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巴"义新考     
"巴"的内涵,学者众说纷纭,然皆有疑问.文献记载、民俗资料和出土文献表明,白虎是巴族的徽记,但并非出于图腾崇拜,而是为了彰显民族的勇武.故"巴"有两义,作为动物是"白虎"之意,作为族名乃"打虎匠"之意,二者联系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国境?已是上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蔡昉、李周为本刊撰写的《充分信息与国企改革》,从信息是否对称的角度,对国有企改革问题作了又一诠解。  相似文献   

3.
铁路社区与企业文化建设文山在中国,大中型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从社会学角度来考察,这些大中型企业往往是一个个社区。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不考虑到社区因素,特别是社区文化氛围的影响。本人试从企业文化与社区的关系入手,探索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张兆元 《前沿》2012,(16):6-7
2011年美巴摩擦不断,11月份的边境袭击事件更使两国关系雪上加霜,降至冰点,美巴反恐合作几乎因此中断.但从双方利益需求的角度不难分析美巴反恐合作仍将继续.目前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正在坎坷中向前推进.总之是动力大于阻力.相信美巴反恐合作的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11,(3):65-F0003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纳西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会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一些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一个省份,各民族都有长久的历史。要研究云南地方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弄清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在历史上,云南有些族名、地名多次更易,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山族名演变为地名,有的由地名演变为族名,有的名称代表不同的民族,有的一个名称既是地名,又是人名和族名,等等。这都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十九世纪下半期以来,一些西方的所谓“汉学家”、“东方学家”,为了适应其殖民主义的需要,利用了云南历史上一些族名、地名的变易情况,断章取义地引用我国古史,极尽穿凿附会之能事。现在,我们根据史料,对云南历史上几个族名、地名的由来和演变,分期陆续介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族体形成,从50年代起一直是土家学研究者研究的热门论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讨论颇多,定论较少。本文就此对历年学者的关于土家族族体成分、族体形成时期、古代社会性质和分期、形成时期的聚居地域以及“土家”称谓等问题的探讨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关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张晓宇 《前沿》2010,(13):156-158
上世纪90年代,来自欧洲、澳洲和美洲的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索语言在解决环境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从而诞生了一个新兴的语言学分支——生态语言学。本文拟从蒙古族语言文化的生态观对蒙古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作初步探讨,进而得出建立蒙古族语言文化生态平衡系统的必要性及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杀人案件的成因,是预防和打击该类犯罪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分析该市1999年发生的21起杀人案件的成因入手,从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和广度等角度,探索预防杀人案件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典型跨主体、跨行业、跨期和跨行政区域的水利工程,繁杂的工程建设以及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认识上的滞后,管理者往往低估了各种潜在风险对工程的影响。本文从南水北调工程与河南区域关系特征入手,分析了两者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理顺治理结构、探索具有激励相容的工程区域合作模式、选择可行的政策工具组合、从博弈论角度构建工程区域关系、引入工程影响评价机制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族古文字探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水族的历史、族称、文字书写迹象以及水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 ,对水族古文字作了考察 ,认为水族古文字与古汉字的甲骨金文同出于一个文化母体 ,它与殷商文字有一定的联系 ,是先秦时从古文字分化出来的一种古字。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何平 《思想战线》2003,29(1):49-50
“车里”是西双版纳的古名之一 ,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是什么意思 ?过去 ,一些学者对之进行过不同的解释 ,但都因根据不足而很难令人信服。通过查阅古籍和对泰国的泰族语言分析、比较 ,可以认定 ,车里是傣泰语言中“佛塔”的译音。  相似文献   

13.
何平 《思想战线》2004,30(5):68-71
"孔人"是泰语对古代孟高棉语民族的泛称,泰国的一些文献中提到,古代有一些叫做"孔人"的民族曾经从湄公河口向泰国北部地区迁徙并建立国家。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孟高棉语民族起源于中南半岛南部。事实上,从现有较为可靠的资料来看,孟高棉语民族的发祥地应该是在中国南方地区。泰族文献中提到"孔人"从湄公河口往北迁徙的史实,应当是公元以后的事,不能用来说明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龙大轩 《思想战线》2002,28(6):107-111
羌族法文化发端于四五千年前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其中包括有:1 以"杀人偿死"为代表的刑事规范;2 以"同姓不婚"为代表的民事规范;3 以民主议事会"尔母孜巴"为代表的程序性规范。由于古羌是中华先民中的主要部族,又是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其法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展示了中华法系早期雏形的大致构架。  相似文献   

15.
16.
正Sci-fi industry expected to blast off in China Early this year, one Beijing drama troupe had plans to adapt a story from an ancient Chinese novel into a modern play. While racking their brains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to embed modern elements into an ancient story, a consultant suggested they take the concept one step further: Why not set the pla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彝文金石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文金石始于先秦 ,及至明清而达顶峰。分为丹书、铭文和摩崖碑刻。先秦至明初为单纯的彝文 ;明清时期基本为彝汉文合壁 ,且以墓碑为最多。彝文金石的价值 ,首先是研究彝族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其次 ,彝文金石内容的含盖面很广 ,是古代彝族的一部百科全书。第三 ,彝文金石的文化内函非常丰厚 ,是研究古代彝族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 ,社会心理 ,低层意识形态 ,高层意识形态等文化层次结构 ,特别是研究古代彝族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中国美学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节末 《思想战线》2001,27(6):59-62
传统修史惯制缺乏对古代美学史内在发展理路应有的关注,导致美学史史脉研究宏观上难以开展,微观上欠缺深度.中国的美学从起源上看是哲学美学,具有审美优先的特点.自然主义和人格主义是古代美学的两大品格,它们是内在统一的.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庄子美学和从玄到禅是两次大突破,先秦、魏晋和明清之际又发生了三次大综合.合理地确定基础文本对修撰美学史十分重要,因为基础文本中蕴藏着核心问题.以研究中国人的感情经验为内容、以严密的思辩为特征、以适当理论为指导,所形成的美学史,才是扎实的.  相似文献   

19.
浅谈古籍整理工作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使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实动力,是时代赋予古籍整理工作的历史使命。本文通过对古籍和古籍整理工作的简单介绍,深刻剖析古籍整理工作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以现代的眼光看待过去,并且发掘认识到过去东西的现实意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20.
任何权力都需要制约。在具有“君权至上,法自君出”传统的古代中国,君主权力问题也是中国古代的圣贤智士们所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君权制约理论和君权转移理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闪光的思想,同时还可以找到一些有助于我们今天构建和完善权力制约理论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