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人们注意到官场上一种奇特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退休或提前退休后,立马被私营企业老板聘用为顾问、高参之类的智囊角色,坐在家里就能获得一份丰厚的收入;有的在儿女办的私营公司垂帘听政,生意越做越大,而儿女的公司是老爷子在位时靠私企大老板多方“扶植”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我们在继续严厉惩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行为的同时,要重视研究解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权力“期权”现象。所谓权力“期权”现象,泛指少数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利用手中的权力、地位和影响,为某些企业谋取非法利益,但不要  相似文献   

3.
权力期权化是更为隐蔽的权钱交易 形象地说,权力期权化就是延时兑现的权钱交易。官员在位期间,以公权力埋单的方式合法地付出投入,待其退位以后再安全地收回利益。相关的调查表明,权力期权化只不过是把任上权力操控的结果留待任后享受。权力期权化的特殊之处在于,行为人放公权力的“长线”,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种新型的腐败动向颇值得警惕,这就是所谓的“权力期权化”现象。如《现代金报》近日报道,浙江省某县级市的房管办负责人在位时,利用自己的关系,将市区黄金地段大片土地出让给某民营企业主,该企业主因此拥有了亿元资产。该负责人退休后,被聘为该企业干部,年薪三十万元,高级住房一套,并且每年拥有几万元以内的请客送礼签批权。前不久,浙江省政协委员杨扬就针对这一现象提交了《领导干部“期权化”现象应引起重视》的提案。他说,领导干部“期权化”就是某些有职有势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权力和影响,合法和不合法、合理和不合理地为某些…  相似文献   

5.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的少数县处级领导干部,通过辞职或提前离岗等形式,到一些曾经管辖过的企业“打工”任职,不仅获得了高额薪酬,有的还得到了车子、房子和股份,对此,社会上反响很大,不少群众把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称为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早在2000年,中央纪委就曾作出过明确规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职和退(离)休后三年内,不准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不准个人从事或代理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经商办企业活动。”但事实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6.
金言 《检察风云》2012,(9):8-10
撩开退休官员"二次创业"的面纱,其工作岗位、工作量及"劳动所得",令人瞠目结舌,震憾惊愕——完全是官场腐败的外延和拓展。这一腐败的新动向,亟待引起国家高层及纪检监察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干部退休后,多数去向低调而神秘,不少甚至彻底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似乎已安享晚年,颐养天年。可是,最近媒体的连续曝光,让人们终于见到了不少退休干部的庐山  相似文献   

7.
沈义  彭静 《江淮法治》2009,(14):28-29
原重庆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唐文峰(正厅级)是牌桌上的“庄家”,大小通吃,可说是只赢不输;他更是权力的“庄家”,主政10年大“赌”特“赌”,结果却“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相似文献   

8.
权力这个东西,自古就很“霸道”。在权力运行的时候,在权力发威的时候,在权力遇到阻力的时候,这种“霸道”的个性,展现得更加充分。源于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权治”才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权威: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心灵深处,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进步,“权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府“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权力和以道德约束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这是中国古代儒家“德法兼用”、“德主法(刑)辅”思想的简明概括。现在我们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又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这固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不妨借鉴先秦儒家“德治”的某些合理因素。其中一个重要思想是:德治的主要锋芒,是要求执政者“为政以德”,以道德约束统治者的权力,规范掌权者的行为。本文拟就儒家的德治思想试作新探,并由此论及道德也可以成为一种权力,即社会权力,在一定范围与程度上,可以起到约束国家…  相似文献   

10.
张可剑 《检察风云》2012,(11):56-57
现代社会领导干部的腐败呈现出一种新趋势就是权力期权化。很多领导干部,尤其是在实权部门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广结人缘、建立人脉关系,退休之后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自己谋取经济上的利益这已经不是秘密了。近几年来媒体揭露了不少退休之后在企业担任董事或者高管的退休干部,他们每年从企业拿到的报酬远远超过以前在位时的工资,  相似文献   

11.
王旭东 《政府法制》2010,(12):41-41
他把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司法部原办公楼内,对外自称是司法部下设机构;其全体职员身着与警服十分类似的服装,肩章、臂章、胸徽、警号、领花等一应俱全;除了自命为“局长”,还在单位设立“政委”、“党组书记”等职,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陕西省府谷县近日召开县委常委会,决定免去4名煤老板的“县长助理”职务。从2008年6月“悄悄任命”到如今“仓促免职”,府谷县“煤老板县长助理”的任期只有8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相怀珠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的同时,被判“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文强在被判处死刑、陈绍基被判“死缓”时,也被判决“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和他们一样,几乎所有贪官的判决书中,都有“没收全部财产”这一附加刑。  相似文献   

14.
毋庸置疑,权力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而能否用好权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领导干部是不是理性看待权力。这里讲的理性,应该是真正懂得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力意味着对党和国家担负的责任,意味着对人民群众应尽的义务。“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话语权力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制度的功能赋予教师以制度权力,它包括“话语权力”和“筛选权力”。话语权力即教师传递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力。其话语内容在一元化封闭社会中表现为“被控制的共识”,在多元化开放社会中表现为“协商的共识”。其运作方式表现为文化专断、政治的社会化等。通过对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规范性话语内容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大众性,而超越性和理想性、时代性和包容性颇显淡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房价节节攀升,开发商赚了。炒房人发了。房屋中介红火了,房屋的产业链商机无限,而负责办理房产证的房产局工作人员也抓住这一“机遇”,联合地税局工作人员贪污房产交易税。将办理房产证的“小权力”变成了“摇钱树”。  相似文献   

17.
任平 《公民与法治》2010,(10):29-29
最近,一个“为上级服务”的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我是一位县级市的基层官员,我们的一切,从升辽到工资都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不由得我们不为上级领导服务。得罪了老百姓,他们顶多骂我们几句,得罪了上级领导,我们的前程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18.
林东品  闫艳 《检察风云》2010,(22):38-39
“我爸是李刚”强烈地彰显出“官二代”的蛮横和嚣张。如此张狂所反映的实质是权力以及权力依附者的极度傲慢。在“官二代”的心中,家长的权力意味着其在从事社会行为过程中拥有免责权,和他“作对”就是和权力“作对”。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2011,(3):12-12
《瞭望》2011年1月6日刊发罗海岩的文章:国际共运史上权不为“民所赋”、“民所用”的例证.反衬出了“权为民所用”的重要意义.正面探究“权为民所用”的实践路径,不外乎从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做起。因为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诸多弊端.妨碍着这些人民群众基本权力的运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代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社会的痼疾。  相似文献   

20.
犯罪构成不是起源于某颗终极种子的破土萌芽,而是出现于多种权力因素的矛盾斗争,权力运行方式的变化为犯罪构成的诞生提供了前提。贝林体系的历史贡献不在于其技术性的改造——在“违法”、“有责”之前新增“构成要件”,而在于其平衡了立法者、法官与学者的权力关系,把原来的学者型犯罪构成变成了权力平衡型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在自由保障的幌子下,对人的行为进行细致入微的规训,对人的思想进行无微不至的改造。犯罪构成诞生的真正后果在于提供了一套“把人变成主体”的权力-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