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晋江突出同城同步,主要是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农村农民与市区市民享有同等待遇。——城乡建设一体化,坚持"全市一座城"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自2001年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规划)中等城市以来,晋江将全市649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城来统一规划,确立"全市一城、一主两辅"的空间发展格局,中心市区控规覆盖率达65%,镇级总规、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同步,以开展"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2.
<正>"道路选择"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问题,事关新型城镇化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材料上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中国更宜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中小城市介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联结大城市与农村的接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支点。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既能适应引导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实需要,又能兼顾农业人口城镇化的社会效益,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过度分散在农村所带来的种种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农村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探索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宅基地换房"是城镇化的制度红利和战略起始点,"三区联动"是城镇化的深化阶段与特色路径,"三改一化"是城乡统筹的深化与转型阶段,"城镇金融"和"智慧华明"则是避免"弱质"城镇化、提升城镇化质量与效率的路径。未来天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应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化,继续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率,释放制度红利,促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最终在系统、综合考虑各个主体利益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逆城市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城市化"是人口由大城市向中小城镇与乡村回流的现象。在中国,它既是传统城市化道路危机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既出现了因生态环境恶化与舒适空间狭小等"城市病"导致的真正的"逆城市化",同时也存在着因追逐利益与福利导致"非转农"的伪"逆城市化"怪胎。真正的"逆城市化"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助推作用,而伪"逆城市化"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则具有消极影响。因此要引导和鼓励合乎发展规律的"逆城市化",纠正和理顺农民工及其子弟伪"逆城市化",限制和取缔公务员与城镇居民伪"逆城市化",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庞琨 《当代贵州》2016,(37):44-45
正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绿色显安宁"为主题,按照"全域镇宁、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要求,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力求"建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主导地位和引领功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建设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整体布局是科学谋划并设计开发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同时,要结合国情社情和地域差别,统筹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综合指向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走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城镇道路。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12)
综观我国30多年的城镇化历程,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和发展。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正在或将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须寻找城镇化建设与实现农民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为此,县域农村一方面要注重中心镇建设,另一方面城市要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而中心镇应建成"四化"协调发展、注重社会效益、引领现代农业和培育职业农民的小城镇。唯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才有可能成为农民实现小康生活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独特的战略思维。针对当前我国"三农"现状,应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建立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培养新型农民。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2月,都匀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贵州省唯一获批的县级试点市。2015年11月,都匀市首次晋级"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是贵州省唯一入选城市,并获得"中国宜居城镇"称号。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都匀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探索构建城镇化相关体制机制,强化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助推城市转型升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晓峰 《唯实》2022,(12):19-2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江苏省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功能互补、开放融合、协同联动的省域发展格局。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并被列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一、宝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宝应县地处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四大地级市交汇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志,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地提出了以"三农"稳定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以城乡互补、工农业相互支援为核心,以加快政治民主改革为政治保障,以区域发展为重要举措,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邓小平的农村城镇化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晋江在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中,牢牢抓住打造"人文之城"这一精神内核,把握"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丝先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将文化建设贯穿始终,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保护文化根脉、激发文化活力,切实让群众享受到文化之福、文化之惠、文化之美。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晋江把文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根据城市历史、自然风貌、人文个性,来定位城市的文化形象,把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城镇化"又起着重要作用.离开了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如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城市化问题、农业工业化、市场化问题等等都难以通过其自身的建设去完全解决.因此,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途径之一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去推进,必须以城镇化发展为支撑,以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抓大不放小",对推进发达区域后进乡镇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基于模式角度对发达区域后进乡镇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探索,PPP能够整体把控和有效推进发达区域后进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发达区域后进乡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地方政府应重视后进乡镇新型城镇化发展,并以城乡协调发展为抓手,在规划设计、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制度创新等方面为后进乡镇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强化人民群众对文化新需求的研究。一、新型城镇化带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一)新型城镇化内涵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市化而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  相似文献   

16.
温焜 《理论与当代》2016,(B12):31-33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建设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产城互动、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这为老区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精准扶贫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领乡村"为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以点带面求发展,统筹联动促和谐",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各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产业规模、农民生活理念、社会组织发展程度以及土地周转率等核心要素凸显的共性问题的总结,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优化城镇化建设的要素配置、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体系的新走向发展道路,不仅符合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实质和内涵,发挥总揽全局普适性的作用,也是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有序、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近年来,南昌市大力实施"两化"双轮驱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新城繁荣,旧城改造,工业转型,农业增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南昌市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及不利因素,结合南昌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南昌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5,(5)
<正>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快推进黑龙江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形成由点到面的辐射效应,是统筹我省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黑龙江经济全面发展的强大引擎。黑龙江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指从黑龙江省的各地实际出发,突出黑龙江地域、自然和民俗文化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特征,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清徐县作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放,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统筹全县发展的重要基点,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就突出。特别是清徐县结合具体情况,坚持产业支撑,实施特色城镇化主战略,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