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实质是"社会正义"亟待生成和确立的问题.正义是道德的基础,没有正义基础就难以重建道德.所以,当今中国"以德治国"的关键就是确立社会正义原则,并以此建构社会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道德文化时,一定要注意弘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缺什么营养补什么营养,才会实现当代人道德营养的平衡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文明状态、  相似文献   

4.
钟建华 《前沿》2013,(22):125-126
“三俗”文化的流行,扭曲了社会的主流价值,颠覆了人们的道德底线,造成了人们价值虚无,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三俗”文化的界定入手,分析了三俗文化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青少年的人生观树立和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等四个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提出政府、媒体、青少年三方面共同着手,消除三俗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三俗"文化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放任自流,传统的优秀道德文化就难以继承和发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会迷失,青少年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三俗"文化之所以泛滥,有其侵扰的生存土壤;抵制"三俗"文化,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全社会弘扬"三气",即浩气、雅气、骨气;抵制"三俗"、弘扬"三气",青少年须先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殷海光从逻辑经验的特定角度阐释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的重大差异,显示出对逻辑经验论的独特信念,抨击了中国传统文化。而后,殷海光认识到逻辑与经验只是心灵自在实现之必要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也蕴涵自由精神。于是,在"道德重建方案"中,殷海光认为作为普世伦理之一的"仁义",为自个体道德的自在之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殷氏道德构建论说不仅阐述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历史变迁,强调了珍视民族主体性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殷氏论说彰显了中国当代文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仁学"与现代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育平 《桂海论丛》2001,17(2):34-36
孔子儒学的核心是其"仁学"管理思想,它包括"为政以德"、"选贤任能"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原则.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内在机制和外在需要两大方面.它不仅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伦理管理和道德文化的发展,而且对现代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道德文化是古代道德文化的承续,现代道德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开发与转化,传统道德文化具有开发与转化的必要与可能.现代社会道德必须体现传统道德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德育必须体现传统道德伦理,在全球化条件下转变现念方式,从区域观念走向全球通则的文化全球形态,创造一个诚信、开放、公平的和谐社会环境.为此,还需对现代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重塑,建立新的道德价值取向,构建现代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及预防体系,以优良的道德育人环境,加强人文道德素质修养,确保经济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变迁的道德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卫  华丽 《求索》2005,(10):115-117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迁,“主导文化”的单极格局事实上已经被打破,各类文化样式日益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为它们所承载的道德/价值观念不尽相同,所以客观上形成了道德/价值指向的多元化态势。新时期的道德构建面临新课题、新任务和新挑战,必须在道德建设的内涵和形式上不断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及文化环境是对德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软约束"因素,彰显着造就人道德心理与道德人格、规范社会道德内容和促进道德进化与完善的功能。而校园文化是具体的道德教育的内部因素之一,其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自主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文化,引领着社会时代文化的潮流。高校教育欲永续传承必须有着自己长久的文化战略思想和文化战略模式,它的营建离不开文化,使文化的本质得以回归,真正实现从文化应接走向文化自觉。这要求我们应在整合主流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促进先进文化发展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