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出版的《十作家批判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1月出版 )在文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褒贬不一。我们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 ,更希望文坛摆脱浮夸吹捧的庸俗风气以及各种“自耗” ,也即不利于文学进化与发展的熵效应。如果说 2 0世纪中国文学没有给世界留下多少大师级的文坛巨匠 ,那么我们希望 2 1世纪的中国文坛能够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 ,我们特邀部分从事文学、美学、语言和经济管理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对《十作家批判书》及其相关现象展开讨论 ,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杨剑龙 《传承》2009,(15):52-54
老舍是中国现代的幽默大师,是现代文坛的"市民诗人"。他不仅以诙谐幽默的小说确立了其作为京派文学的独特风格,而且以其诸多蕴涵深邃、艺术精湛的剧作以及通俗流畅、关注世情的曲艺作  相似文献   

3.
董佳 《北京观察》2014,(12):72-75
正从写小说到研究文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对沈从文个人而言,把坏事变好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倒霉的时候也能做出成绩,可以说无所谓得失。对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也是划得来的。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个人是以"乡下人"自居的姿态,怦然闯入中国现代文坛的。他的作品让那些留洋回来的文学教授跌破眼镜,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其小说高度评价;1977年法国汉学家儒伯开列的四种中文必读书中,只有一本现代  相似文献   

4.
佘丹清 《理论月刊》2005,(10):137-140
残雪的作品带有非常典型的后现代意识,同时其作品因艰涩而被视为迷宫,因而解读残雪小说文本非常困难.本文认为,残雪的作品浸染和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诸多因素.冷色调的话语方式,暖色调的精神实质,构成其文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学消费观念的转变,饱受争议的"打工文学"逐渐被社会及主流文坛认可乃至肯定。从称谓的改变、成立产业工人作家组织、城乡二元体制下外来青年产业工人的写作探索与尝试、精神引领到主流文坛关注,都凸显出"打工文学"和"打工文学"作家的更新换代。新产业工人文学新潮,也诞生了新文学群体。本文从全国的视野框架中去思考,从文学庞大人群的文学消费基数去考量青年产业工人这一新文学群体,探寻这一新文学群体的来源、身份特征及其草根写作,以证其生命力、社会影响力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 德莱塞是美国一位重要作家,对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过突出贡献,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德莱塞是“五四”以来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著名作家之一,与华盛顿·欧文、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等同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美国作家,其作品对中国读者有过较深的影响。德莱塞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创作。除了他去世后于一九四七年出版的最后一部小  相似文献   

7.
<正>"文学桂军",中国当代文坛享有盛誉的劲旅,也是点击率较高的一个名词。"文学桂军"特指20世纪90年代后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一批广西作家,他们以东西、鬼子、李冯三人为领军人物,包括林白、凡一平、蓝怀昌、潘琦、梅帅元、黄佩华、彭匈等作家和张燕玲、李建平、黄伟林、张利群等评论家。改革开放后,广西文学领域以"蛙跳  相似文献   

8.
在监狱中阅读、创作、出书,这对于绝大多数的受刑人来说,不啻新奇和梦想,甚至从来都不曾想过。然而在祖国宝岛台湾,却有这样一位青年作家,为众多身陷囹圄的受刑人打开了生命的故事盒,让他们在文学的天地之间获得了心灵的解脱,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出口。这就是被昵称为文坛“神奇魔法师”的欧银钏。欧银钏出生于台湾澎湖,大学毕业后,曾任台湾《皇冠》杂志编辑,现为台湾《民生报》记者。1996年曾应邀来南京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作为作家,欧银钏以散文、小说创作为主,她下笔有情,常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读者一起倘…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国文坛状况可以从"80后"作家崛起、自我言说成底层叙事主流、网络文学制度创新、神话重述表现民族志式书写雄心、海外汉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评判等角度进行归纳,"80后"作家加入作协、打工文学出现新格局、起点中文网作家群、神话重述三文本、诗歌的行为艺术化、顾彬评中国当代文学等热点事件构成了2007年中国文坛的图谱,2007年中国文坛展现出边缘和主流交汇、中外批评界交锋、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文学新媒介创生的内在发展机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今天,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传统文学三足鼎立,构成文坛新格局;学界对五四新文学90年、当代文学60年的不同评价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保守主义的苗头; <蜗居>的热播说明当代文学在提高回应现实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反映现实的热情与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韩寒"中国第一博客"现象,反映了80后的精神成长;金庸加入作协与郑渊洁退出作协,一进一出,意味深长;而复旦大学"文学创作"硕士点的审批与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在不同侧面预示着文学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变.2009年文坛在多个方面显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盛宴背后的审美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正从"另类"和"边缘"向文学主阵地挺进,在传统的文学广场上竖起一面新的旗帜.网络文学重整了当代文坛,它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文学新格局,加速了当下中国文学的转型.未来的网络文学,需要提升自身品质,让这一新媒体文学真正成为人类文学发展富含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这主要包括:解决好"文学性"匮乏的"短版难题",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避免文学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方式;健全"他律"与"自律"并存的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手段建立甄淘与遴选并存的激励机制,强化网络行为主体的素质提升和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与文学实绩蔡毅进入新时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渴盼当代中国文坛能出现一些举世瞩目的大作家、大作品。但十多年过去了,文坛上固然涌现了一大批生气勃勃的文学新人和数量空前繁多的文学作品,也一度呈现了极为繁盛的景象,但真正能让人感到内容丰厚、影响深远的作品甚少...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代文学名家的徐志摩,一生都在寻找着自由、爱和美。徐志摩出现在"五四"文坛上,与同时代的文学青年一样,被西方文化思潮所吸引,如饥似渴地扑向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执著于人道的文学,致力于个性的文学,希望从这种文学里找到真实的人格、人生、人性。  相似文献   

14.
叶辛是中国知青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当今文坛上为数不多的常青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始终关注的是在相同背景下一代人的命运,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他的探索和追问,赋予了作品以文学的深度、力度和厚度,因而倍受读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马识途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用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深厚的笔力为读者奉献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本文试图从马识途先生的小说入手,探索他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并分析马识途小说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1930至1931年发生在台湾的乡土文学论争,上承20年代的新旧文学论争,呼应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艺大众化建设,下启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台湾文学延续现实主义传统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辨。距离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文学论争已经有80多年,这期间台湾文坛经由日本殖民下的"皇民文学"、"边疆文学"到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文学"再到解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和70年代乡土文学等,发生了一连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中叶才在成人文学的基础上衍生出儿童文学,然而,这种“儿童文学”基本上是针对低龄儿童读者也就是说为小学生服务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板块并无相应的读物。[1]破坏者常常就是创造者,铿锵有声的“80后”横刀跃马驰骋于市场和文坛之间,全面挑战文坛权威的经典叙事,以青春的书写弥补了文学史上长期阙如的青少年文学,“他们把新的价值写在新的表上”,给中国教育、文学、社会带来了一场声势咄咄的变革。“80后”作为一个灵活的概念,它在表征活动时已超越于这些活动之上。虽然今天的“80后”一再声明要告别昔日作为代际标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的某些思潮脉络在当代大陆文坛其势不彰,或断续小整,在台湾却延续下来甚至有较大发展,因此缺少台湾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将是脉络断裂、残缺不完整的。本文梳理了"一民主义文艺"、"自由派"和"人的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等在当代台湾的延续和发展,认为将它们纳人研究视野和文学史书写中,才能勾勒中国新文学诸多思潮脉络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完整图像,并使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得以全面地呈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中国浪漫主义思潮 ,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文学思潮之一。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语境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清理。文章试图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入手 ,讨论现代中国文学的权威话语———文学革命———的形成 ,及其对当时文坛上各种文学思潮的影响。浪漫主义的兴起出乎文学革命设计者意料之外 ,却在文学革命的话语下活动 ,以其独特贡献推动文学革命发展。论文还揭示了在权威话语下浪漫主义思潮兴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林尤超 《新东方》2011,(1):76-79
身为中国现代"寻根文学"主力乃至当代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韩少功是以诸如<爸爸爸><马桥词典>等小说作品而著名的.他在小说艺术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更令我叹服的还在于他的随笔与散文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他厚重的思想启迪与语言表达艺术,那可是一个大家所具有的独到之处,那就是:富于思维张力;富于哲理内涵;富于审美感染力;散发着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