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风险并存,因此亟需转换传统的被动应急处置思维,重塑和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将韧性治理作为研究视角,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内涵,搭建“风险治理—适应、应急管理—恢复、危机治理—学习”的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逻辑框架,提出以韧性理念塑造风险应急文化、以多元主体协同保障应急恢复、以数字技术创新推进应急学习等治理新路径,期待与韧性治理相融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发展型城市在我国各地全面建设形成。  相似文献   

2.
刘钊 《前沿》2015,(1):33-37
在中国城市化浪潮中,乡村文明面临着被城市文明消解的危机。城市现代性、城市性、城市资本垄断性和现代消费主义对乡村的文明全方面的颠覆。乡土礼俗治理与现代都市治理的对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破裂,私人空间自由和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冲突等等。适应都市发展之意,重塑社会道德观念、生态理念、提高现代乡民人文素质,契合都市发展之意。  相似文献   

3.
孟凡坤  李文钊 《电子政务》2023,(11):116-128
元宇宙是一个促进自我与他者及其更广大社会存在之联结意义上的“深度连接世界”,为当今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变革思路。在遵循“照看-化约-回应”基础性逻辑的主流城市治理思路与“复杂社会”(城市治理最重要的治理场景、治理对象与治理任务)之间出现个体、国家和组织三重连接危机的背景下,元宇宙能够突破“人的尺度”,自下而上地发现、整合乃至重塑个体的价值与力量,激活“全面个体”崛起成为城市治理的基本节点。通过“以自我治理推建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以置身事内的合作治理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以虚实交融的新公共组织促使城市政府科层组织变革”三种机制重新连接起复杂社会。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个体价值上升为整体价值,城市治理结构得以优化,价值创造方式得以改变,从而为走向城市治理现代化带来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郭波 《长白学刊》2013,(2):50-55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案例研究表明,部分村级党组织权威呈现弱化趋势。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村级党组织权威面临权力危机、体制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价值危机。要重塑村级党组织权威,必须创新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生及管理方式,重塑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重塑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制度基础;增强村级党组织经济资源支配力,重塑村级党组织权威的经济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重塑村级党组织权威的组织基础;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重塑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5.
韩兆柱  何晗 《长白学刊》2023,(4):119-128+2
数字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趋势。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体现为工具主义、化约主义和避责主义。虽然数字技术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现代化的曙光,但数字技术并不能独自带领基层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坦途。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证明“基层社会治理+数字技术”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万能公式,相反,两者会在耦合互嵌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价值悖论,这主要表现为“协同与分化”“高效与低能”“自由与束缚”“赋权与集权”等多元目标之间的冲突和张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就要从制度、理念等多角度入手对二者之间的价值悖论进行调适,缓和数字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与公共危机治理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可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信任机制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途径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以此增进政府同社会、公民之闰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分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 ,伴随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化 ,其权力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也日渐显现 ,城市社区权力结构将会出现整体性变迁 ,管理权力重心下移、政府还权于社会、还权于民将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从总体来看 ,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权力的应然要求与现实情况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与矛盾。文章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法律法规、确定政府行政权力与社区权力的有效边界、重塑制度创新主体和协调利益关系为维度 ,提出解决社区治理中分权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董妍  杨凡 《求索》2015,(3):9-13
公共部门治理改革和创新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社会公共治理过程中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所体现出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制度理性三维向度,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理解公共治理的改革思路、践行改革举措、创新治理模式的关键。当代公共治理的形成及其模式的嬗变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制度理性之间对立、竞争、互动和融合的结果。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治理的主要实践者,其理性的治理改革举措将成为建构中国现代化治理模式的关键。因此,对社会公共治理的价值根源进行探究,分析中国社会公共治理变革的逻辑与理性认知,最后提出现代中国社会公共治理变革理性的调适与契合机制,以期达到公共治理理念和实践的有机糅合,从而寻求和设计更加精细化的治理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向基层治理赋能和赋权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合作治理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具体路向。以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规范等为核心要素的社会资本理论与城市社区合作治理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为城市社区合作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然而因社会资本发育和存量不足而引致的治理主体间信任不足、社会参与网络尚未形成、社会规范尚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城市社区合作治理失灵的关键因素,为此,需从理念层面、结构层面、制度层面、工具层面增量社会资本,矫正城市社区合作治理的失灵。  相似文献   

10.
城市韧性主要是指城市在面对冲击时具有抗压、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合格的韧性城市应该能够通过系统组成部分的优化、协调、再组织等吸收和适应灾害,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快速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韧性城市通常具备良好的城市治理能力,而电子治理使得治理在现代社会具备了更好的发展动力、实施基础和法治秩序,展示出重塑社会的强大功能与巨大潜力。电子治理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将其作为电子治理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二是强调政府等公共部门与企业、社会的互动,更加注重政府活动和政策决策的民主性;三是电子治理的主要对象为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是关系到多个社会主体的事务。提升城市电子治理水平,可从多渠道及时公开信息、健全电子治理法律法规、建立互动性强的电子治理平台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1.
周铁军 《人民论坛》2012,(23):44-45
经济结构变迁引起社会结构变迁,在此背景下,社会危机以较高的频率发生着,公众参与式危机治理作为社会危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化解危机,并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有重要推动作用。在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提高社会成员参与危机治理的技能,让媒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并打造积极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使得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成为可能,这为青年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了机会。现阶段,囿于社会转型、国家权力、历史文化、社会共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青年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制度、渠道、程度均存在不足。为此,要多维度地重视青年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培养,"全景式"地加强青年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通力配合的联动机制并形成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治理法治化直接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法治化有助于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助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城市治理法治化应将公平正义、良法善治、平等竞争作为价值目标.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应同时着眼于立法、执法、司法、法治思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基层公共服务合作生产面临一系列治理难题和现实困境,如何通过“数智之治”推进其化解突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技术-制度互构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数智之治”强化基层合作生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智之治”以技术赋能和制度嵌入推动基层合作生产,且技术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呈现时序权变特征。技术工具通过主体增能、权力赋能和结构重塑等赋能基层合作生产,制度嵌入则分化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股潜在力量。其中,正式制度以成文条例嵌入合作生产过程,实现规则更新、机制革新和模式创新;非正式制度以“网络-认同”机制发挥调节效应,通过价值导向、惩戒监督与传递内化等途径嵌入基层内部,促进技术工具与正式制度交互耦合。  相似文献   

15.
近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邀请本市金融、保险、法律领域的委员和专家,就如何更好地运用保险工具,有效推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进行交流探讨。与会的委员和专家认为,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对于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本市保险业在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0,(5):91-92
刘雅静在《长白学刊》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社会资本与公共危机治理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可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信任机制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等途径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以此增进政府同社会、公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治理体制的变迁集中展示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对单位体制、街道体制和社区体制的梳理,发现影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延续要素包括政治教化的观念制度、柔性渗透的权力体系以及快速高效的动员机制,断裂要素包括单向强制的社会沟通、国家控制的资源调配以及情感纽带的空间格局。在两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呈现出“国家吸纳社会”的特征,具体包括与国家总体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与规范,与国家总体的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国家参与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民主协商,国家引导下的城市基层社会力量培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节俗丰富多样,对社会大众的思想和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随着现代商业社会发展,金钱至上、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对传统节俗造成冲击,传统节俗面临危机。如何消除传统节俗价值认同危机,重塑传统节俗的价值本源,应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引导青年重视传统节俗,展现传统节俗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伍玉振 《湖湘论坛》2023,(2):114-124
智慧社区并非“智能技术”与“社区治理”的简单物理叠加,而是基于两者互动融合的一种社会性建构,涉及社区业态创新、跨界融合及价值重构等社会属性议题。智慧社区各方行动者在参与“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源于传统、利益、角色、理性及自身定位等多方面博弈,部分地衍生出过度技术化倾向、公共价值关怀匮乏、技术治理异化等问题。公共价值作为一种社区治理创新范式,它推崇公共利益重塑和集体偏好表达。围绕智慧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属性不足问题,公共价值创造可以合理平衡治理绩效和价值生产的关系,树立公共意识,坚持公共利益导向,从单一追求技术物理空间改善转向兼顾社会关系营造、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伦理塑造,打造一个异质多元良性的社会治理空间。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既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也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还处于较低的层面,存在着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低、参与的从属性和被动性明显,公民参与缺乏制度化和组织化保障,公民危机应急能力培训缺失等问题.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完善城市危机法律制度和危机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