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自有人类以来,有关土地归属和利用的种种制度设置和制度运行,便始终与社会安宁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社会的兴旺和衰败息息相关"。而农村土地使用权创建以来,由于受到农村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保障观念的影响,其流转受到了严格限制。当前调整农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农用土地利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经验和农村改革发展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之客观要求.提出解决对策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完善思路,最关键是尽早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门法律.并建议制定《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核心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并通过政策和法律赋予了农民享有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特别是2002年8月29日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更是将改革开放以来形  相似文献   

4.
构建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研究、解决农村土地法律制度问题的第一步应是了解其实际运行状况。对我国10个省近2000户农民的田野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调整、流转,农村土地的利用和保护,土地的征收,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流转,农村土地纠纷的主体、成因及其解决途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管理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5.
陈小君 《法学研究》2014,36(4):4-25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视为新一轮农村制度改革的政治宣言,同时也应接受法学的审视。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基础在于"三个坚持",重心在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亮点在于通过有效利用集体与农民财产自身的增值功能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突破和创新点在于保障农民有机会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以及赋予农民更多更实际的财产权益。当然,《决定》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解释为独立的经营债权和承包物权而允许设定抵押担保的仅为经营权,以及通过赋予农民房屋所有权处分权能而保留宅基地使用权的房地分离的制度创新,有待辨析。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观念应是坚持法治原则的底线思维,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权利本位思维,坚持以整体性思考为工具、以构建权利制度为目标的体系化思维;逻辑进路应是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化。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变革的制度框架应包括: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合理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成员房屋财产权的处分条件,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民法规则,通过立法建立集体成员权制度并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提供依据,还赋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之权利。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下称《土地承包法》)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多种形式流转提供了新契机。本文认为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相关法律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些年土地流转在广大农村悄然兴起 ,它是继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承包改革之后 ,来自农村的又一创新之举。它是市场经济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中的进一步深化 ,它不仅抑制了农村土地抛荒 ,而且还解决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同时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诸如 ,土地流转无法可依、农民土地承包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土地流转形式较乱、造成了一些纠纷等。当务之急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建设 ,确认、巩固土地流转改革成果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修改现存法律有关内容 ,其次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 ,再是尽早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法》 ,明确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程序、监管和责任 ,使农村土地流转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8.
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建造住宅的物质保障,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作为我国物权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农民最基本的财产权。流转亦即转让和流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法定主体依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将该使用权在土地二级市场以一定的方式处分,使其主体发生变化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既是农民的一种生产资料用益物权,又是国家赋予农民的一种土地使用权,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我国城市的扩张,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严重经害,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落实<宪法>(修正案)的新精神,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心声和法律界的共识,为此,本文就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应确立的几个原则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问题进行了一些法律探讨,认为应以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立宪精神去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使农民真正事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权力,在土地征收、征用中依法获得"公正补偿",从而使失地农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制度,是对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对于合理分配和利用我国稀缺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经济结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国有土地一直实行的是行政拨划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的制度。这种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究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土地的无偿使用,一些部门无视法律,乱占土地,或多占少用,或先占后用,甚至占而不用,土地即使闲置也不愿转让,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第二、土地收益的正常分配关系被扭曲,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宪法》第10条规定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土地制度。根据该条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为了落实《宪法》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我国刑法第228条规定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快速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为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土地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目前有关土地使用制度的配套实施细则尚未颁布,使有些问题尚不明确,本文试图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抵押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不需要征地——清除城乡土地二元结构的宪法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千帆 《法学》2012,(6):19-24
将城市化和征地划等号是对《宪法》第10条规定的城乡土地二元结构的误解。这种错误理解不仅违背了尊重人权、法治、公正和市场规律的宪法精神,而且已经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只要根据通行的法律解释规则与方法,完全可以用保障人权、尊重私有财产的内在精神对《宪法》第10条赋予合理解释,而没有必要将其解释为限制农民获得正当土地收益的权利、授予政府滥征强拆的无限权力并用征地绑架中国城市化的恶性规定。虽然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可以是一种实质性的所有权,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不应受到政策或法律的过分束缚,尤其要破除对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错误理解,实现征地和城市化脱钩。  相似文献   

14.
王权典 《河北法学》2011,29(6):17-25
《物权法》基于"物权平等保护"理念与"物权法定"原则,确立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一系列的农民土地基本权利,且确立了农民土地权益特别保护的机制,较之以往相关立法,颇有理念创新与创制整合意义;然而,《物权法》的颁布并不意味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美,其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仍有不尽到位的某些缺憾,如针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尚无具体规制,实施机制存在某些障碍及其与相关立法的协调融合问题等,期待法律变革创新及实施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农地使用权制度已经历了数次变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本身设计固有的一些缺陷日趋显露。2007年3月《物权法》的通过,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深化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如何深化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依法完善农地使用权制度,明晰农地使用权利体系,稳定现有的土地承包格局,保障集体农地财产所有权,赋予农民公平、自由、合法的农地使用权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农地流转制度的确立,导致农地利用市场的初步形成,国家政策不断做出调整和让步,但其应急权宜色彩明显,不仅使农民的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也使农村土地市场的形成缺乏法律保障,建立规范的农地使用权制度,尤其是农地使用权的物化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物权立法中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概述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在广大农村土地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我国集体上地使用制度的重大改革。即在明确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农民经营使用。我国《土地管理法》第14、15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及由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土地,可以由集体或个人承包经营,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者有保护和依照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经营农业的义务和权利。我国《民法通则》第80条规定: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的承…  相似文献   

18.
宋丹 《四川审判》2002,(5):9-10
在中国农村,已经建立起初步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但随着日益变化的形势,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构筑一套合理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这些问题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开展“两分两换”这一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试点近一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实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置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破解土地及社会保障政策和法律的制约及多方利益冲突的均衡化问题。本文通过专题调研.在进行实地座谈和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提出见解,期望通过对“两分两换”制度的研究与总结,为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20.
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和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称《暂行条例》)的修改公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证机关如何不失时机地介入地产市场这一全新的服务领域,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试就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内涵及其出让、转让公证中的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作些探讨。一、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内涵1、土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我们知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包括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而要让土地使用人实现对土地的“开发、利用、经营”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