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隐私影响评估作为政府保护公民隐私的重要工具,已在西方发达国家隐私管理实践中有着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历程。西方隐私影响评估缘起于公众隐私保护诉求和政府隐私管理需要,在特定的政府信息数据管理项目中通过识别隐私风险因素、评估隐私风险影响和制定隐私风险应对方案发挥着一系列积极作用。隐私影响评估的实施分为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落实阶段。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描述评估锚定项目、选择评估执行时机、确定评估执行主体和明确评估协商对象,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描述项目信息流动、识别项目隐私风险和制定风险应对方案,落实阶段的任务是发布隐私评估报告、实施风险应对方案和持续更新评估结果。西方隐私影响评估的丰富实践给我国制定隐私影响评估指南、设置隐私影响评估机构、构建多元主体协商机制和建立隐私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能够提高网络资源、改变网络结构;并通过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和其中的高地位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受。  相似文献   

3.
沈洁莹 《电子政务》2011,(2):121-124
腾讯QQ与奇虎360网络大战再一次将我国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聚焦于公众目光之下,通过对本案所涉及的诸多焦点,如隐私保护、非法外挂、排他性设计、政府失语等问题的梳理,不难发现立法的滞后、市场的不规范以及政府的缺位共同铸就了现有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格局.因而,如何在不断完善基本法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本身的特点,着重探索...  相似文献   

4.
旨在对政府网站的公众使用意向进行实证研究,以便了解公众使用或不使用政府网站的原因所在。在整合TAM技术接受模型和Rogers创新扩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我效能理论和风险感知研究成果,从创新技术特征视角和创新扩散环境视角出发,提出影响公众使用意向的构念和研究假设,构建政府网站公众接受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使用意向的关键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相容性、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网络自我效能感。最后,提出政府网站公众接受度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沈洁莹 《电子政务》2011,(Z1):121-124
腾讯QQ与奇虎360网络大战再一次将我国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聚焦于公众目光之下,通过对本案所涉及的诸多焦点,如隐私保护、非法外挂、排他性设计、政府失语等问题的梳理,不难发现立法的滞后、市场的不规范以及政府的缺位共同铸就了现有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格局。因而,如何在不断完善基本法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本身的特点,着重探索政府在互联网公共领域内的行政监管职能不仅是理论研究上的需要,更契合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初探视觉政治对塑造政府形象的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萍 《前沿》2006,(1):135-137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众了解政治的途径也在逐步现代化。作者试图分析公众通过视觉媒体对政府形象产生的一种视觉政治来进一步探索塑造政府形象的另一种途径。笔者通过对政府形象的系统解构,发现视觉政治贯穿于该系统中,并且正在给政府形象的塑造带来一些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边界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双陆 《思想战线》2008,34(2):109-114
一体化进程中的边界效应问题,国外文献主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国家边界对自由贸易的阻碍和边界地区的一体化效应,国内学者则从经济学和地理学角度,既研究国家边界的屏蔽效应,也强调边界在双边经济合作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系统、精准地识别政府数据开放过程中潜藏的隐私风险,并助益隐私风险治理推动数据开放进程,基于"机制"原理,结合风险治理理论,构建了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识别机制框架,该框架以识别执行机制为核心,由识别定向机制、驱动机制、调控机制及各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根据隐私保护原则,运用以数据生命周期为基础的隐私风险检查表法发现,政府数据开放过程中的隐私风险包括目的无关风险、告知意外风险、许可无效风险、质量低劣风险、安全侵害风险、重新识别风险、违规操作风险、未经授权风险。构建的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识别机制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疫情防控中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衡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政府及时全面地披露疫情信息,不仅推动了抗击疫情工作开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还能及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疫情防控。但是,疫情信息公开也意味着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存在暴露的风险。基于公共利益满足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利益权衡,公民需要适当让渡其个人信息,但应以公民隐私权为边界,并以对个人信息的去识别化处理为前提。政府在对个人信息去识别化处理的过程中,应当评估个人信息在具体场景中的使用所可能引发的隐私风险,坚持信息数据利用的最小化原则,阻却个人信息再可识别的可能性。同时,应当加强政府对信息采集、传输存储以及披露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今年年初各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已经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极度担忧,近期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集中关注则进一步加剧了大家的这种担忧。许多公众在互联网上爆料称,一  相似文献   

11.
开放平台作为一种技术创新,实现了平台方、开发者和用户的三方共赢,创造了互联网一片新天地。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在看到开放平台种种闪光点的同时,其背后的风险隐患同样不可忽视,个人数据的安全风险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开放平台模式下用户隐私权面临的法律风险入手,通过剖析传统隐私保护与开放平台信息共享运营模式的冲突,比较欧美开放平台用户隐私法律保护模式的利弊,提出中国开放平台用户隐私权风险防范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丽群  仇玲 《前沿》2013,(6):8-10
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时代挑战传统的风险沟通机制,传播互动在风险沟通中的作用日益关键。本文以政府作为风险沟通机制的核心,分析了其在风险沟通中的缺失,提出从传播互动的视角进行风险沟通机制的完善,提供及时、有效和准确的信息,善用巧用传播渠道和意见领袖,并健全风险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风险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民主参与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用户群体的日益壮大,互联网立法成为维护网络安全与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在知识侵权、隐私泄露和网络诈骗等重要方面,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互联网立法时,应处理好公众权益与个人权益、隐私保护与信息利用、网络市场与网络制度这三对关系,以规范互联网参与主体的行为,维护网络微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国外政府机构在采用推特时,虽然会顾忌到推特传播的不确定性、安全性、隐私性等问题,但是依然会选择使用推特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的补充,与公众联系以便建立更加个人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政府网站公众使用意向的分析框架:基于持续使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网站使用率低是一个普遍问题,目前关于政府网站使用的研究集中在初始采纳,忽视了对公众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致使研究视角无法突破信息技术采纳理论框架。而政府网站的成功取决于公众持续使用意向,因此,本文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SC)为理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层次,引入了信任、网络外部性、感知易用性和服务质量四个影响因素,构建了政府网站公众持续使用意向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政府网站持续使用产生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弥补有关公众持续使用政府网站研究的缺失。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满意度、网络外部性、服务质量、服务层次显著影响公众对政府网站的持续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16.
善治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中公共信息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湘宜 《前沿》2013,(6):27-28
政府的公共关系的实质是政府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信息经由一定的渠道传递给公众,公众再把自己的意识、建议、选择反馈给政府,而达到彼此的认同和理解。政府与公众彼此建立信息共享的模式是政府公关的核心环节。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政府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善治的核心思想认为应构建以多元的信源、以信息集结中心为中介的传播渠道和高素质的接受者共同组成的立体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彬 《长白学刊》2013,(4):44-46
网络舆情的溢出效应是指网络舆情不但对社会或其他公众产生所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现阶段反响最强烈的溢出效应就是网络反腐。溢出效应分为正溢出和负溢出效应两种,前者是指网络舆情对反腐产生的正面影响,而后者则是指负面影响。政府应正确分析网络舆情的溢出效应,利用网络舆情进行反腐工作,但网络反腐只是一种补充,解决腐败的关键还要靠制度。在网络反腐中,要加强网络的舆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反腐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净化舆论反腐环境。  相似文献   

18.
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而互联网对现行的隐私保护制度的根本影响则主要体现于它使个人隐私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得现代社会对包括个人隐私在内的信息的需求与个人需要保护隐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以至于对现行消费者隐私权益的法律保护带来严重冲击。文章在对电子商务背景下消费者隐私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以期对将来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降,西方学者开始用风险认知的研究方法探究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风险因素,了解人们对风险的态度。近年来,风险认知研究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围绕城市垃圾处理产生的风险问题,基于2011年厦门市调查数据,探讨公众的环境风险认知状况及系统信任对风险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在垃圾处理问题上的系统信任水平总体偏低;系统信任与环境风险认知呈负相关,即系统信任水平越高,环境风险认知越弱。研究认为,公众对各级政府、媒体、专家和市场的信任直接形塑他们的风险认知,而风险认知影响风险应对行为。因此,重建系统信任是政府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崛起,出现了多种新的金融业态,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文章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效应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