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论民族习惯法之社会功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民族习惯法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探究了民族习惯法在调控民族群体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间的互补关系,提出应继续发挥民族习惯法积极向上的社会功用,努力消除其可能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蒋超 《求索》2008,(7):135-137
民族习惯法体现了一个民族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其所蕴含的民族伦理道德是相通的,因此国家制定法中关于民族习惯法的规定较多地体现出来。在当前推进依法治国和实现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有必要对少数民族习惯法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23-24日,第三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60余人围绕民间法的学理架构和民族习惯法与纠纷解决两大主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从习惯法的概念入手,选取婚姻、继承习惯法来阐述民族习惯法以及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冲突,然后对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23-24日,第三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60余人围绕民间法的学理架构和民族习惯法与纠纷解决两大主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中国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的民事司法适用存在有效导入路径缺乏、自身的局限性和法官适用民族习惯法的意识有待加强等方面的困境。民族地区应通过引入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判例制度、变通适用少数民族习惯法,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官适用民族习惯法的意识等方面的措施,为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工艺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专家学者一直关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学术研究论文发表的平台,《贵州民族研究》创刊40年来刊发了大量有关民族传统工艺的研究论文,根据所刊文章的基本情况、基本研究类型、创新启示等加以归纳分析,以期能对刊物今后的创新性发展和在传统工艺的挖掘、传承、振兴等方面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习惯法研究之方法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大轩 《思想战线》2004,30(2):124-131
民族习惯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习惯法的概念;二是研究习惯法的工具理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研究将得到深入、拓展。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当代,挖掘、整理民族习惯法尤显重要,惟其如此,方能弘扬民族法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作为调整民族地区社会生产、生活关系的重要准则,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长期并存.随着国家法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简单并存带来的冲突日益凸显.笔者试从分析二者的关系着手,正视冲突的客观存在,肯定民族习惯法的法律文化价值,探寻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融合并存之路.  相似文献   

10.
民族习惯法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时代性、自主性、公共性、规范性、丰富性、稳定性、开放性的特征,对民族习惯法进行重新定位,阐释民族习惯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贯彻国家法律与政策、针对性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纠纷、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宗教问题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统一国家法体系是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法治基础和保障,但因其构建过程中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有效吸纳民族习惯法积极因素和全面考虑少数民族的合理利益诉求,从而导致难以避免与既有的民族习惯法冲突和矛盾,这就决定了适时适地进行国家调适的必要。解放初期,在族际通婚问题上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冲突表现为:族际通婚的积极政治意义及新《婚姻法》婚姻自由原则的确立使其获得了国家法上的合法性,而在少数民族的婚俗婚制、宗教条规及族权系统中却是严重越轨行为。但国家并没有僵硬推行国家法,而是主要通过运用政策的形式,创造了"和谐"、"互补"以及"团体的多元主义"为特征的调适方式,对今天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聚居区,一直存在着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并驾齐驱的两套法律体系.要处理好维护法律统一与照顾民族特点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互相理解隐藏在规则背后的立法本意;其次面对习惯与法律的冲突,司法人员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对于属于公法调整范围内的案件,国家司法必须介入,并且必须依国家制定法的规定进行审理,不得以照顾民族习惯为由对抗国家制定法.  相似文献   

13.
蒋超  李小朋 《桂海论丛》2013,(1):115-118
在习惯法研究中,如果采用当代国家法中通用的法律体系作为区分部门法研究的标准,极可能导致既不能很好地把握我国习惯法固有的基本精神内核,又使得民商事习惯法的范围过于僵化,难以达成研究目的。立足于当下民商事习惯法特定的生存背景,结合民商事习惯法的“内在理路”,探求民商事习惯法的内在精神,从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实证的解决纠纷过程及效果出发,对民商事习惯法的范围进行再认识,是应取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是要认清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敏感性和重要性特征;要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各民族的发展能力;要正确处理中央集权,民族地区分权,国家统一与民族自治的关系;要坚持民族语言平等,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要重视宗教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特征,保障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要高度重视培养使用民族干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和关心爱护,放手使用相结合;要坚持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方针;要不断完善民族法制,通过民族法制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瑞  杨丽 《思想战线》2000,26(5):126-129
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是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建设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它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法制建设,面临复杂的情况和艰巨的任务,具有特定的内容和自身的特点.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将丰富我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为多民族国家提供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其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在于法制建设。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状况,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影响与要求,讨论了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主要思路。作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国家法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和完善法制监督则是当前和今后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龙晓燕  王文光 《思想战线》2003,29(1):103-108
中国西南民族史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但封建时代的研究是自发的 ,带有强烈的民族歧视和浓厚的政治色彩 ,缺乏客观性。 184 0年以后 ,西南民族史研究由自发转为自觉 ,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新中国成立以后 ,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调查 ,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学术著作、论文不断涌现 ,西南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类进入 2 1世纪 ,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学者们只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不断地拓展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西南民族史的研究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慧 《思想战线》2000,26(2):116-119
民族法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20年来,我国的民族法学研究主要在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法制建设、民族法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政策一直致力于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民族政策的实施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负面效应,进而引发了学界关于我国民族政策设置导向的争议.这就需要通过梳理关于我国民族政策导向的"政策化"与"文化化"两方的观点与争议,提出对我国民族政策进行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法律人类学方法,结合田野工作的经验与感受,对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性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着重强调指出民族习惯法所具有社会性、乡土性、伦理性、民主性等特征,这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