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破产欺诈犯罪,是破产犯罪中最为严重、最为典型的犯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很多国家都做了规定。在我国大陆,破产欺诈犯罪可以适用的罪名是刑法第162条妨害清算罪,和《刑法修正案(六)》第六条的虚假破产罪。本文通过考察国外立法,以期对我国立法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是一种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国家正常的国(边)境管理秩序,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而且给毗邻国家关系和国际交往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近几年来,一些“蛇头”把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当作“生财之道”,作案呈不断上升的势头。这类犯罪虽然数量较少,但发展快,蔓延性、渗透性、危害性较大。因此,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规律特点及斗争对策,对于保卫国(边)境安全,维护国家主权,保卫边境地区和口岸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3.
偷渡是一种涉及全球的非法移民现象,其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国际交往规则和移民秩序,损害了国家主权、社会稳定和法制尊严,往往也会危及个人生命财产。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公民偷越国(边)境犯罪的现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惩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邱有全  金梅 《人大论坛》2010,(10):27-27
笔者检索发现,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及《刑法修正案(一)》至《刑法修正案(七)》确定的448种罪名中,有6种罪名含有“他人”一词,即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刑法第321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刑法第318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刑法第353条第1款)、强迫他人吸毒罪(刑法353条第2款)、容留他人吸毒罪(刑法354条)、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刑法第363条第二款)。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2年9月4日通过并公布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和于1995年10月30日通过并颁布的《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规定》两个立法解释,是对我国《刑法》第121条中有关偷税、抗税罪的规定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本文根据《刑法》和这两个立法解释,对偷税罪的概念、特征及界限和抗税罪的概念特征界限,作了系统论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论《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适用李兴安为了惩治伪造货币和金融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非法集资诈骗等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简称《决定》),它以24条的篇幅对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虽然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如何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与该公约相衔接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关于私营部门内腐败犯罪的规定,从私营部门内贿赂犯罪到侵财犯罪,将其与我国刑法现行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利于我国立法上的完善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维护良好的出入境秩序,遏制非法出入境中介活动,公安部、外交部、教育部等七部门日前决定,从3月2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清理整顿非法出入境中介活动的“春雷行动”。当前,非法出入境中介活动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群众急于出国出境赚钱的心理,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大量编造、倒卖虚假证明材料,有的甚至与非法移民团伙勾结,变造、伪造、倒卖护照、签证等各类出入境证件,从事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违法犯罪活动。此次开展的“春雷行动”将对从事出国定居、自费留学、境外就业、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是近年来对《刑法》所作的最重大的一次修改,其中修改完善与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有关的规定是重要内容之一。比如,修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状表述方式,将立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吸收入法,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提高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法定刑,完善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犯罪的法律规定,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设为特别累犯等。《刑法修正案(八)》对黑恶势力犯罪突出了从严打击的立法思想,必将对日后打黑除恶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政法机关要正确、充分适用《刑法修正案(八)》条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安》2006,(22):61-61
一问:什么是洗钱和反洗钱? 答:在我国,关于犯罪的规定是由《刑法》规定的,在今年6月29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明确规定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或者变相吸收公众资金,扰乱金融秩序的……”这是《刑法》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具体规定。笔者在办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过程中认为该条在罪状表述、罪名概括上均不严谨、不科学。  相似文献   

12.
97年《刑法》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体例、犯罪主体、定罪处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刑法》在立法模式结构、犯罪客观要件、处罚和可操作性以及与环境资源法规中的刑法性规定相协调等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缺陷。有必要采用特别立法模式,扩大刑罚范围和刑事责任形式,调整个别罪的法定刑,增强条款规定的可操作性,并协调环境资源保护法中的刑法性规范与《刑法》的关系,以完善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3.
刍议增设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罪之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设立吸食、注射毒品罪 ,这是刑事立法的一大缺陷。从非法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危害、基本特征及境外、国外的法律来看 ,从我国禁毒工作实践看 ,从涉毒犯罪的关联性以及同非法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的相互关系上看 ,在我国《刑法》中增设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罪是必要的。在论述必要性的基础上 ,对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刑罚等提出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一、1997年以来我国刑事立法的基本情况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对刑法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等规定,作了补充和修改。新中国刑法典1979年通过并实施,1997年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和刑事法治进步成果的基础上,对刑法作了全面修订。此后,刑事立法工作并没有因为1997年刑法的修订而停止。相反,从频度和内容来看,刑事立法活动是立法工作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截止到刑法修正案(六)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刑事立法方面共通过一个决定,六个刑法…  相似文献   

15.
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银行卡的行为属涉嫌构成《刑法》第177条之一规定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骗领的银行卡常常被用作电信诈骗及其他涉卡类侵财犯罪的作案工具,其与电信诈骗类犯罪有着极高的关联性;对"骗领"型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案件的侦查,必须正确理解刑法上对信用卡的界定,充分利用侦查资源,精确研判,多方收集证据,深挖犯罪,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等涉卡类侵财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330条设立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在实践中面临适用困难的问题。从法律原因上看,主要是与刑法、行政法相关规定衔接时没有体现违法和犯罪的差别,刑法与相关司法解释衔接时出现该罪主观罪过受限、与他罪适用竞合有关。为此,有必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完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在日常传染病防治和重大疫情期间的适用情形,使刑法与行政法、司法解释相关规定衔接补充,为构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现代化体系提供刑法保障。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腐败犯罪立法上体现出犯罪圈宽泛、刑事责任规定妥当及立法技术科学与成熟等特点。相比之下,我国刑法分则中对腐败犯罪的规定在立法模式上有明显的“不严而厉”的倾向,没有起到很好的预防与遏制犯罪的效果——立法思想和立法结果都存在非理性的成分,为了加强国际合作,克服现行刑法中存在的不足,切实履行《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我国腐败犯罪具体个罪的犯罪构成及法定刑都有必要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79年颁布的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在我国首次规定单位犯罪的是 1987年 6月 2 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海关法》。以后的一些单行刑事法规陆续规定了一些犯罪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在总结关于单位犯罪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1997年的新刑法用两个条文对单位犯罪做了明确规定 ,在我国刑法发展史上 ,首开在刑法典中规定单位犯罪的先例。可见单位已经成为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刑事犯罪的主体 ,这是现行刑法对旧刑法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刑法在犯罪主体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发展。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 ,在我国新刑法中规定单位犯罪的内容 …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企业来讲,其拥有的商业秘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它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为了鼓励创新,保障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刑法在保护商业秘密中的应有作用意义重大。我国刑法关于商业秘密犯罪的立法简单移植了相关部门法的规定,没有很好依据刑法的基本原理,从刑法的特殊性出发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加以分析和处理,导致了关于该罪的诸多争议。从有力惩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角度出发,探讨该罪在罪过形式、定罪量刑标准、罪刑均衡等方面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0.
坚决制止异地办理出境证照近年来,少数地方公安机关从本地区经济利益出发,为异地申请入境人员办理证照,不仅破坏出入境管理秩序,为非法移民活动大开方便之门,败坏我国声誉,而且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严厉打击非法移民活动,加强出入境管理,公安部最近发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