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彬桂 《创造》2004,(11):45-46
人人都知道云南简称"滇",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云南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其实一直都与古老的"滇"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在历史的记载上,"滇"国已经消失了23 00多年,但近51年来,从大量考古发掘的"滇文物"中,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古老的"滇"国,一直对云南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今天云南昆明滇池区域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古王国——滇国。滇国存在的时间大约有500年左右,域内的主体民族为滇族。滇族在数百年间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并部分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创造出了一种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滇文化。滇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战国秦汉时期是云南青铜文化最繁荣、最具地方特征的时期。以这一阶段滇国丰富的青铜器及于其上刻铸精细的动物搏噬纹图像为中心考察,强烈动态感和高度写实感的动物搏噬纹图像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古代滇国不同族群的关系以及社会内部等级差异等问题,透视了古滇国族群与社会结构的基本面貌,为研究西南民族社会结构、信仰崇拜、自然环境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当今研究民族族群与民族社会提供可资参考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4.
滇国及其境内外的民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的楚威王时,使将军在将兵入滇国。这是滇国首见于文字记录。但滇国的建立不可能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楚威王时,且建立之后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乘象国滇越”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乘象国滇越”,早已有不少考证。或许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大都只能指出个大体方向或范围。近年来,德宏的勐卯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傣文史书,事情开始逐渐明朗。现仅就一些傣文史书和有关资料,也对“乘象国滇越”作点粗浅的探索和考证,以就教于诸位前辈及同仁。 一、乘象国滇越  相似文献   

6.
这里,首先谈一下建设滇学学科的必要性及意义. 第一,建设滇学学科是云南民族文化强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滇学主要以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各民族独特的社会发展道路为研究对象,对云南的历史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其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在于法制建设。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状况,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影响与要求,讨论了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主要思路。作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国家法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和完善法制监督则是当前和今后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第二期上刊登了龙致光同胞写的《苗语与世界语》一文,开头部分有一个不小的错误。文章简单介绍了苗族及苗语的基本情况后,写到:“正因为如此,1956年创制与改革的苗文就有四种(指国内),其中的中部、东部、西部、即黔东、湘西、川黔滇三种是创制的,北部(即滇东北)苗文是改革的。这些苗文至今仍然在推行着,而且川黔滇苗文早已传出国外,在老挝、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苗族地区正式列入了学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仡佬族是一个居住比较分散的民族,与汉、彝、苗、布依、壮等民族形成交错杂处的局面。历史上仡佬族曾是我国南方一个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有本民族共同语言,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只有分布在贵州中西部以及黔、滇、桂毗邻地区的散居仡佬族仍有少量保存母语,其余均已转用汉语。本文对近现代散居地区仡佬族的母语使用状况及其双语制和双语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智生  李伟 《求索》2005,(12):17-19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细致梳理。结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地缘经济联系是西部多民族地区间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内源性发展能力培育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法的合理性和法律效力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体制基础;西部开发战略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政策基础;宪法及相关法律的授权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法律基础;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意识基础。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应当以这些基础为依据,大胆创新,全面构建开发法体系,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民族研究》创刊四十年来所刊发的民族法学论文272篇,其中民族法制史论文17篇,民族部门法论文78篇,民族法学理论论文85篇,民族习惯法论文90篇。于此作者特对所刊的民族地区法制史、民族部门法、民族法理学及民族习惯法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慧 《思想战线》2000,26(2):116-119
民族法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20年来,我国的民族法学研究主要在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法制建设、民族法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族乡的体制特征、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自明 《思想战线》2000,26(2):75-78
民族乡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制度保证,有其独特的特征与作用.然而,目前民族乡存在着对自身特征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法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进一步重视民族乡的特性研究,加大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力度,解决民族乡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贵州民族法制建设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为健全和完善贵州民族法制,促进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3):53-58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来重视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宪法》第四条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纲领性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法制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对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法制保障。然而,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将二者置于宪法语境下综合考量,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困扰民族地区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很多 ,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唐律"化外人相犯"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敏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5):157-161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是中国封建法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化外人”即外国人。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所称的“化外人”是指少数民族。通过深入分析,笔者指出:“化外人”包括外国人和部分少数民族。“化外人相犯”条不仅适用于处理外国人在大唐境内的犯罪,是唐代处理涉外案件的原则,也适用于与唐朝关系比较疏远的少数民族,是当时少数民族适用法律的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