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识创新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就经济发展 看,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从战略意义 上看,关系到国计民生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从政治意义看,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因此,研究知识创新工程的建构问题,对于中国发展知识经济,迅速成为知识大国和知识强国,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知识创新主体 知识创新主体是指相对于知识创新客体而言的既包括国家、企业,又包括个体在内的有机体。其中,国家是宏观知识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解决大数据知识的实现问题,应从历史、科学、认知、伦理、语义学和社会等六个维度来思考。从历史维度看,知识实现的历史进程,数据的多样性和巨增性,数据科学的发展为大数据知识实现提供了可能;从科学维度看,数据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大数据技术成熟水平是支撑大数据知识实现的科学技术基础;从认知维度看,大数据知识实现包括认识论和实践论两个层面的认知,认知过程不仅求真而且求效,认知结果具有客观性与语境依赖性;从伦理学维度看,大数据知识实现需解决复杂的伦理问题;从语义学维度看,大数据知识的语义表征是大数据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换的桥梁;从社会维度看,大数据知识实现来源于社会支撑,又服务于社会需要。大数据知识实现的不同维度之间具有协同性、历时性、共时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有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从实践基础看,感悟日常生活、批判社会现实和参与学术交往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解基础、应用基础和提升基础。从理论基础看,自然科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和通俗知识理论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和常识基础。从物质基础看,经济物质待遇、研究辅助设施和学术传播媒介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经济基础、研究基础和传播基础。这些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现条件或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大型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其它企业存在设备陈旧、产品老化、结构僵化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一、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 1、企业方面:(1)有些企业负责人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科技创新知识谈薄或缺乏前瞻性。有的企业宁可成立三四个销售科,却不设立一个新产品研究开发部门。(2)资金缺乏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是创新资金的缺乏主要来自企业内部,据统计,70%的企业提取的技术开发经费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应占销售收入1%。(3)多数企业从事科研创新的人才严  相似文献   

5.
总体上看,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社区各项工作中起到了领导核心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整体结构不合理、基本队伍不稳定、承担的行政事务太繁重、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创新理念等等.对此,应该加快推进其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健全待遇保障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行政事务进社区的"准入制",并着手进行社区机构工作机制改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取得的创新与发展,是一百年来党的对外工作经验积累的最新成绩。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需要从历史、价值、理论与实践四个维度加以论析。从历史之维看,新时代政党外交的发展和创新是历史积淀的必然结果;从价值维度看,新时代政党外交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价值追求;从理论之维看,新时代政党外交理论在政党外交地位、主体要求、新型政党关系构建等多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从实践之维看,新时代政党外交多措并举,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李明斌 《理论探讨》2020,(2):131-1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主要包括对发展道路已有成果的充分肯定,对目前发展道路延续性的清晰认知,对未来发展道路的充分信心。道路自信是不断推进民生建设的现实需要和思想保障,给民生建设提供和平的发展环境、不断补齐民生发展短板的艰巨任务,都需要坚定道路自信。从中国道路已有发展成果看,道路自信的根本依据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道路自信来源于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科学把握,来源于深厚的群众基础,来源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发展成就。从中国道路发展延续性看,道路自信的实质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不同阶层的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从中国道路未来发展看,道路自信的价值追求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着眼点,把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作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刨造性的运用。创新型人才则是指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来看,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范围很广的系统。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创新也不仅仅是少数天才人物所独有的能力,还包括社会各个领域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因此,创新型人才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人才开发的主体来看,不但需要优良的社会环境条件进行社会性开发,也需要人才的自我锻炼培养进行自我开发。  相似文献   

9.
公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个“短板”。据全国消防安全素质调查显示,民众对消防知识知晓率不足30%。从火灾原因看,80%的火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从重特大火灾人员伤亡看,多数是因公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所致。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逻辑上看,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主要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影响文化内在结构、引导文化发展理想和牵制文化软实力强弱的价值。从实践逻辑来看,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局部削弱倾向干扰文化发展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对当代中国问题深掘不够影响文化建设根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不足消解文化进步动力。从生成逻辑来看,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是: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增强文化引导力,在回应社会关切回答中国问题中增强文化吸引力,在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成果中增强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