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遭受“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对阿富汗进行了猛烈的军事打击。可以预见,中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将会因此而发生剧烈震荡,震荡的后果不仅对中亚各国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中亚地处亚欧板块的地缘中心,被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称为“历史上的地理枢纽”,为霸权国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为此,布热津斯基提出要把“欧亚棋盘的中间地带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①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外部势力对该地区觊觎已久。与此同时,中亚各国本身存在着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和地…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为了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以“民主和人权”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秩序,实现美国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全球战略,巩固冷战成果、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保护美国安全、维护美国单极世界,适应“美国制下的民主”的国际战略需要,美国积极扶持南亚各国的“民主化”进程,这成为冷战后美国在南亚意识形态战略利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中亚政策是俄罗斯对独联体外交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亚国家成为俄罗斯对外战略和独联体政策实施的重点区域。普京始终重视对中亚的外交政策,但在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对中亚政策的描述却并不多,多是将中亚政策放在独联体框架下进行考虑,中亚政策属于俄罗斯对独联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未来俄罗斯对中亚的政策仍将以双边为主,多边为辅。俄罗斯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将会获得程度不同的发展,同时将受到俄罗斯自身实力状况、美国因素和中亚各国内政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会在推动把民主渗透目标纳入外交议事日程、参与和影响美国对外民主渗透决策、监督相关行政机构对外民主渗透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对中亚的民主渗透中,国会扮演着倡导者、推动者、决策参与者、资金支持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将“推进民主”、“价值观输出”作为“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资本”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战略的本质是以美国式的民主为标准,赤裸裸地推行新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建立“美国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实现后冷战时代“美国治下的和平”,表现出美国的反民主、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亚迅速发展。呈现出政治化、宗教化、极端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一方面,部分非政府组织在功能上促进了中亚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民主输出"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和极端非政府组织严重地危及到中亚各国的内政与安全。必须辨证地看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大力防范其消极影响,尤其关注极端非政府组织对新疆的渗透和危害。  相似文献   

7.
涂裕春 《探索》2004,(6):63-65
利益是经济全球化最根本的推动机制,国家利益的博弈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纷纷独立以来,中亚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迅速提升。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与中亚相邻和不相邻的大国在中亚展开了政治上的角力、军事上的渗透和经济上的博弈,而经济上的博弈则更具终极色彩。以争夺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主要目的经济博弈,其手段的高妙、策略的诡谲更非政治的勾联和军事的制衡堪比。  相似文献   

8.
张英岗 《理论导报》2007,(12):32-34
冷战后,大国在中亚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博弈,中国外交以周边国家为重点,实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本文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安全等领域分析了中亚对中国的战略价值,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丽娜 《新视野》2007,(1):94-96
冷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政治甚至军事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民主战略。从理论上,民主战略让世界各国产生了对经济富裕、政治稳定、世界和平的期待;然而在现实中,民主战略却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政治混乱和世界的动荡。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必要对民主战略做出谨慎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中亚:美俄争夺之地中亚地区,一般指在前苏联的原中亚加盟共和国基础上建立的5个独立国家所处的地理区域。这5国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它们的总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5600万。中亚地区北部毗邻俄罗斯,南接伊朗和阿富汗,西与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东则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中国的新疆地区接壤。在“二战”后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中亚构成苏联疆域的一部分,美国等西方大国难以染指这一地区,更谈不上对其内部事务进行干预。随着冷战的终结,中亚五…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的论者,往往要引用毛泽东于1926年9月1日写成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里的一句话:“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势,没有第二种形势。”但是,论者在引用的时候又往往将“形势”作“形式”。虽只一字之差,然兹事体大,它歪曲了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