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在借鉴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小说和书信体小说的基础上,特别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等方面有开拓性创新。  相似文献   

2.
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女作家,玛丽.雪莱在创作《弗兰肯斯坦》时,表面上看来,在叙事策略的选择上不得不顺从于男性的叙述传统,但是在小说的叙事中,女性作者深层构造了不可靠的男性叙述,将男性叙述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塑造成不可靠的叙述者,在事实和意识形态上颠覆了小说中的男性叙述,瓦解了男性叙述的权威。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的小说叙事体现了复杂的叙述视角和声音: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我"由异故事叙事者男性绅士洛克乌德和女性佣人耐莉共同承担,这一叙述技巧突显了性别的意味,展现了女性声音隐匿性的存在;凯瑟琳是作家的女性代言人,小说叙事惯用的爱情结构模式突显了女性主体性的存在;同时耐莉叙事声音的安排又遮掩了复仇情节的非道德意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海猫鸣泣之时》这部作品的多层叙事中的回旋结构问题,本文试图揭示出后设小说的多层叙事回旋结构中的沉降、上行、回旋等结构在叙事学中一般特征,并且想要证明多层叙事在后设小说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把立体的故事时间投射到线形的叙事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叙述时序上的顺叙、倒叙、插叙、预叙、补叙以及混合性的叙述等情节上的安排。《左传》作为我国叙事作品的煌煌巨著,在叙事时序的把握与调控上尤其讲究。  相似文献   

6.
《檀香刑》采用多层次多重叙述者来讲述故事,以"有声的女性""无声的女性"切入解读《檀香刑》的女性与叙述声音,探讨女性叙述者的声音在何种意义上被"规训",又在何种意义上溢出"规训",多重人物叙事之间呈现出怎样的裂缝,以及叙事情境中的声音转换及其效果等问题,这对理解女性在该文本中的位置和角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慧 《工会论坛》2009,15(1):159-159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声名鹊起之作,也是一部集历史、神学、哲理于一体的经典的反侦探小说。艾柯在这部小说里套用侦探小说的外壳,极尽反讽之能事,巧妙运用“戏拟”的叙事策略,颠覆了传统侦探小说叙事话语,将真实与虚构、意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这不仅彰显了作者精妙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后现代主义反侦探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相似文献   

8.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深厚的哲理意蕴,而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我们以《白轮船》为具体观照对象,采用叙事学理论,从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方面切入,探讨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从而管窥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左翼都市叙事的范本,《子夜》的叙述焦点已不在个体的命运和精神历程,而是转向了有关中国社会的宏大叙事,它对都市生活中欲望的书写方式也相应地产生了一系列变异,非个人的集体成了都市叙述中的欲望主体。茅盾试图将以个人欲望为枢轴的都市叙事与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叙事扭合在一起,达到一种综合。然而,在很多情形中,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叙事无法重合,即便作者勉强将它们叠合成一体,不谐和的裂缝依旧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0.
《阿格尼斯·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代表作,全书以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自叙述视角写成,体现出内聚焦型的视角和自叙体的风格,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作者站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进步立场上,塑造了阿格尼斯格雷这个既坚持道德原则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文学形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合理,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这是《阿格尼斯·格雷》在主题意义上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视角。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建立起来的全新的课程理论。用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审视我国语文课程,可以发现语文课程有许多人们从未注意和重视的魅力。人文性、活动性、生活性、模糊性、非线性等都成为语文课程的亮点。对这些亮点的展示和张扬或许正是语文课程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平面模式说是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思想的主要表现。这一理论概括出了四种深度模式: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现象与本质的区分、弗洛伊德的表层--深层的心理分析模式、存在主义关于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异化与非异化的二项对立、索绪尔符号学所区分的所指与能指。通过对詹姆逊后现代主义平面模式及其同后现代主义之间关系的考察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深度的消解,也是对深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期,叙事研究的伦理转向与伦理学的叙事转向几乎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呼应,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融合推动了文学叙事伦理研究迅速发展。欧美叙事伦理研究发端于现实人文事件,列维纳斯和德里达的伦理哲学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重新认识以及女性主义伦理学对个体经验的意义肯定,导致西方伦理哲学研究楔入到文学叙事伦理研究之中;此外,以布思为代表的修辞叙事研究也启迪着哲学和文学学者的叙事伦理研究。伦理哲学领域的叙事研究路径与从文学修辞出发的叙事伦理研究路径交织在一起,核心在以叙事建构伦理意义,解构了伦理意义的确定性,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中国叙事伦理研究呈现出古今传承、中西融合的特点,在文学研究诸多领域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核心乃在以叙事反映或承载伦理意义,显示出中国传统批评的深刻印记。中西叙事伦理研究各有特点,应当相互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4.
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是小说TheGreatGatsby的突出艺术成就之一。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此类叙事手法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译者的翻译能力。译者高克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适当插入叙事者补白和灵活运用古雅词句的翻译策略,再现了原文特有的叙事风格和时代氛围,有利于将语言和精神的双重内涵较巧妙地传递给目标读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为切入点,借鉴了包括叙事学在内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方法和视角,并在深入分析文本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刘易斯主要小说的叙事特征及其作为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性、文本内涵和文化意蕴,进而挖掘出刘易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特质、作家的文化情感结构和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对遗失物内容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使遗失物招领在程序上具有了较强的操作性。但是中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拾得人的利益诉求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这对于拾得人的行为会有直接的影响。探讨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和遗失物孳息权利归属,对遗失物制度的完善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18.
路遥的小说叙事,多是将女性视为美与善的化身来进行塑造,并且在男女并置的共构关系中,呈现出女尊男卑的叙写模式,但在主导的叙事观念上却仍然因袭着传统父权制的价值认知标准。对其文本叙事中形象塑造的性属特征与主观意图之间的关联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May 4th movement, Chinese New Literature loc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the task did not complete, narrative from traditional literature presents the obvious fracture. In the new period historical novels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localization of narrative: narrative style from the historical biography and kingdoms; the second is the narrative theme inheriting classical motif; the third is the ancient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of narrative language use,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narrative construct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y novels, and becomes art model of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签名笔迹是文字符号的特殊组合方式。它具有内容规范 ,字数少、书写形态各异 ,特殊性强、书写水平较高 ,文字特征稳定的特点。签名字迹的鉴定 ,是笔迹鉴定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般的笔迹鉴定原理仍然适用。但签名字迹有其特殊的一面 ,在鉴定中应针对其特点加以分析。在检验中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吃透检材 ,识别伪装 ;2、科学、合理地解释检材中出现的笔迹特征变异 ;3、选取稳定性强、难以伪装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