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波  李海峰 《春秋》2011,(6):4-6,1
美洲致公堂是中国致公党的前身。它是当时最大的海外洪门组织,在辛亥革命时期曾追随和资助孙中山先生,对推翻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致公堂源于清时的洪门组织天地会.属于秘密组织。天地会又叫三点会、添弟会、哥老会等,它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团结互助”为目标。追述致公堂的起源。则众说纷纭。但主要有几种说法:郑功创会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致公党在旧金山建立1925年10月10日,曾在辛亥革命时期追随和资助孙中山先生、对推翻清王朝作出了贡献的海外洪门组织美州致公堂部分人士和香港、澳门的洪门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五州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  相似文献   

3.
以洪门致公堂为主体的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的重要依靠对象,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以洪门致公堂为主体的海外华侨的援助是辛亥革命的主要经济来源,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出开平市往东方向约12公里,就是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极富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老镇——赤坎镇。离镇不远的中股村,是著名的爱国侨领、洪门致公堂创始人之一的司徒美堂(1868—1955年)诞生地。他14岁赴美,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组织了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宗旨的安良堂,致力保护华侨在居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业,与海外侨胞紧密相连。在他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有大半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他在世界各地进行了长时间的多方面的革命活动,得到各阶层爱国侨胞的热烈支持。洪门致公堂作为海外天地会组织,在世界各地的华侨中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有很大的影响。1903年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致公堂者,……各埠皆有,……全美十余万人中,其挂名籍于致公者,殆十而七、八。”该组织对革命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全美洲华侨对待革命的态度。孙中山对美洲华侨的争取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将取决于致公堂的向背。为动员致公堂…  相似文献   

6.
王起鹍 《政协天地》2011,(10):15-17
1851年,洪秀全结合洪门兄弟力量,取得起义初步成功,于永安登位称帝,国号“太平天国”。后来,太平天国兵败,协助洪秀全与清朝对抗的洪门人士受到清兵追捕,分逃海外,如南洋、澳洲、美洲及世界各地。从此,洪门人士便遍布五洲,从秘密活动到公开活动。  相似文献   

7.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11,(10):26-28
说起辛亥革命,人们会自然而然她想到武昌起义。然而,上海市政协和民革上海市委最近主办的“辛亥革命与上海”国际研讨会,更加深化了我对这次革命认识,特别是对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所起到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皮明庥 《世纪行》2011,(1):28-28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志向我提问。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故人们便称为辛亥革命首义。设问者说,难道在辛亥年是武昌首先起义吗?广州在同一年3月29日就发生黄花岗起义,比武昌还早半年。也没有叫广州首义。又说,在保路运动中.四川发生成都起义,而且各地起而响应者有全省各州县。  相似文献   

9.
谢一彪 《今日浙江》2011,(19):58-59
光复会是浙籍知识分子蔡元培、陶成章、龚宝铨等人创建的辛亥革命时期三大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一,坚持“中央革命”理论,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发动皖浙起义,参与上海起义,光复杭州,攻克南京等一系列武装斗争,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事业,多次组织过武装起义。为筹措起义经费,孙中山先生飘洋过海,四处奔波,得到了海外华侨倾心相助,全力支持。如图“中华民国金币”券就是孙中山先生海外筹集起义经费时发放的凭证,也是众多海外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有力物证,凝聚了海外赤子爱国报国的拳拳之心,在中国近代纸币债券的收藏研究中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扫墓     
今年四月四日清明节,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庄明理、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许志猛,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等专程前往北京西郊八宝山墓地,为已故华侨领袖和为侨务工作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士扫墓,缅怀他们的业绩. 他们首先来到瞻仰厅,把一只盛满月季、黄菊、马蹄莲等鲜花的大花篮敬献在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的骨灰盒前,鞠躬致敬. 接着,他们又来到公墓东侧松柏葱鬰的墓地,在前美洲华侨领袖、美洲洪门致公堂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司徒美堂,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副主席彭泽民,前中侨委副主任李铁民的墓前敬献上花篮.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春秋》2011,(1):1-1
在常人的印象中.辛亥革命的中心区域主要在武汉、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而位于北方的山东,辛亥革命时期是无足轻重甚至是被动的。《辛亥革命在山东的历程》一文,用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证,说明了山东辛亥革命是全国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陈建波 《北京观察》2011,(10):60-61
在我的收藏品中,有一张特殊的纸币,每当看到它,我都有种激动的心情,让我常常浮想联翩。它是辛亥革命成功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条件之一,同时它也是广大华侨热爱国家、心系祖国命运的见证,还是与中国致公党有历史姻缘的致公堂和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合作的历史见证,它就是“中华民国金币”券。  相似文献   

14.
1911年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黄花岗起义最根本的精神就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具体表现在:响应同盟会号召,出钱出人支持起义;追求共和理想,浴血奋战,宁死不屈。当年参加黄花岗起义先驱们的爱国精神,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影响巨大,已成为海内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100年前,一场爆发于长江边的起义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深入人心,其中,华侨华人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100年的发展,华侨华人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其角色也从过去的苦力日渐走向社会主流,甚或成为居住国的社会精英。民国建立以前,也即辛亥革命的前半段,孙中山大部分时间辗转奔波于海外,足迹遍及亚洲、美洲、欧洲,其间无论经费来源还是舆论声援,华侨助益最大、支持最有力,孙先生满怀感激慨叹:"华侨为革命之母,没有华侨,就没有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6.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发生在一百年前的1911年(旧历辛亥年)。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们为推翻帝制、恢复中华而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的延续。它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它和当年接下来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一起.形成了辛亥年的革命风暴.最终以10月10日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为标志。  相似文献   

17.
张澜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他曾主张君主立宪,后来转变到民主革命的阵营里来,最后转变为新民主主义者。辛亥革命前后,他在领导四川保路运动及参加反袁护法斗争中名声卓著。  相似文献   

18.
张铭歌 《世纪行》2011,(7):42-46
以武昌起义为胜利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创举,它在世界上也是举世瞩目的奇迹。在全球华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曾亲身参与这一伟大革命洪流的先祖父张难先。早在1904年,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指引下,祖父就与同时代的革命先贤们,在总结以前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中,  相似文献   

19.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生于广东文昌县(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1908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是辛亥革命元勋,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担任炸弹队长。后来,他参加国民革命军的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少将师参谋长。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入党时年龄已经很大,在军中职位不低,薪俸也相当高,我是为了劳动人民大众的解放才入党的。”从此,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残酷,道路多么曲折,他都对党忠贞不渝,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20.
1909年,广安曾爆发过一次武装起义,因这年属已酉,故称广安已酉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忠诚战友、辛亥革命功臣熊克武。1907年,在四川陆军弁目队学习的广安人秦炳,由熊克武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不久,熊克武、佘英、谢奉琦等革命党人在成都杜甫草堂召开会议,商讨发动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