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奥野信太郎是日本的著名作家,中日友好的使者。他在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名家名作的特点、流派的变迁,及同音异义、双声叠韵等汉语言文化现象的理解方面符合史实,见解独到;但在"四六体"和"散文"的概念上也出现了混淆。同时,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古代散文,尤其以《史记》为代表的典籍等,对日本文学中和歌、俳谐、物语、随笔等散文文学的影响深远。奥野的文学评论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流露出对中国古典散文的欣赏与热爱,同时为中国魅力语言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继兴 《传承》2009,(3):64-64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转型之一是它在散文创作上的突破与勃兴.余秋雨与山水风物历史精灵对话的"文化散文",凭借新的散文范式,展开对文化人格的探询,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汰选.不但填补了文化散文的空白,而且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产生了轰动效应.本文试图从文化散文形成的条件、艺术特质以及"余秋雨现象"等方面着手,作一个浅近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王灿 《理论月刊》2012,(10):57-62
《尚书》是华夏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反映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华夏文化的第一次凝聚成书。探讨《尚书》历史思想与先秦历史思想潮流及整个先秦历史文化的关系,非常必要。《尚书》历史思想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和先秦文化印记:它是中国原生本土文化中"王道"文化的最早体现,是史官文化的孑遗;受到周人文化的改造;带有明显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色彩和实用理性精神。这一切,与西方史学的类似思想范畴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尚书》历史思想在中国历史思想史上具有肇始之功,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历史传承的缘故,闽西文坛散文佳作不断涌现,但自始至终心无旁鹜地耕作于散文园地的作家并不多,黄征辉便是其中的一位。由于这个原因,从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走月亮》成书之后,我就一直关注他的作品。当翻开黄征辉结集不久的《心灵故里》的时候,一股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6.
读书     
《乡音》2014,(9):46-46
推荐书目:《暂住中国》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主要内容:书是一本纪散文集。本以作者亲身历以及多年研处理的暂人口问题为线,通过非虚构散文写作重回历史现场和还原历史个性细节,反思我国暂住人口及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挣扎、痛苦、揪心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马忠 《观察与思考》2009,(14):58-58
《岁月如歌》是乡土作家刘浩歌最新出版的一部散文随笔集,也是作者的第24本著作。  相似文献   

8.
卞毓方:记者、教授、作家。已出版《岁月游虹》、《雪冠》、《煌煌上庠》、《长歌当啸》、《妩媚得风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历史是明天的心跳》、《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等著作10多部。近年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作品已有10多篇被收入全国各省大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9.
正开栏语:知名作家、评论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张育仁因其犀利风格被重庆市民称誉为"最具火锅性格的本土评论家",已发表6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杂文以及社会、文化评论和新闻评论文章。《20世纪重庆文学史》曾这样评价:"一直以清醒冷峻的现代理性精神和知识分子公共意识从事社会和历史反思与批评,其学养和良知、审美达到了较完整的统一,他的许多作品在深刻的哲理感悟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中凸显出犀利的批判锋芒。"  相似文献   

10.
, 《创造》2012,(10):64-65
《何谓文化》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定价:38.00元出版日期:2012-09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一书中,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解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他分别从学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个层面来回答文化究竟是什么。所有篇章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本书可谓是一本深入灵魂的最有价值的中国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11.
《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是知名作家、评论家、新闻学家张育仁先生的论著之一。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新闻思想史和抗战文化史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社会文化批评活动,著有《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抗战电影文化论》、《炼狱中的生命哲学》,被《20世纪重庆文学史》评价为"以冷峻的现代理性精神和公共意识从事文化和历史反思与批评的学者型作家"。本书将重庆抗战这段宏大而悲壮的历史,置放在中国现代化转型以及思想发展史和国际信息战、心理战的多重视角来进行学术考察,同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及多侧面、深层次的追询和阐释,其思考领域广泛涉及到与新闻和文化传播活动有关的战时政略与战略、战时新闻理论与新闻政策、战时新闻统制思想与新闻自由等重大学术问题,并一一作了细致的审理和独到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民进中央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主席张帆(南帆)的历史文化随笔《历史盲肠》,近日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历史盲肠》南六篇回忆组成。是作者2012年应邀为《收获》杂志写一年的专栏随笔。全书以十余万字的篇幅,围绕作者自身的知青生活,以个人的文化视角,个体性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14.
刘舒凌 《台声》2002,(10):34-36
2002年8月31日至9月1日,海峡两岸历史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时下知名的历史、文学界人士,如写作《曾国藩》的唐浩明、《星星草》的作者凌力、编撰《新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台湾学者龚鹏程、台湾作家林佩芬和朴月等,都参与了这次研讨会。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作家学者相互间有过多次交流,但是这么多朋友济济一堂,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却是难得,特别是台湾同仁的加盟,更使得话题和视野拓宽了不少。两岸的历史文学现状关于两岸的历史文学,来自湖北大学的副教授蔚蓝女士指出,自1949年两岸分隔以来,…  相似文献   

15.
张磊 《理论月刊》2012,(6):159-163
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在"文革"时作为文化部的干校,曾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在此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其中不乏冰心、冯雪峰、沈从文、张光年、臧克家、萧乾等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存。省委书记李鸿忠曾指出:"向阳湖文化是咸宁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向阳湖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社会史、思想史乃至文学史的研究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余秋雨的主要著作有:《戏剧现代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与《艺术创造工程》等理论作品。秋雨在中国当代散文发展史中留下大名的是《文化苦旅》,以及《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与《霜冷长河》等散文著作,尤其《文化苦旅》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一时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17.
梁晓霞 《求索》2011,(1):186-188
中国的学术传统历来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先秦历史文本在产生之初就注定它只能在文学与哲学的夹缝中一枝独秀。博大精深的儒家哲学向来以道德为核心,政治为旨归,这一点影响深远。《左传》作为中国古代之历史文本也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它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战争等历史事件进行诗性的阐释,旨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为了更好地作政治理念的宣扬,全知叙述视角的选取是必要的。全知叙述视角的采用使《左传》的作者获得历史叙述的自由,使其对历史的诗性阐释付诸实施,这是《左传》作为历史文本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正>《未来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一文作者曹政钧提出了现在已经不再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不要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要把文化问题当作"主要矛盾",当作"最为核心的问题"。这个论断,不符合当今中国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
新书信息     
《小康》2021,(1)
正《金门十三子》作者:一只鱼的传说定价:45.00元九州出版社作家老鱼是一个传奇且真实的作家。新作除了讲述金门十三子,还揭示了众多隐藏在民间的神秘"江湖"故事。《中国绘画史》作者:陈师曾著徐文治主编定价:78.00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作者从远古时期文字与绘画的起源说起,  相似文献   

20.
一、通过音乐教育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音乐是一门集政治、思想、文化、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一首优秀的歌曲能强烈地体现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浓重地表达出作者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所要抒发的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像《国际歌》、《保卫黄河》、《游击队歌》等,都充满了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最终必能取得胜利的辩证唯物史观。"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句话充满了历史辩证法,说明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而《保卫黄河》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