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核心内容以及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指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古为今用,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实施效果与一个社会中的文化特点、公民偏好与取向直接相关.传统文化中的差序文化传统、权力善属性、青天情结与“无讼”思想对平等精神、权力制约、程序正义与行政诉讼等行政法基本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法在中国的实施效果.这是中国行政法实施效果存在赤字的法律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对秩序与和谐、公平与正义之法律价值理想的追求,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道和谐之精神内核相互契合。特别是随着天道和谐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依归,天道与人道的水乳交融便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天与人的关系格局出发,传统法文化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平主义和世俗主义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从最初的学习普及转为对“中国道路”的思索。我们要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血脉相连,也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编辑对于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认知①是编辑文化应对时事的应有之意。建设和谐文化中,弘扬民族精神是编辑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认知所求;体现时代精神是编辑认知能力的核心要求;深刻认识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编辑认知能力的哲学思维;认识和明辨先进文化是编辑文化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孕育而成的优秀文化和思想道德传统的价值支撑。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的了解现在和正确的走向未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价值取向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文化价值模式维持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直到今天,以伦理为基础、以礼仪为形式的道德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有很深的影响仍是国人思想道德传统的价值支撑,如何在现代化潮流中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是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源泉,历经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定载体即特定的支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坚守传统文化阵地的文化民族主义者,他将儒家文化作为自己的保护对象,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护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和准则,认为在有关道德伦理的根本层面上中国人必须坚持其固有的特色,绝不动摇。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以"道德"为基本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重要资源,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识别道德伦理等。本文即探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践行理念、方式与途径,以期两者在实践中更好的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文化观,是指邓小平关于文化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文试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视角,探讨邓小平文化观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以期对全方位了解邓小平文化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科学而又合理的、代表先进文化和和谐文化方向的现代化转化,就必须遵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为此,必须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所提出来的方法论基础上,选择以下方法论原则,这就是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区分文化的不同层次,又要坚持正确对待文化有机论、科学区分并处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中外文化的整合以及文化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则是其内在的根本要求。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资源,本文从中华缘文化入手,从五缘文化中的物缘文化、物缘情结、家国情怀入手,阐明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超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文明造就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不同的民族精神孕育了不同的法制思想。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和法制思想以其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体现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但如何将传统人文精神中与现代法治相冲突的地方转换过来,加速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且一直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待传统文化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抱着温情和敬意进行研究;面对现实,积极响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现状的挑战,进行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那么,以首都北京为例,我们的初中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又有怎样的认知呢?或者说,他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趋势究竟呈现怎样的变化呢?以后者而论,如果选取一个分界点的话,清明等传统节日被列为法定假日这一时间点无疑是我们可资比较的一个分界。以这一时间点为界,我们所作的前后两阶段的调查,希望能够对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个富有说服力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相比,井冈山精神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科学性;井冈山精神产生于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具有引领性;井冈山精神凝结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髓,具有传承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源头,具有开创性;井冈山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大众性。  相似文献   

17.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历史各个方面影响极深。继承和发扬传统孝道,要继承传统孝道中的爱亲、谏亲、尊老、光亲等优秀的一面,同时要抛弃其封建性的一面,如:移孝于忠,忠孝合一,重孝轻慈,父子相隐,厚葬久丧等思想。在现代我们要建设新孝道,要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格平等,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更应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实现中国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面临一定的困境,尤其在人格培养方面欠缺借鉴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的有效举措。为解决问题,应注重采取教化模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独立、和合爱人、天人合一、尚公灭私等精神和理念,引导大学生实现个人与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