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嗜尸性蝇类28S r RNA基因中715 bp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解决其形态学鉴定难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蝇类标本29只,经形态学鉴定后,用Chelex-100法提取腿部DNA,并对28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 Bank和EMBL数据库中的28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整理,通过BLAST搜索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所得序列碱基组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29只嗜尸性蝇类归属于3科5属6种。获得28S r RNA基因中715 bp的序列,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100%。系统发育树显示5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不同蝇种种间差异0.007~0.045,种内差异0~0.001,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没有交叉。结论 28S r RNA靶基因序列片段对嗜尸性蝇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可以作为新的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经典DNA条形码和28S r RNA基因鉴定洛阳地区5种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评价其在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麻蝇类标本18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Chelex-100法提取足部DNA,扩增并测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和28S核糖体核糖核酸(28S r RNA)基因片段,BLAST比对后,与来自DNA条形码数据库(Barcode of Life Data,BOLD)的中国和韩国地区20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 7.0软件整理分析所得序列,计算碱基组成、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18只嗜尸性麻蝇归于3属5种。每个样本获得COI和28S r RNA的扩增长度分别为646bp和721bp。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样本COI序列相似度99%以上,邻近法构建发育树Bootstrap值为1 000,5种麻蝇可以较好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38个样本COI种内范围为0~0.022,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种间范围在0.057~0.090;赤尾麻蝇和红尾粪麻蝇种间范围在0~0.086。5种麻蝇的28S r RNA序列发育树显示,棕尾别麻蝇和急钩(亚)麻蝇明显各自聚类,其余3种成一类。结论对于本研究中的5种嗜尸性麻蝇,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区分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28S r RNA基因只可以区分棕尾别麻蝇,二者可作为形态学鉴定之外的重要方法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tDNA基因序列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别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区域2科4属6个种30个蝇类样本,提取样本线粒体DNA后扩增COI基因序列,以琼脂糖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测序,以DNAMAN6.0分析软件分别截取498bp序列,用MEGA5.2软件分别进行序列分析,然后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各地区不同种属样本的序列差异。结果 6个种属的嗜尸性蝇类30个样本mtDNA的COI基因具有一定的序列差异,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1%~1.6%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2.2%~11.2%之间,6个种属通过系统发育树均可明确区分。结论 COI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对嗜尸性蝇类的种属检验具有重要帮助作用,可用于现场样本的准确、快速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4.
mtDNA COI和ND5基因用于鉴别常见嗜尸性蝇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蝇类mtDNA 523bp COI和347bp ND5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评价其在以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广州(广东省)、湛江(广东省)、韶关(广东省)、沈丘(河南省)及蜂蛹寨(四川省)采集7种嗜尸性蝇类标本,进行形态学种属鉴定,取其腹部肌肉提取DNA,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COI、ND5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MEGA 3.0软件对DNA序列进行碱基组成、进化分歧率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进化分歧率ND5基因种内小于1.83%,种间大于2.62%;种间与种内进化分歧率范围间没有交叉;COI基因种间在0.48%~14.8%之间,种内在0.24%~8.3%之间,种内进化分歧范围与种间进化分歧范围存在交叉。结论 ND5基因片段可在种水平有效鉴别常见嗜尸性蝇类,也可鉴别近缘种。而单独运用COI基因不能有效进行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16S rDNA 551bp基因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方法随机采集17个地区放置于室外草地的家兔尸体上7个种24只嗜尸性苍蝇样本,经形态学鉴定种类后,提取胸肌DNA,对16S rDNA 551b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后上传GenBank;利用MEGA 4.0软件构建序列间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表。结果 24只样本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7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其中棕尾别麻蝇种内进化分歧整体均数为2.8%,家蝇为1.5%,丽蝇科的5个种均在0.7%以内。上述7个蝇种的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1.6%~7.1%之间。其中,棕尾别麻蝇、家蝇与其它蝇类的种间分歧均数在4.0%~7.1%之间。结论本文分析结果显示,蝇种间同源性相差明显,采用mtDNA 16S rDNA中551bp基因序列分析,可进行蝇种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市常见嗜尸性蝇类不同发育历期2科5属7种样本52份,采用Chelex100法提取mtDNA,利用2对引物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辅酶I基因,分别截取498bp和841bp相同长度的序列,采用MEGA软件计算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情况,并分别在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BLAST搜索种属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所得序列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7%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7.5%~16.1%之间;7个种属的样本序列I和序列II分别有5个和6个种属完全比对正确,样本总体的正确率分别达到96.15%和98.08%,Max ident值均在97%以上。结论采用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借助NCBI数据库强大的检索分析功能,可准确进行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定,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t DNA中COI(348bp)、COII(637bp)及16Sr DNA(513bp)基因序列鉴定贵阳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的种属。方法收集贵阳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标本,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提取胸肌DNA,扩增COI(348bp)、COII(637bp)及16Sr DNA(513bp)基因片段,测序后用DNAMAN 4.0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拼接,NCBI中的BLAST、MEGA 5.2软件包对所得序列分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COI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12.55%,种间范围在3.0%~18.6%,种内范围在0%~0.7%;COII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13.73%,种间范围在5.3%~21.6%,种内范围在0%~0.6%;16Sr DNA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4.54%,种间范围在0.4%~7.6%,种内范围在0%~0.4%。结论 COI、COII及16Sr DNA可用于尸食性蝇类的种属鉴定,该方法可作为传统分类方法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NCBI数据库在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市常见嗜尸性蝇类不同发育历期2科5属7种样本52份,采用Chelexl00法提取mtDNA,利用2对引物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辅酶I基因,分别截取498bp和841bp相同长度的序列,采用MEGA软件计算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情况,并分别在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BLAST搜索种属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所得序列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7%之间,种问进化分歧均数在7.5%~16.1%之间;7个种属的样本序列Ⅰ和序列Ⅱ分别有5个和6个种属完全比对正确,样本总体的正确率分别达到96.15%和98.08%,Maxident值均在97%以上。结论采用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借助NCBI数据库强大的检索分析功能,可准确进行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定,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扩增蝇类COⅠ基因片段,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嗜尸性蝇类的种类。方法运用改良平衡酚—tris饱和酚法提取蝇类DNA,进行COⅠ序列扩增和测序,与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改良平衡酚—tris饱和酚提取DNA方法可获得有效的蝇类DNA,并可应用于COⅠ基因片段扩增,进而进行蝇类种类的鉴定。结论平衡酚—Tris饱和酚法提取的噬尸性蝇类虫体DNA作为模板,用于COⅠ序列扩增,测序后与数据库目的序列分析比对,可准确鉴定嗜尸性蝇类的种类;和传统的昆虫形态学特征鉴定方法比较,该体系更准确,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0.
Cai JF  Ying BW  Tao T 《法医学杂志》2005,21(1):68-72
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是利用昆虫进行检案的重要一步,常常对案件的侦破起到关键作用。传统上,仅依据其形态学特征来判断嗜尸性蝇类的种属。由于其形态结构复杂和种间形态差异微小等特点,尤其在其幼期很难鉴别其种属。利用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和Ⅱ(COⅠ和COⅡ)的序列对嗜尸性蝇类进行种属鉴定,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检测方法能有效地将嗜尸性蝇类鉴定到属种的水平,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文对国外这方面工作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6SrDNA序列分析在嗜尸性蝇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mtDNA上16SrDNA中551bp基因序列分析,解决依据COI和COII上278bp和635bp基因序列难以鉴别丝光绿蝇、铜绿蝇种类的难题,为法医学嗜尸性苍蝇种类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采集放置在呼和浩特及成都地区室外草地家兔尸体上的铜绿蝇和丝光绿蝇,对其mtDNA上16SrDNA中551b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通过对嗜尸性蝇类mtDNA上16SrDNA的551bp基因序列分析可以对丝光绿蝇和铜绿蝇进行鉴别。结论16SrDNA上551bp基因序列分析是对嗜尸性蝇类(尤其是铜绿蝇和丝光绿蝇)进行种类鉴定的有效方法,是对依据COⅠ和COⅡ序列分析方法鉴别嗜尸性苍蝇种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嗜尸性苍蝇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中278bp基因序列的分析,对其成虫及其幼虫、蛹、卵的种属进行鉴定,解决依据形态学方法难以鉴定的难题。方法随机分别采集呼和浩特和甘肃敦煌地区兔和猪尸体上的嗜尸性苍蝇、幼虫、蛹及其腹中的卵,提取其mtDNA,经PCR扩增、产物检测与纯化、测序等,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双翅目嗜尸性苍蝇的种内基因差异均数小于1%,种间差异均数大于3%,成虫与幼虫、蛹、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tDNA上COⅠ序列分析均可以有效地对嗜尸性苍蝇及其幼虫、蛹、卵进行种属鉴定,方法快速、简便和精确,可作为法医学嗜尸性苍蝇种属鉴别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线粒体DNA(m 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Ⅱ(COⅡ)中635bp基因序列,解决嗜尸性苍蝇及其卵和幼虫种类鉴定的难题。方法随机采集放置在呼和浩特地区室外草地家兔尸体上的嗜尸性苍蝇、幼虫、苍蝇腹中的卵。利用Chelex方法提取上述苍蝇m tDNA;通过Perk in-E lm er 9600扩增仪进行PCR扩增;琼脂糖水平电泳和银染显色技术进行扩增结果检测;PCR胶回收试剂盒纯化;AB I 377测序仪测序;DNAMAN 4.0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截取等长度片段;MEGA2.1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上述嗜尸性苍蝇m tDNA上COⅡ基因序列在双翅目嗜尸性苍蝇的种内差异均数小于1%,种间差异均数大于3%,成虫与幼虫、卵无明显差异。以此能够根据COⅡ序列差异判断两个个体是否同种。然而,对于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铜绿蝇和丝光绿蝇来说,由于二者的种内、种间进化分歧均数非常接近,运用上述两个片段则很难区别。结论m tDNA上COⅡ序列分析能有效地对绝大多数嗜尸性苍蝇进行种类鉴定。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和精确,能作为法医鉴别嗜尸性苍蝇种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嗜尸性蝇类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I)中278bp序列,鉴定蝇科3属5种嗜尸性蝇,解决其形态学种类鉴定的难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从15省、市(地区)室外草地家兔尸体上采集蝇科3属5种共计18个蝇类成蝇样本,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且上传GENBANK,...  相似文献   

15.
潍坊地区六种常见嗜尸性蝇类mtDNA COI区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决蝇类成虫、蛹和蛆快速、准确鉴定的难题。方法随机采集潍坊地区人尸周围环境中的蝇类成虫、蛹和蛆,提取其mtDNA,经PCR扩增、产物检测与纯化、测序等,比较其序列差异。结果六种常见嗜尸性蝇类相互之间序列差异明显,同一种蝇的成虫、幼虫、蛹之间未见差异。结论mtDNACOI区序列分析可作为法医学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进行种类鉴定,为法医昆虫学中嗜尸性蝇类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腐肉野外随机诱捕棕尾别麻蝇、绯角亚麻蝇、酱亚麻蝇、拟东方辛麻蝇、红尾粪麻蝇、巨尾阿丽蝇以及裸芒综蝇7种常见的嗜尸性蝇类雌雄成虫共226只,对每只苍蝇右翅的17个标志点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图像分析,利用置换检验评估异速生长效应的影响,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CVA)对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以及雌性物种间的翅形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交叉判别验证对分类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在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和雌性成虫物种间,异速生长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结果表明在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和雌性物种之间,翅膀形状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前2个典型变量占据了翅脉形状总变异的82.9%和84.1%。利用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可以区分这7种常见的嗜尸性蝇类,总体种类判别准确率为81.2%~100.0%,7种雌性蝇类的种类判别准确率为75.0%~100.0%。结论基于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是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昆虫物种鉴定的方法,可用于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类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丝光绿蝇COⅡ序列分析与地理种群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种群丝光绿蝇遗传距离与所处地理纬度差异分布的相关性,为法医学判断丝光绿蝇所属地理种群及推断死亡地点服务。方法采集于呼和浩特和成都地区2个地理种群4个丝光绿蝇,对其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Ⅱ(COⅡ)基因中635bp序列进行分析;同时通过GenBank中BLAST检索系统检索世界不同地理纬度地区的6个地理种群的6个丝光绿蝇该区域的mtDNA序列,用MEGA2.1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将分析所得各苍蝇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纬度差值运用SPSS10.5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8个地理种群丝光绿蝇mtDNA上COⅡ中635bp基因序列分析所得遗传距离与地理纬度差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286,P=0.034)。结论8个地理种群丝光绿蝇mtDNA上COⅡ中635bp基因序列分析所得遗传距离与所处地理纬度差异分布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困扰法医学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尤其是荒郊野外或偏僻屋内的高度腐败尸体更是难以使用常规手段推断PMI,因此常需要借助现场中的昆虫证据来推断。不同种属的蝇类发育时间差异较大,在实际案件中,如果不进行种属鉴定而直接测量蝇蛆体长、计算积温或演替阶段,或是基于错误的种属鉴定来计算,往往会导致推算出的结果与实际PMI之间出现较大偏差,误导案件侦查方向。因此,使用法医昆虫学方法来推断腐败尸体PMI,必须先进行准确的昆虫种属鉴定。本文对嗜尸性蝇类不同虫态的大体和超微形态学种属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法医昆虫学在鉴定实践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测定进行种属鉴定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超  刘宏  李红霞  王穗保 《刑事技术》2003,200(4):11-13
目的建立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测定进行种属鉴定的方法。方法应用特异性引物扩增人与14种常见动物细胞色素b基因14817~15174区间长度为358bp的片段,用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技术对此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比较这些动物与人之间片段的序列差异。结果所有血痕样本均可以得到良好的测序结果,所测14种动物细胞色素b基因358bp的片段序列与人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小为20.1%,最大差异为28.5%。结论测定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种属鉴定特异性强、适用检材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叶绿体DNA rbc L序列作为遗传标记鉴定大麻的可行性。方法检测62份大麻、10份啤酒花及10份葎草DNA的rbc L序列,并从Gen Bank数据库中下载96条大麻科rbc L序列。应用MEGA 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及种间Kimura-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本次大麻及葎草属样本测序所得rbc L序列长度分别为617 bp和649 bp,且在所测大麻样本中检测到2种单倍型。BLAST相似性检索结果显示,测序所得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大麻rbc L序列相似性最高为100%。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大麻种内不同样本间的最大遗传距离(0.004 9)小于大麻与大麻科其他物种间的最小遗传距离(0.012 9)。从中介网络图和系统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麻与大麻科其他物种位于不同分支。结论 rbc L序列可以作为鉴定大麻的DNA条形码,联合rbc L序列的比对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有望成为法医学大麻种属鉴定可靠、便捷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