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违法行为矫治法》脱胎于劳动教养制度。劳动教养制度因其法律依据不足,审批程序混乱而备受诘难,以《违法行为矫治法》取代劳动教养制度是当前立法趋势。在出台该法之前,必须对其准确定性。其不是行政刑法,违法行为矫治也不属于行政处罚,应当将违法行为矫治定性为行政强制措施,以凸显其可诉性、非惩罚性以及保安性之特质。这样定性对该法内容及执行方式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正当程序的缺失,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重大缺陷之一。在劳动教养走向违法行为矫治的改革道路上,着重建构违法行为矫治的提起程序、决定程序、执行程序和监督程序,这是劳动教养全面改革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即将出台,劳动教养将走向违法行为矫治,建立劳动教养社区矫正制度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建立劳动教养社区矫正制度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此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实施50多年,其存废之争已成为当前社会执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劳动教养制度存废的相关理由和事实,并就此提出以违法行为矫治代替劳动教养、重构该制度的设想;强调了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实行申请、决定、执行相分离机制符合法治要求,可以根本解决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劳动教养审批程序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公安部于2002年建立了劳动教养审批聆询制度,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劳动教养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要求全面推行劳动教养聆询制度。劳动教养聆询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就我国现行聆询制度的具体实施而言尚有缺失,在实践环节完善劳动教养聆询制度的路经有;加大聆询宣传力度、增强民警人权意识、保证聆询公正透明和建立聆询效力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劳动教养立法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立法语言、立法体系以及立法内容(主要是程序规则)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并提出在短期内劳动教养制度尚不能被废除的国情下,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法律缺陷,主要是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其他法律制度及我国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存在冲突、劳动教养的适用条件不明确和劳动教养的审批程序违背程序正义等,进而提出:一是将劳动教养制度纳入司法体系,二是进一步明确劳动教养的对象,三是建立多样性的劳动教养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8.
《违法行为矫治法》脱胎于劳动教养制度。《违法行为矫治法》不是行政刑法,违法行为矫治也不属于行政处罚,应当将违法行为矫治定性为行政强制措施,并凸显其可诉性、非惩罚性以及保安性之特质。在此基础上,应当在《违法行为矫治法》中设置相应的救济措施,具体措施应倾向于矫治,且矫治措施应当尽可能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将在2013年全面停用劳动教养制度,具体的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当中。劳教制度造成了大量的法制乱象,制度本身涉及的国家公权力配置问题以及制度废除后留下的法律空白问题,是阻碍其被废止或改革的重要原因。作为劳动教养替代品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应以人权保障、程序正义为出发点,严格限制对象范围与适用程序,以教育矫治为核心价值,吸纳社会力量,变革处遇方式,与社区矫正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养制度在当前语境下应予以务实地考量,在现行制度体系中促成其内化完善以及当下自洽.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劳教制度进行历史考证,可以明确其“狭义法律”之位阶并证成劳动教养之“行政处罚措施”性质;劳动教养制度的程序完善在于具象化“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并内设法制部门,从而制衡公安机关审批权限;劳动教养的处罚期限应予合理限缩;劳动教养制度设计及执行中对“教”之内涵即“传授知识技能”应予系统化谋断及科学构建;为了阐释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正义,对劳教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也应重新审视并作出合理设计.在彰显当前劳动教养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中进行严肃讨论方能期待其完成当下之自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