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楠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3):190-194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一直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厚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加凸显出时代意义。高校应当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在遵循"三个统一"原则的基础上,从提升家国情怀素养、完善内容方法、优化校园环境等方面探索厚植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培养具有国家和民族担当的新时代少数民族人才,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的存续状况。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84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民族语言基础,对其本民族语言表现出明确的心理倾向性,具备了传承其本民族文化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汉语普通话的冲击之下,大学生对其本民族语言的使用频度和广度却表现出明显的收缩趋势。因此,应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继承和保护其本民族语言,拓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提升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影响力,维护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取了395名佤族中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目的在于探索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心理,尤其是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认同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佤族中学生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国家认同)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既对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也同样一致地认同中华民族,没有出现双重身份认同理论负相关现象。同时,性别、年级、社会环境、家长学历、汉语熟悉程度等变量也对民族归属感、文化认同、社会认同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贵州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黔东南地区凯里学院513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有较大问题,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男生和女生均出现比较一致的情况;性别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大,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有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民族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建议民族地区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新疆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进行认知、接纳、传播和创新的过程,通过文化认同构建起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心理、精神信仰和价值归宿。中华文化认同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精神信仰、历史记忆进行认知、接纳、传播和创新的过程。当前,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整体现状不容乐观,给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我们应当重视新疆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存在的困境,并探索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认知过程中担当着重要作用,应当成为各民族少年儿童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少数民族少年儿童阅读资源的稀缺与儿童文学接受的不畅将导致其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以及自我情感与心理认同的淡泊。论文拟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自我认同三个角度,阐述儿童文学接受与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心理认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世书 《创造》2003,(7):46-4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明的同时,少数民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它是民族诞生时即同时并存和依赖着的精神世界的东西。从广义上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生活习俗、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  相似文献   

9.
浅谈新时期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 《前沿》2013,(12):199-200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高校接受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股新生力量.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习俗、生活方式、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汉族大学生不同的思想、心理、品德等自身特点,新时期如何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和管理是我们高校管理者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跨境民族学生既是少数民族成员,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民族认同存在身份的双重认同,其民族认同及文化融合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在此以437名佤族中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佤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结果表明,佤族中学生民族认同主要包括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等四方面,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性别、年级、社会文化环境及语言的影响。此外,佤族中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存在双重身份认同理论负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是我国长期和谐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及国家、民族认同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坚定其政治立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内核,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归属与认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资源和精神动力。面对文化多元、市场经济冲击等客观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守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坚持文化服务人民生活的宗旨,不断创新民族文化发展模式,是全面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13.
韩树军 《乡音》2012,(5):20
国家设立少数民族预科生制度和少数民族学生考试加分制度,为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提供了一条更加广泛的途径。我们汲取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本、专科学生和预科生)的管理和持续培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等 方面提出了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市场经济,社会面临巨大的文化转型,因而文化方面存在严重的矛盾性、过渡性和特殊时期,如何改进大学生文化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是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事关中华民族一代人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性的认同。 一、对当前的文化状况要有正确的认识 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运动的结果。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90年代以来,这种变化就更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灿的中华民族文化。而千百年来在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影响极深、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同近代体育运动以及其他科学文化艺术一样,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闪耀璀灿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值得我们提倡、重视、研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与时俱进的变迁与发展是培育少数民族新型公民的需要,是构建少数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基础条件。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桥梁和纽带。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变迁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政治内意,即通过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动员少数民族同胞凝聚共识,推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主要指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教育在各方面既要考虑和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环境,本民族的发展和需要,又要兼顾以主体民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的大文化大背景及其发展和需要.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造成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特点的最深刻的客观根源和成因是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双重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这一课题,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4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是民族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关系到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人才的大事。因此,要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工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而开展的,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价值目标的总体现。民族院校作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不仅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民族院校教育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