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 “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顶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在“大跃进”中,只看到“人民”起哄.看不到“人”的理智。在文革中,只看到“人民”在搞“多数人专政”.看不到“人”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2.
1993年以来,根据上海市委的部署.市级机关各机关基层党组织创造性地开展了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岗位职责塑造人、多能培训提高人、真诚关心温暖人、党的事业激励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十年后.市委又提出以深化“三凝聚”为主要内容,形成“三服务”、“三测评”工作机制来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不断探索有效服务党员、凝聚党员的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福利,中国人特别羡慕瑞典等北欧国家的人民,其从“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的福利政策让人生出无限感慨。60多年前.新成立的中国学习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在公有制体制之下,私营经济形式没有任何空间.因此.所有的职工都在国有和集体体制的企业中就职,企业为职工提供了医疗、养老、住房等诸多的福利.一旦端上了“铁饭碗”.各种各样的保障都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4.
朱祖希 《北京观察》2013,(10):74-75
马致远作为元代的戏曲大家.其故里见诸史籍的就只有这样几个宇:大都人。这“大都”当然是今日的北京了。既然史书明确记载马致远系“大都人”.其故里亦应当在大都城内。  相似文献   

5.
祁迹 《人民公安》2006,(17):8-9
梅因在论述社会变迁时.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从身份到契约。关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在“身份”社会里.一个人必须依身份行事.绝对服从国家、宗族为其制定的规则而不得僭越。比如中国古代的妇女.基于其从属身份必须恪守三从四德之道。而在“契约”社会里。只要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一个人有权平等、自由地参与制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各种契约.并依契约行事。  相似文献   

6.
《山西政报》2007,(3):F0002-F0002
曲沃中学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也是山西省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学之一,从1907年成立新学堂,1943年成立省立中学,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学校因时应事谋发展.与时俱进求创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着“创中华名校.塑中华名师.育中华英才”的办学宗旨.确定了“夯实发展的基础.铸就健全的人格,打造腾飞的双翼——培养有中国灵魂的全球意识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兴学为民,育才为国;全体教职员工发扬“科学与创新,敬业与奉献.务实与求是”的团队精神和“老黄牛精神”、“骆驼精神’,立足于“教书育人,育人为本;服务育人,以人为本”的宗旨,实施人性化管理,人文化教育,成己成人成务.明理明德明事;在施教策略上采取“面向全体,分类要求,分层推进.包干到人,整体优化”和‘扶差赶队,中间突破.拔尖创优”的原则.走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努力建设“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团队的和谐.人自身间的和谐”三位一体的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服务,并向全社会承诺:因为我们对教育的敬仰而选择了教育,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必须永远尊重我们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  相似文献   

7.
经纪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及其行为规范蔡叶青对于在改革开放中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的经纪人,人们褒贬不一.有的人把之贬为“倒爷”、“掮客”,有的人则誉其为“二传手”、“红娘”。经纪人的庐山真面巨是怎样的,经纪行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有何作用...  相似文献   

8.
里氏7.0级的雅安地震震塌了百万四川人的家园。也“震塌”了中国红十字会的“诚信”。在针对这次救灾的筹集善款过程中.“红会”遭遇了全国爱心群众的“用钱投票”,而最终结果是,其筹款金额甚至不如规模小得多的民间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9.
为响应卫生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发起的“中国妇女健康行动”倡议,2008年下半年,湖北省妇联在全省启动实施以“两癌”检查为主要内容的“湖北妇女健康行动”。截至2009年10月,全省普查人数达427.8万人,其中免费普查200余万人。全省共查出妇科病156.6万人,患病率为36.6%;宫颈癌724人,患病率为16.9/10万;乳腺癌405人,  相似文献   

10.
张岱年先生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民族文化中.自强不息体现了道家天道平等的人本观念和达致长久的人生态度:儒家以德应道.在“人”的观念上承认了人的主体平等性和“道”的可认知性以及“德”的可传承性。如果说道家用自强不息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儒家则用厚德载物的文化承栽培育了中华民族在承认和顺从自然力之下的人与人关系的准则。道家和儒家均以自然平等喻示着“人”的观念,从民族文化角度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主体是人,德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德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真义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冯友兰)。即在于促进个体“成人”。德育与学生生命成长相伴相生。故德育必须体现生命的特征.反映生命的价值.彰显生命的本来意义。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发展生命,只有“激发生命,充实生命”(蒙台梭利).德育才能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2.
郑煜 《新东方》2004,(1):35-37
从泰勒(Frederick W.Taylor)的科学管理到梅奥(G.Elton Mayo)的“霍桑试验”,由“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到“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说明了人不仅是“经济人”,更重要的是“社会人”、“资源人”和“复杂人”。对人性的认识也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2006,(20):14-15
①游人在埃拉特的海豚馆内与海豚嬉戏。埃拉特位于以色列最南端的红海之滨.其独特的地貌风景和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 ②10月1日,选手们在西班牙的塔拉戈纳参加“叠罗汉”比赛。这种“叠罗汉”比赛是当地的传统赛事.每半年举行一次,每个“人塔“可达到8层.人数一般在100人至200人。 ③10月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医院.亲人们抱着因登革热致死的纳杰马,痛哭不止。目前印度已有数千名患者感染了登革热,另有至少40人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14.
岳建国 《中州统战》2002,(11):36-36
因出了个给朱镕基总理写信的李昌平而闻名全国的湖北省监利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费改税”政策的“逼迫”下.全县21个乡镇共减员8400多人,其中原有105人的红城财政所共分流人员73人;有“中华第一所”之称的客城财政所由138人减至45人!更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堪称“地震”级的大力度变革却没有产生“地震”级的破坏性效应——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来监利县考察时说:“监利这么多人向上告状.  相似文献   

15.
驻守在南国某地的第二炮兵某旅汽车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士兵至上”的原则.时时处处向战士倾注一片爱心.全连官兵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出色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该连组建6年多来安全无事故.连续五年被上级表彰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并先后被基地、二炮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装备管理先进单位、“红旗车”分队、落实军交运输“两个规定”工作先进单位.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8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5人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标兵”。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13,(5):27-27
里氏7.0级的雅安地震震塌了百万四川人的家园。也“震塌”了中国红十字会的“诚信”。在针对这次救灾的筹集善款过程中.“红会”遭遇了全国爱心群众的“用钱投票”,而最终结果是,其筹款金额甚至不如规模小得多的民间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17.
日前,在海南三亚市举行的“第57届世界小姐总决赛颁奖晚会”上.23岁的张梓琳凭借“性感、高贵、知性”的独特魅力.从来自世界各地的106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世界小姐”桂冠.成为中国有史以来首位“世界小姐”。国外媒体如此评论说:“刘翔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人的速度;姚明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高度;张梓琳让世界欣赏到了中国人的美丽!”  相似文献   

18.
杨犁民 《新重庆》2006,(12):43-43
“人精神”、“科学精神”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人精神”的内涵虽广.主要包含着“人”和“”两个方面:“人”是人精神指向的主体.把“人”作为终极关怀的目标和对象.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创造、潜质。以及人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是人精神指向的客体.尊重人的理性.尊重化艺术的功能和教化的作用.以提高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猪与民俗     
《台声》2007,(1):41-41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20.
袁晞 《春秋》2012,(6):9-15
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今冠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以乞丐之身而行兴学之事,艰苦备尝.终生不渝。为表彰他的义学善举.清政府赐其“义学正”之名号、“乐善好施”的匾额和象征最高荣誉的“黄马褂”。清国史馆将其事迹列入清史列传孝行节内。建国前,各界要人和社会名流对他都极其推崇。蔡元培、黄炎培、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