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楠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190-194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一直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厚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加凸显出时代意义。高校应当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在遵循"三个统一"原则的基础上,从提升家国情怀素养、完善内容方法、优化校园环境等方面探索厚植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培养具有国家和民族担当的新时代少数民族人才,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董丽 《前沿》2013,(9):45-47
结合我国国情,我国56个民族都各自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我国幼儿教育应具有"尊重民族多元,强化民族认同,形成国家一体"的基本理念。研究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教育,强化幼儿的中华民族认同,对促进我国幼教改革,增强我国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能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试探讨中华民族认同的内涵、分析学前教育阶段渗透中华民族认同感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如何开展幼儿的中华民族认同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玉祥  陈珺 《前沿》2012,(20):21-23
近年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分裂势力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分裂渗透仍有土壤,而分裂势力主要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渗透目标,他们进行分裂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推行杜撰、歪曲、篡改历史的历史观.因此,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历史观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新疆的发展史、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用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引导大学生对我国社会政治制度产生认同感,同时,增强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关键在于保持时代感,具有鲜明的价值主线和科学的方法引领。由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历史唯物主义根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思维,多维度创新合力机制,造就有崇高价值的时代新人,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共同历史、节日习俗、语言文字应用、生活习俗、对外族态度等方面的本民族文化认同状况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状况,从对本民族共同历史的了解,对本民族文化内容的认同,对其他民族同学的接受程度三个方面讨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民族文化认同情况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情况是否产生影响以及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刘勋昌 《前沿》2010,(6):188-190
加强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大团结观念深入人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裂破坏活动,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民族知识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国家民族政策教育、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来云南民族发展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近现代时期更加突出,1840年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世界形势的变化,云南的民族关系又在原有的民族关系之上增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使民族关系复杂多样,而民族发展历史的内容也因此更加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更加清晰和强烈。  相似文献   

10.
袁美静 《传承》2012,(2):52-53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稳定的、持久的、优秀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调节、推动、教化功能的一种活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有着很大影响。因此,高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出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杨丹尧 《创造》2021,39(1):61-70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具有独特而浓郁民族色彩的少数民族文物,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标签,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此,从我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兴建民族博物馆。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各个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少数民族群众,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人民解放与民族独立,进而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所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承载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追求的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这表现在它既具有增进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政治价值,又具有强化民族地区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还具有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助推和谐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经济价值。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大力弘扬和传承本地红色文化,让其传承价值闪耀伟大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黄静婧 《传承》2014,(6):116-117
当前,高校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着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漂浮化、精神生活空虚化等困境,针对引发困境的原因,高校应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文化,批判摒弃异质文化和辩证"扬弃"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精神认同感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马艳军 《人民论坛》2012,(26):200-201
发展并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塑造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向前的路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提倡素质教育、实行科教兴国的今天,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特色教育,对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一、加强对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语文教育我国56个民族除回族、满族之外,其他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其中有二十几个民族有着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在共同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往中逐渐形成以汉语言为族际基本交际语言的发展趋势。这一现实导致人们在思想上对民族…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集中概括。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现实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受到来自内部的族际张力的影响,又受到外部思潮与势力的冲击。应从明确认知前提、打牢物质基础、凝聚价值共识、优化教育渠道和促进实践确证五个维度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制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陈江玲民族区域的自治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好形式。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经途径。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将改革与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具体“族情”相结合,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好新时期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与文化,既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互助、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关键,又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汉族的帮助下,少数民族不但实现了政治制度上的巨大跨跃,而且经…  相似文献   

20.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是在国家统一前提下,以人民共和为目标、以权益平衡发展为核心、以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宗旨,以民族干部政策为运作机制和实现工具的政治结构、政治过程及政治方式.通过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可以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