的复杂性与变数。朝核问题的关键是美朝双方都坚信只有拥有足以毁灭对方的军事威慑力量才能获取本国的安全。然而,这种相同思维逻辑事实上已导致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努力屡受挫折,一旦发生战争将是整个朝鲜民族的一场浩劫。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有关各国应该树立可持续安全观,寻求新的努力方向。在东北亚构筑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安全共同体,或许才是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寻求打破东北亚安全困境之道为主旨.东北亚安全困境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困境、进程性困境和功能性困境.双边同盟、均势与合作安全并存是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的主要特征,东北亚相关诸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以解决进程性困境为着眼点,在功能性领域着力不够,尚未从根本上触动结构性困境.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可能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安全逐步确立集体安全,通过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各国的对话、协调,以制度化地推进行动议程.东北亚安全困境制约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环境,未来中国将在东北亚和平与繁荣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被人为地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四十年来,朝鲜人民深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和灾难,因此,早日结束南北分裂的不幸局面,实现祖国的自主和平统一,就成为全体朝鲜人民最迫切的民族夙愿。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的海陆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对世界和平,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深远影响。最近一年多,朝鲜半岛形势趋于缓和,北南对话进入新阶段,统一问题正向好的方向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拟对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统一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至关重要。南北分裂的态势、时而紧张的关系不仅影响了南北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而且严重影响了双方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的参与,也成为本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因此,积极推动朝鲜半岛统一进程,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六国的共识。在南北和解与统一的问题上,需澄清两种糊涂观点,即:南北分治也可以维持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在综合国力南强北弱的情况下实施统一,其结果必然是南方吃掉北方。纠正错误认识,方能有利于统一。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20.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