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5月1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  相似文献   

2.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相似文献   

3.
2003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对审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详加阐释,其中涉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司法认定问题。本文拟就《解释》第10条第1款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现就办理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  相似文献   

5.
刘建军 《山东审判》2003,19(3):29-31
2003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惩治涉及“非典”等突发传染病犯罪的一系列法律适用问题予以明确。本文仅以《解释》中规定的防控“非典”等突发传染病疫情中所涉及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扰乱市场秩序犯罪、有关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为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为了进一步惩恶扬善,为全民抗击“非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解释》的实施,本期特报道几个新近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  相似文献   

7.
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为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为了进一步惩恶扬善,为全民抗击“非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解释》的实施,本期特报道几个新近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  相似文献   

8.
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为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为了进一步惩恶扬善,为全民抗击“非典”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解释》的实施,本期特报道几个新近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  相似文献   

9.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现就办理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  相似文献   

10.
时下,“非典”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甚至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非典”、齐心协力抓经济,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社会上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非典”进行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严重地危害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为了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刑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公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一是该《解释》第 1条具有极强的扩张性和灵活性 ;二是《解释》第 6条中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的行为范围很难确定 ;三是《解释》第 1 0条第 1款将编造或故意传播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的行为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对此 ,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控制刑事打击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高检院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各级检察机关把依法打击涉及“非典”的犯罪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5月14日,“两高”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现  相似文献   

13.
谢萍 《山东审判》2003,19(3):27-28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我们审理突发传染病刑事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适用依据,统一了司法尺度和标准,对解决当前防治“非典”期间遇到的刑法适用疑难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也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为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司法解释的理解,确保涉非典刑事案件的正确审理,现将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妨害公务罪等这类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和大家作一下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3年5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9次会议、2003年5月1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5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3年5月1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9次会议、2003年5月1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场针对非典型肺炎的人疫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03年4月中旬,国家卫生部把“非典”列入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至此,已颁布14年之久(1989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浮出水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该法共7章41条,内容分为总则、预防、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方面,从法律上对各种传染病的分类和防治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规定了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一般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权利,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部重要法律。据悉,在“非典”之前,被纳入传染病防治法管理范畴的传染病共有34种,其中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乙类22种,包括艾滋病、炭疽、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等,丙类10种,包括肺结核、流感等。与《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刑法》、《药品管理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价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相似文献   

17.
为维护公共安全,依法惩治破坏电力设备等犯罪活动。2007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35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于2007年8月21日起施行。现就《解释》涉及的有关问题的理解与适用说明如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330条第1款第4项指向的主体、涵括的范围都不明确,具体适用过程中容易引发争论。对提出防控措施的主体不能拘泥于"卫生防疫机构"的字面含义,疫情期间,以工作组或地方政府名义发布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视为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刑法》第330条在适用过程中面临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问题,对于法条竞合,运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处理规则可以解决适用难题;但在第330条与第397条发生想象竞合的情形下,依据择一重罪论处原则无法准确适用相关罪名。此时,应当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规定,对行为人以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9.
为依法惩治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活动.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和持卡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现就办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进入攻坚 阶段的时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性传 染病情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 题的解释》出台了,这为当前司法机关准确、有 力地打击涉"非典"犯罪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为今 后抗击其他突发灾害事件期间维护社会秩序提供了司 法保障,也给那些别有用心、惟恐天下不乱者,利用非 典疫情或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或通过互联网 等渠道编造、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 或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或 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犯罪行 为一记当头棒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